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用好企業“特長” 點燃紅色“引擎”

張猛 李龍勇 發布時間:2020-11-02 09:38:00來源: 西藏日報

  藏語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寄寓著藏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全國唯一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西藏基礎設施薄弱、貧困程度深,扶貧任務十分艱巨。在脫貧攻堅戰中,如何走出脫貧新路?西藏林芝市把黨(dang) 的建設與(yu) 企業(ye) 發展、精準扶貧有機結合,組織動員民營企業(ye) 黨(dang) 組織力量,在就業(ye) 扶貧、產(chan) 業(ye) 扶貧、旅遊扶貧等方麵精準施策、精準行動,引領黨(dang) 的建設與(yu) 企業(ye) 發展、脫貧攻堅實現共贏,讓民營企業(ye) 黨(dang) 組織在雪域高原綻放美麗(li) “格桑花”。

  就業(ye) 扶貧結出致富“碩果”

  走進雅魯藏布江畔的林芝潤鑫實業(ye) 有限公司,眼前的景象讓人深受感動:生產(chan) 車間懸掛的黨(dang) 旗鮮豔奪目,通道兩(liang) 側(ce) 的扶貧宣傳(chuan) 欄內(nei) 容豐(feng) 富,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工人胸前的黨(dang) 徽熠熠生輝……

  在林芝潤鑫實業(ye) 有限公司黨(dang) 支部,“黨(dang) 建促脫貧”不是一句空話,黨(dang) 建工作通過與(yu) 精準扶貧在組織、力量、製度上深入融合,為(wei) 企業(ye) 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組織保障。

  “真扶貧、扶真貧離不開真情實感。隻要願意來公司上班,公司全部接收。對因身體(ti) 和家庭原因不能工作的貧困戶,公司采取一對一結對幫扶的方式,建立700名貧困群眾(zhong) 幫扶台賬,形成扶貧手冊(ce) ,每年進行精準幫扶。”談及扶貧工作,公司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任世靜如數家珍。

  翻開林芝潤鑫實業(ye) 有限公司的扶貧手冊(ce) ,裏麵詳細記錄著公司精準幫扶700名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就業(ye) 情況、收支情況。與(yu) 此對應的,是公司近年來為(wei) 貧困戶做的一係列實事:公司黨(dang) 支部與(yu) 6個(ge) 村黨(dang) 支部結對共建,簽約扶貧幫困協議,完善基礎設施,改善村容村貌和貧困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持續開展助學活動,幫助貧困偏遠鄉(xiang) 鎮40餘(yu) 名貧困學子走進大學校園,累計投入扶貧幫困資金1000餘(yu) 萬(wan) 元;通過就業(ye) 帶動、分紅帶動、幫扶帶動等方式,1萬(wan) 餘(yu) 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實現不離鄉(xiang) 土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產(chan) 業(ye) 扶貧挑起帶富“大梁”

  穿過高山和峽穀,來到林芝市米林縣紅太陽藏藥材種植開發有限公司,2名公司從(cong) 雲(yun) 南外聘的技術員正在給周邊70餘(yu) 名農(nong) 戶代表講授種植藏藥材的專(zhuan) 業(ye) 技術知識。

  給錢給物,往往隻能解一時之需;摘“窮帽”、換“窮業(ye) ”,由“口袋扶貧”變“腦袋扶貧”,才能有效“拔窮根”。紅太陽藏藥材種植開發有限公司黨(dang) 支部堅持將扶貧同扶誌、扶智相結合,先後選派8名黨(dang) 員技術骨幹,為(wei) 5個(ge) 縣區17個(ge) 行政村400餘(yu) 名貧困戶無償(chang) 提供藏藥材種植、生產(chan) 及加工培訓140餘(yu) 場次,帶動每戶每年增收3萬(wan) 元到10萬(wan) 元不等。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chan) 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是實現穩定脫貧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該公司以每畝(mu) 1400多元的價(jia) 格承包村民土地140餘(yu) 畝(mu) ,並聘請村民進行日常管理、維護,還免費為(wei) 貧困戶提供溫室、幼苗、肥料和技術,收益全額歸建檔立卡貧困戶所有,累計幫扶61戶321人扶貧致富。

  “過去老百姓種青稞,畝(mu) 均純收入僅(jin) 800元左右;現在種藏藥材,畝(mu) 均純收入可達2.5萬(wan) 元,收入翻了30多倍。”據公司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全國科普惠農(nong) 興(xing) 村帶頭人尼瑪介紹,今年,公司新建200餘(yu) 畝(mu) 藏藥材基地,無償(chang) 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藏藥材幼苗10萬(wan) 株,為(wei) 降低種植基地產(chan) 銷風險,藏藥材成熟後公司以市場價(jia) 全部回收,形成“公司+農(nong) 戶+產(chan) 業(ye) ”的助力脫貧攻堅新機製。

  旅遊扶貧凝聚幫富合力

  從(cong) 米林縣出發,沿著拉林高速行駛兩(liang) 個(ge) 小時進入工布江達縣巴鬆錯景區。跟著遊客往前走,當地農(nong) 牧民攤主攬客的吆喝聲、歡聚的談笑聲,讓受疫情影響、一度人氣低落的景區又恢複了往日的繁華景象。

  在景區門口擺攤的商戶平措多吉告訴記者:“景區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很好的就業(ye) 平台,每天有上千名遊客來景區旅遊,在這裏出售土特產(chan) 一天可以掙300到600元。”

  近年來,巴鬆錯旅遊有限公司將旅遊發展與(yu) 脫貧攻堅相結合,在景區免費為(wei) 貧困戶提供攤位,引導農(nong) 牧民從(cong) “圍觀”到“參與(yu) ”,實現扶貧產(chan) 品全部在景區和線上銷售,帶動周邊村落建檔立卡貧困戶持續脫貧增收。

  為(wei) 幫助更多貧困群眾(zhong) 吃上“旅遊飯”,公司黨(dang) 支部與(yu) 村黨(dang) 支部簽訂合作帶建協議,宣傳(chuan) 動員47名貧困戶到景區就業(ye) ,根據貧困戶自身情況推薦駕駛員、導遊、保潔員等工作崗位,由公司選派優(you) 秀黨(dang) 員職工對其進行技術、服務等方麵培訓。目前,5名貧困群眾(zhong) 走上公司管理崗位,每人年均收入4.4萬(wan) 元,既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經營方麵的難題,也保證了景區的服務質量。

  好風景帶來好生活,在融合發展理念指引下,巴鬆錯旅遊有限公司在實踐中形成了“旅遊+扶貧”“支部帶支部”“旅遊公司帶農(nong) 戶”等多種幫扶形式,在敲開貧困戶脫貧致富大門的同時,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旅遊扶貧開辟了廣闊空間。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