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青海“藥農”致富記:戶均增收5000餘元

文思睿 發布時間:2020-11-11 16:2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趙軍(jun) 財正和同村的藏族、土族村民一起扛著鋤頭,下地采挖今年最後一批藥材。

  趙軍(jun) 財是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攔隆口鎮泥麻隆村村民,今年是他采挖藥材的第四年。

  “2011年,我家年收入僅(jin) 兩(liang) 萬(wan) 元,不僅(jin) 要供子女上學,還要贍養(yang) 生病臥床的父母,因而被認定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趙軍(jun) 財一家生活拮據,六口人生活起居全擠在一間土坯房中。

  為(wei) 幫助像趙軍(jun) 財這樣的村民解決(jue) 溫飽問題,2012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汪治財前往甘肅中藏藥材市場考察,發覺種植中藏藥材效益可觀,回來後便帶領二十多人種植了少量當歸、黃芪等藥材。

  “剛開始很多村民不敢種,因為(wei) 從(cong) 未種過,擔心沒有銷售渠道,怕賠錢。”但令汪治財等人欣喜的是,首年收獲後,平均每畝(mu) 地比種植農(nong) 作物增收3000元。

  此前不少觀望的村民紛紛主動加入泥麻隆村中藏藥材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到2020年,該村種植中藏藥材規模已達上千畝(mu) 。隨後西寧市卡陽村、麻子營村、加拉山村等紛紛成立中藏藥材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據了解,青海省高寒缺氧,日照時間長,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等獨特的自然地理條件為(wei) 中藏藥材的生長提供了優(you) 勢,是國家道地中藥材重要產(chan) 地之一。

  近年來,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藏藥材產(chan) 業(ye) 發展,出台了一係列扶持推動中藏藥材產(chan) 業(ye) 發展的政策,中藏藥材產(chan) 業(ye) 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成為(wei) 帶動農(nong) 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2017年,趙軍(jun) 財夫妻倆(lia) 開始種植中藏藥材後成功脫貧,現在全家年收入超5萬(wan) 元。

  像趙軍(jun) 財一樣靠種植中藏藥材脫貧的農(nong) 民不在少數。截至目前,青海省一些中藏藥材種植帶動就業(ye) 50萬(wan) 人,帶動農(nong) 戶數14萬(wan) 人,戶均增收5461元,人均增收364元。種植戶增收1500-10000元。

  “起初隻賣藥材原料,雖然賺錢,但掙得不多。為(wei) 進一步增加收入,2016年成立了青海中藏藥材扶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多個(ge) 中藏藥材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在園內(nei) 自行粗加工,將藥材分揀、切片後再賣出,從(cong) 而提高藥材附加值。”青海中藏藥材扶貧產(chan) 業(ye) 示範園負責人楊占元說,這對帶動貧困地區農(nong) 民增收、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結構的調整起著重要作用。

  “目前,我們(men) 的藥材原料和粗加工產(chan) 品已賣到了甘肅、江蘇、安徽等地,未來我們(men) 還想自己進行精加工,進一步提升藥材附加值。”楊占元說。

  青海省林業(ye) 和草原局工作人員介紹,2016年以來,青海省中藏藥材產(chan) 業(ye) 發展迅速,成為(wei) 林草產(chan) 業(ye) 新亮點和精準扶貧新措施。

  目前該省當歸、黃芪為(wei) 主的中藏藥材種植育苗麵積從(cong) 2015年的不足萬(wan) 畝(mu) 增加到2019年的15.58萬(wan) 畝(mu) 。已成為(wei) 中國第二大當歸、黃芪集中種植區。枸杞產(chan) 值已達41.44億(yi) 元,帶動農(nong) 戶7.1萬(wan) 人。其它中藏藥材種植實現產(chan) 值6億(yi) 元,帶動就業(ye) 50萬(wan) 人。

  “未來我們(men) 還想在快手等網絡平台進行直播賣貨,將我們(men) 的藥材賣到更多、更遠的地方。我們(men) 村還將建設養(yang) 生館和藥膳館,以種植藥材為(wei) 依托,讓遊客在觀賞藥用牡丹等花卉的同時,品嚐農(nong) 家藥膳,將中藏藥材種植和鄉(xiang) 村旅遊有機結合起來,帶領村民發家致富。”汪治財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