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貧調研行】內蒙古:普及種植養殖新技術 農戶嚐到甜頭
中科院的技術人員通過新技術普及提高當地農(nong) 民種植水平及畜牧業(ye) 養(yang) 殖技術,農(nong) 戶們(men) 的科學種植養(yang) 殖意識逐步提高起來。
記者來到內(nei) 蒙古庫倫(lun) 旗毛敦艾裏嘎查,這裏是中科院扶貧示範村。農(nong) 戶辛寶成正在準備今年的飼料。他在飼料配置過程中添加了菌劑,用於(yu) 提升飼料口感、防止飼料變質。而就在幾年前,這種方式牧民們(men) 並沒有幾個(ge) 人願意采納。
在飼料生產(chan) 過程中,中科院技術人員還普及了很多靈活簡便的方法,提升農(nong) 牧民的工作效率。以往牧民都采用直接在飼料上方壓土的方式進行飼料儲(chu) 存,通過學習(xi) ,他們(men) 現在放幾隻輪胎,壓上黑白薄膜就可以解決(jue) 飼料儲(chu) 存的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鄉村旅遊產業讓更多的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千年雪域,萬裏邊疆。行走在西藏的山間草原,五彩斑斕的經幡隨風而動,從不停息的轉經筒傳唱著千年的文明。憑借著獨特的地域人文環境,西藏的旅遊產業也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詳細] -
5年來,西藏多措施多渠道穩定和擴大就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一頭連著百業千行、企業興衰,是經濟的“晴雨表”;一頭連著千家萬戶、百姓冷暖,是社會的“穩定器”。5年來,西藏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不斷優化就業服務。[詳細] -
西藏昌都脫貧摘帽:19.46萬貧困人口脫貧
立足拔窮根,昌都市大力實施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快推動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等項目建設,每年按不低於財政收入的20%配套教育資金,“十三五”以來,爭取各類投資45.63億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