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傳承“老手藝” 帶動一方人

張宇 謝偉 曲珍 發布時間:2020-11-10 09:05:00來源: 西藏日報

  藏北牧區人人參與(yu) 牧業(ye) 改革,可紮層卻還固守著傳(chuan) 統服飾加工技藝。家人都說他是個(ge) 不懂得變通的“老頑固”,他也毫不理睬,還硬著頭皮反駁:祖祖輩輩流傳(chuan) 下來的傳(chuan) 統工藝,可不能在我手裏弄丟(diu) 了。

  幾年前從(cong)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新吉鄉(xiang) 退休後,紮層閑來無事,就開始擺弄起自己的這門“老手藝”——製作藏北傳(chuan) 統服飾。

  羌塘草原上的牧民,在雪山環繞的世界屋脊繁衍生息,他們(men) 創造的服飾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格。據相關(guan) 資料顯示,藏北牧人平日都穿寬大、厚重的羊皮襖,白天穿在身上保暖、晚上可以當被子蓋。可現實中,人人爭(zheng) 著趕新潮,衣服也是清一色的現代款。紮層雖是老幹部出身,但一年365天都穿著他自製的傳(chuan) 統藏裝。

  巧的是,2016年底,新吉鄉(xiang) 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精準扶貧舉(ju) 措,大力發展“一鄉(xiang) 一社”“一村一合”產(chan) 業(ye) ,正四處尋求適合申報的扶貧項目。鄉(xiang) 幹部考慮到新吉鄉(xiang) 是班戈縣深度貧困偏遠鄉(xiang) 鎮,要在短期內(nei) 實施精準扶貧,隻有因地製宜發展當地特色產(chan) 業(ye) ,才能實現牧民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業(ye) 、脫貧。

  當鄉(xiang) 幹部走進紮層那小小的製衣間,看到牆上掛著的各類精美藏裝,腦子裏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您老既有幹部履職經曆,又是民族服裝傳(chuan) 承人,正是咱們(men) 合作社負責人的不二人選啊。”鄉(xiang) 幹部的話觸動著紮層的心。“是啊,我是老黨(dang) 員,群眾(zhong) 需要我,我就得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men) 。”於(yu) 是,紮層毫無懸念地高票通過,成了新吉鄉(xiang) 藏北傳(chuan) 統民族服裝合作社負責人。

  當了合作社負責人,紮層沒有一絲(si) 懈怠,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得有個(ge) 領導的樣兒(er) 。在紮層的努力下,很快,合作社民族服裝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申報成功;很快,國家30萬(wan) 元扶貧產(chan) 業(ye) 專(zhuan) 項資金到賬;很快,紮層培養(yang) 出了合作社第一批製衣能手(均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這樣,在紮層的帶領下,一個(ge) 以建檔立卡貧困戶為(wei) 主、以經營藏北傳(chuan) 統服飾目標的扶貧產(chan) 業(ye) 正式運營起來了。

  銷售渠道的缺乏導致銷路不暢,這使得紮層夜不能眠。他不顧年過六旬的老邁身體(ti) ,硬是帶著合作社的同事跑遍了班戈縣的山山水水,走村入戶推銷自己的產(chan) 品。不久,他們(men) 製作的產(chan) 品被班戈縣文旅局看上,當即與(yu) 他們(men) 簽訂了12套藏式舞蹈服裝的訂購合同;同樣,因為(wei) 看中了合作社藏裝工藝精美、質量優(you) 良,班戈縣民政局也很快預定了280套敬老院老人的冬裝……隨著服裝銷售量的不斷增加,合作社賺得“盆滿缽滿”,脫貧群眾(zhong) 越來越多,紮層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在合作社,雖說是理事長,出工出力最多,可紮層從(cong) 不肯拿分紅。他說:“我是退休幹部,家裏不愁吃穿;鄉(xiang) 裏還有不少群眾(zhong) 處在貧困線以下,等大家都致富了,再拿也不遲。”

  動情的話語,透露出一位老幹部的“為(wei) 民”心聲。他告訴記者,我現在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咱們(men) 的合作社越辦越好,讓更多的老百姓通過技能就業(ye) ,在家門口吃上“技能飯”。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