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鄉村旅遊產業讓更多的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史金茹 發布時間:2020-11-05 09:39:00來源: www.easyfundingllc.com新聞網

  千年雪域,萬(wan) 裏邊疆。行走在西藏的山間草原,五彩斑斕的經幡隨風而動,從(cong) 不停息的轉經筒傳(chuan) 唱著千年的文明。

  憑借著獨特的地域人文環境,西藏的旅遊產(chan) 業(ye) 也煥發出蓬勃的生機。雄偉(wei) 的布達拉宮、澄澈的納木錯、古老的八廓街,還有神山聖湖、雪山草甸……各式各樣的自然人文景觀迎來送往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淨化人們(men) 的心靈,也鼓了百姓的腰包。

  班公湖:保護生態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西藏拉薩以西,是廣闊無際的雲(yun) 端阿裏。這裏有著西藏最明媚的湖泊班公湖。行走在班公湖畔,碧波蕩漾,飛鳥環繞,遠處雪山點點,美麗(li) 的風景令人目不暇接。

  依托悠久的文化底蘊、風土人情以及獨特的旅遊資源,日土縣打造了一條以班公湖景區為(wei) 核心、以班公湖鳥島為(wei) 靈魂的生態旅遊精品線。2011年以來,日土縣共計投入資金1220萬(wan) 餘(yu) 元,完善了班公湖旅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

  “截至今年6月,縣域旅遊人數達69567人次,縣域旅遊收入達9739萬(wan) 元,全縣旅遊行業(ye) 就業(ye) 人數達652人,其中在班公湖景區就業(ye) 本地家庭子女18人,貧困家庭子女11人,群眾(zhong) 增收192萬(wan) 元,充分發揮了旅遊景區在脫貧攻堅中的帶動作用。”日土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桑巴次仁介紹道。

  近年來,日土縣堅持生態保護第一,標本兼治、重在治本,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累計投入資金4961萬(wan) 元,在班公湖及周邊開展沼澤封育1186公頃、植被恢複140公頃,林帶建設人工造林64.2公頃、種草10畝(mu) 、濕地垃圾清理1000立方米、修建水渠千米、湖邊整治3千米,同時配備給排水、電器等附屬配套設施,配套宣教、科研、巡護、防火和監測等設備,進一步加大了對班公湖的生態保護力度。

  “如今,我們(men) 的班公湖是越來越美了,既有了綠水青山,還有了金山銀山。”索南達瓦是班公湖濕地管護員中的一個(ge) 。據他介紹,隨著對班公湖濕地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如今,公眾(zhong) 對保護濕地、保護生態環境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也正在逐漸提高,全社會(hui) 參與(yu)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不斷增強。班公湖的生態效益、教育與(yu) 科研價(jia) 值、經濟效益等進一步提升。

  勒布溝:依托優(you) 勢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勒布,藏語意為(wei) “好的地方”。勒布溝是山南市錯那縣境內(nei) 一個(ge) 著名景區,這裏氣候宜人、山川秀美。每到春夏時節,漫山遍野盛開著美麗(li) 的杜鵑花、茉莉花、月季花和各種各樣叫不出名字的野花。

  勒門巴民族鄉(xiang) 就坐落於(yu) 風景優(you) 美的勒布溝。在當地黨(dang) 委、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村民們(men) 開辦農(nong) 家樂(le) 、餐館、茶館和民族特色產(chan) 品銷售點,還發展起了適宜當地氣候的茶產(chan) 業(ye) ,旅遊業(ye) 和茶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兩(liang) 駕馬車”。

  今年46歲的多布傑是勒鄉(xiang) 勒村副主任 ,他說:“2015年,勒村被自治區列為(wei) 首批20個(ge) 新型特色小城,我們(men) 自籌了30萬(wan) 元,建成了現在的四層樓房,麵積共217平方米,三四樓改成了旅館。”靠著采茶、旅館、打零工以及各項政策補貼,多布傑每年的收入達到了10萬(wan) 元以上。

