江西安福:佘村“三變”奔小康(圖)
北山村實現了通村通組公路100%硬化,入戶路硬化率達95%以上。洲湖鎮供圖
“客從(cong) 遠方遠路來…遠路來…山路彎彎水清清…美酒飄香歌聲飛…”一首優(you) 美的旋律《佘山酒歌》,描繪的是江西省安福縣唯一的少數民族村——洲湖鎮北山佘族村。近年來,通過完善路橋等基礎設施、發展壯大養(yang) 蜂產(chan) 業(ye) 多渠道增收、打造美麗(li) 宜居民族特色村寨,北山村曾經這個(ge) 偏遠的貧困小山村蝶變成如今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一變路橋昔與(yu) 今 從(cong) 此行路不再難
原來的北山村是一個(ge) 典型的偏遠山區村,村民們(men) 散居在50多個(ge) 大大小小的山坳中或山坡上,進出山村的唯一通道隻有一條1米多寬的土路,村民相互聯係和進出山村隻能靠步行或者騎車。談及北山道路的變化,第一書(shu) 記兼駐村幹部田強深有感觸,“原來沒有修水泥路的時候,我們(men) 這些駐村幹部騎著摩托車沿著彎彎山路進村,要騎一個(ge) 多小時。”
空中俯瞰北山村。洲湖鎮供圖
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北山村從(cong) 2010年起,陸續爭(zheng) 取資金近600萬(wan) 元,對12.6公裏的進村主道進行了拓寬硬化,並完成了通組道路硬化8公裏,實現了通村通組公路100%硬化,入戶路硬化率達95%以上。
道路改善的同時,北山的橋也發生著變化,曾經的橋,是由一根、兩(liang) 根木頭臥倒作橋,現在的北山村的橋是一座座寬敞的水泥橋,跨越溪流,可行人、可行車。隨著北山路橋的改善,徹底改變了北山行路難的問題。曾經因為(wei) 路橋等基層設施薄弱,導致村民出行不便,山裏出產(chan) 的蜂蜜、木竹、油桐等農(nong) 產(chan) 品無法及時外運的難題也得到了解決(jue) 。
二變甜蜜產(chan) 業(ye) 旺 脫貧致富奔小康
十月正是蜜蜂秋繁期,貧困戶羅新聖正在察看蜂箱裏蜜蜂繁殖情況,確保蜜蜂繁殖數量可維持蜂箱足夠溫度達到過冬的條件。談及蜂蜜帶來的收入,羅新聖滿意點頭道,“我養(yang) 蜂已經第三年了,現在養(yang) 蜂規模已達到70個(ge) 蜂箱,今年產(chan) 蜜就有600多斤,前段時間通過合作社牽線,又幫我銷售了100多斤,明年我還想再多分幾箱,再多產(chan) 些蜜。”
由於(yu) 山地氣候限製,北山村隻能種植一季水稻,這個(ge) 不到900人的村子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219人,是洲湖鎮貧困人口最多的村。
為(wei) 帶領群眾(zhong) 脫貧致富,北山村積極發展蜂蜜養(yang) 殖特色產(chan) 業(ye) ,通過成立蜜蜂養(yang) 殖合作社,輻射帶動全村大部分村民尤其是貧困戶養(yang) 蜂。北山村把技術指導和蜂蜜品質放在首位,每位養(yang) 蜂人都有對應的專(zhuan) 業(ye) 養(yang) 蜂技術指導員,每批對外銷售的蜂蜜都有蜂蜜檢測合格報告,保障了北山養(yang) 蜂產(chan) 業(ye) 良性發展。
為(wei) 打響北山蜂蜜品牌知名度,從(cong) 2017年開始,北山村已連續舉(ju) 辦了兩(liang) 屆“采蜜節”,將農(nong) 產(chan) 品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結合起來,實現“同頻共振”。與(yu) 此同時,通過對接電商平台開設網店,並打造北山蜂蜜實體(ti) 店,擴展了北山蜂蜜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最近,北山蜂蜜作為(wei) 扶貧產(chan) 品還入駐了《江西省消費扶貧公共服務平台》進行售賣。
三變北山新麵貌 引得鳳凰來返鄉(xiang)
“走進北山,藍天碧水青山繁花繪就如畫美景,佘族特色房屋與(yu) 一棟棟新式小洋房交相輝映,成群結對的蜜蜂往返於(yu) 蜂箱與(yu) 花叢(cong) 間,讓人流連忘返。”從(cong) 廣東(dong) 慕名而來的自駕遊遊客感歎道。
“甜蜜產(chan) 業(ye) ”讓全村致富有奔頭。洲湖鎮供圖
在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的同時,北山村以打造美麗(li) 宜居民族特色村寨為(wei) 建設目標,按照佘族風格對全村古民居進行修繕,並高標準實施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對村內(nei) 基礎設施改路改水改廁等全方位鞏固提升,實現了新農(nong) 村建設點全覆蓋。現在的北山村,藍天白雲(yun) ,石路竹欄,村民臨(lin) 山而居,正在向著美麗(li) 宜居特色村寨村蝶變。
北山村的新麵貌也吸引著北山村民返鄉(xiang) 發展,他們(men) 有的加入養(yang) 蜂合作社壯大這份甜蜜產(chan) 業(ye) ,有的在村裏辦起竹筍等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廠,有的開起了網店銷售北山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發展電商經營……
北山佘族村新麵貌。洲湖鎮供圖
“原來我們(men) 村裏條件不好,本地的女孩都不願嫁過來,娶老婆隻能往外地找,現在村裏條件好了,今年我們(men) 村就有好幾位洲湖鎮上的新娘要嫁進來呢。”村幹部黃作平笑著介紹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雙聯戶”戶長赤來羅布 引領鄉親奔小康
赤來羅布是西藏自治區昌都市貢覺縣哈加鄉普孜村第一聯戶單位戶長,一個地地道道的“95後”康巴漢子。他敢想敢做,不懼失敗,用滿腔熱血與努力為轄區群眾鋪好奔向小康的光明致富路。 [詳細] -
脫貧路上齊奮進 步履鏗鏘奔小康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拉薩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及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詳細] -
“扶”直腰杆奔小康
“以前完全不敢去想如今的生活,沒想到……”說起自己生活的變化,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江達縣德登鄉東北部的仁真都村村民紮西激動不已,他告訴記者,以前他們家沒有固定收入。[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