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援建助力四川省稻城縣群眾脫貧致富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wei) 有源頭活水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高質量脫貧“摘帽”,離不開瀘州市的對口幫扶。近年來,瀘州市在對口幫扶稻城縣的工作中,始終堅持“脫貧要致富,產(chan) 業(ye) 發展是主路”,變“輸血”為(wei) “造血”,大力發展雪菊、土豆、黑花生等高原特色產(chan) 業(ye) ,助力稻城群眾(zhong) 長效脫貧致富。
“我們(men) 合作社去年銷售雪菊收入30萬(wan) 元,群眾(zhong) 分紅3.5萬(wan) 元,今年預計銷售雪菊收入35萬(wan) 元。”稻城縣巨龍鄉(xiang) 瓦龍村雪菊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降呷介紹說。2019年,瀘州市整合各種援藏資金,在瓦龍村發展高原雪菊,摸索出“支部+集體(ti) 經濟+合作社+農(nong) 戶”抱團發展方式,建成集育苗、成產(chan) 、加工、包裝、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雪菊種植加工基地,該合作社根據雪菊的銷售情況向村集體(ti) 兌(dui) 現一定的利潤,村民實現二次“分紅”。
“每斤土豆賣7角錢,我家種植25畝(mu) 土豆預計可賣5萬(wan) 元。”金珠鎮紮衝(chong) 村村民洛絨丁真對高原土豆種植收益如數家珍。2020年,瀘州市投入100萬(wan) 元的技改資金,助推稻城縣省母鄉(xiang) 土豆粉廠提檔升級,實現日加工土豆1.2萬(wan) 斤,出粉2000斤。2017年,瀘州市在編製第二輪幫扶規劃時,專(zhuan) 門設置700萬(wan) 元的種植業(ye) 發展基金,用於(yu) 鼓勵稻城群眾(zhong) 積極種植土豆等農(nong) 特產(chan) 品。今年,稻城縣種植土豆5000畝(mu) ,預計出產(chan) 土豆粉80000斤,實現銷售收入200萬(wan) 元、人均增收600元。
“現在我們(men) 吃穿不愁,上學看病也不用愁了,種植黑花生讓我們(men) 的腰包鼓起來。”談及脫貧致富,稻城縣俄牙同鄉(xiang) 牙埡三村村民刀登滿懷信心。2019年,瀘州市安排專(zhuan) 項資金,通過“支部+村集體(ti) 公司+農(nong) 戶”的發展模式,鼓勵俄牙同鄉(xiang) 群眾(zhong) 種植黑花生。今年,俄牙同鄉(xiang) 種植黑花生500畝(mu) ,預計產(chan) 量15萬(wan) 斤,銷售收入200餘(yu) 萬(wan) 元。
“自村裏養(yang) 殖梅花鹿,建設旅遊新村以來,收入不斷增加,日子也越來越好。”稻城縣赤土鄉(xiang) 子定村村民俄洛電珠說。瀘州市根據子定村位於(yu) 稻城亞(ya) 丁必經之路的區位優(you) 勢和梅花鹿養(yang) 殖的特色優(you) 勢,積極牽線搭橋,成功引進成都企業(ye) 在子定村建設“特色+旅遊”旅遊新村,讓村民端上了“農(nong) 旅融合”的新飯碗。2019年,僅(jin) 梅花鹿養(yang) 殖就帶動當地群眾(zhong) 增收11.8萬(wan) 元,每戶村民分紅1930元。
“脫貧攻堅需久久為(wei) 功,我們(men) 要把資金用在刀刃上,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通過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服務,幫助稻城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瀘州市對口援建稻城縣工作隊領隊王剛在談到產(chan) 業(ye) 幫扶的重要性時表示。
瀘州市還將稻城縣農(nong) 特產(chan) 品納入一攬子推介宣傳(chuan) 展銷體(ti) 係,組織參加西博會(hui) 、瀘州新春購物節、瀘州商博會(hui) 、瀘州農(nong) 博會(hui) 等大型展銷活動,與(yu) 成都永輝超市、紅旗超市成功簽訂年銷售200萬(wan) 斤優(you) 質土豆的合作協議,持續拓寬銷售渠道,擴大知名度。
據悉,近年來,瀘州市投入2600餘(yu) 萬(wan) 元,通過實施“幫助稻城培育黑花生和羊肚菌產(chan) 值100萬(wan) 元、土豆外銷 100萬(wan) 斤、黃牛養(yang) 殖1000頭、新建自動化恒溫倉(cang) 儲(chu) 1000平方米、打造一個(ge) 幸福旅遊新村”的“雙百雙千一新村”工程,助力稻城縣群眾(zhong) 實現脫貧致富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那曲申紮縣紮熱羅瑪村多吉紮巴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 ,全村人都富起來才是真正的富,這是我的願望也是我的目標,我希望能帶領大家一起脫貧致富。”這是多吉紮巴2011年擔任紮熱羅瑪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時許下的承諾。[詳細] -
西藏鄉村旅遊產業讓更多的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千年雪域,萬裏邊疆。行走在西藏的山間草原,五彩斑斕的經幡隨風而動,從不停息的轉經筒傳唱著千年的文明。憑借著獨特的地域人文環境,西藏的旅遊產業也煥發出蓬勃的生機。 [詳細] -
西藏鄉村旅遊產業讓更多的農牧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依托悠久的文化底蘊、風土人情以及獨特的旅遊資源,日土縣打造了一條以班公湖景區為核心、以班公湖鳥島為靈魂的生態旅遊精品線。[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