  據介紹,2019年,勒鄉(xiang) 幹茶總產(chan) 量16910斤,茶葉合作社收入達254萬(wan) 元,其中,兌(dui) 現社員務工補貼資金55萬(wan) 元、落實茶田租金及分紅資金104.15萬(wan) 元,發放大學生鼓勵資金、困難群眾(zhong) 慰問及各類福利累計價(jia) 值9.8餘(yu) 萬(wan) 元。

  如今,勒鄉(xiang) 群眾(zhong) 搭乘“茶+旅”產(chan) 業(ye) 發展的快車,家家戶戶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富裕路”,過上了“新生活”。截至上半年,勒鄉(xiang) 已累計接待遊客3萬(wan) 餘(yu) 人次,實現年均旅遊收入60餘(yu) 萬(wan) 元。

  達那答鄉(xiang) :搭建平台發展果蔬經濟

  達那答鄉(xiang) 位於(yu) 雅魯藏布江與(yu) 塘河交匯處,空氣濕潤,日照充足,土壤肥沃,是日喀則市謝通門縣的“糧倉(cang) ”。

  走進鄉(xiang) 政府所在地如貴村,整個(ge) 村莊呈現出了一幅幹淨整潔的麵貌。不大的村子周圍果樹成林,鬱鬱蔥蔥,吸引不少遊客來此進行果子采摘、歡度林卡、體(ti) 驗鄉(xiang) 村民居生活等休閑活動。

  近年來,為(wei) 了發展鄉(xiang) 村經濟、帶動更多百姓增收致富,在當地政府的引領下,達那答鄉(xiang) 尋找各種途徑,努力搭建平台,發展起了適宜當地氣候的果蔬經濟。

  在當地“珠峰一見則喜”生物科技示範園區,數十個(ge) 大棚整齊羅列,棚內(nei) 果蔬種類豐(feng) 富。整個(ge) 園區占地麵積345畝(mu) ,建築麵積3.1萬(wan) 平方米,是自治區內(nei) 唯一一家集菌棒製作、食用菌生產(chan) 培育和產(chan) 品加工、廢菌料加工生物燃料、職業(ye) 技能培訓及生態觀光休閑體(ti) 驗於(yu) 一體(ti) 的園區項目。純綠色種植技術結合趣味十足的采摘活動以及新鮮可口的蔬菜水果足以成為(wei) 日喀則市及周邊縣域到謝通門縣旅遊的理由。

  “每到旅遊季,遊客可以進行生態農(nong) 業(ye) 觀光,並且品嚐到最新鮮的菌菇。”據園區負責人介紹,目前,實驗室可以培育生產(chan) 平菇、香菇、金針菇、金耳、銀耳、杏鮑菇等多種菌菇,實現日最大產(chan) 量達到1萬(wan) 包,出菇10噸,菌類產(chan) 品遠銷日喀則市、拉薩市。

  2020年5月,以“動物家園”為(wei) 主題的達那答鄉(xiang) 如貴果園林卡正式開園。林卡占地14畝(mu) ,種有蘋果樹、梨樹等200餘(yu) 棵果樹,設有6個(ge) 林卡帳篷,供應農(nong) 家大盤雞、幹鍋雞、青稞酒、藏雞蛋、藏餐等特色菜品,讓廣大遊客在感受大自然天然氧吧、享受閑暇時光的同時,還能品嚐到最特色的農(nong) 家美味。

  如今,通過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豐(feng) 富旅遊產(chan) 業(ye) 內(nei) 容,鄉(xiang) 村旅遊已經成為(wei) 繁榮農(nong) 村、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富裕農(nong) 民的新興(xing) 支柱產(chan) 業(ye) ,讓更多的農(nong) 牧民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脫貧致富路,成為(wei) 提升老百姓幸福指數的重要力量。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