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工布江達縣朱拉鄉的鬆茸加工農民專業合作社
每年7月,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滋潤著林芝的每個(ge) 角落,漫長的雨季雖然困擾人們(men) 的出行,卻也是鬆茸生機勃發的時節。29歲的白瑪高中畢業(ye) 後去了西藏林芝工作,但是每年7月,她都會(hui) 返回位於(yu) 工布江達縣朱拉鄉(xiang) 裏古村的家中,幫助父母采集鬆茸。
結束一天的采摘任務,白瑪將鬆茸帶回家裏。“原來父母都是拿到集市上去賣,現在他們(men) 年紀大了,沒有精力再去忙活這些事情,幸好有合作社,幫我們(men) 省去不少麻煩。”白瑪所說的合作社,是工布江達縣鬆茸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雖然臨(lin) 近傍晚,但合作社的收購車間裏仍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合作社負責人雲(yun) 登加措正在給前來送貨的村民計算報酬。“在這裏,時間就是金錢。”雲(yun) 登加措笑著說,“常溫下,鬆茸隻有兩(liang) 天左右的保質期,超過這個(ge) 時間,鬆茸的活性營養(yang) 會(hui) 發生變質,口感會(hui) 發酸,價(jia) 值也會(hui) 低很多。”
42歲的雲(yun) 登加措是工布江達縣朱拉鄉(xiang) 紮熱村人。以前,當地人最多是把從(cong) 山上挖到的零散鬆茸拿到集市上售賣,收入並不穩定。現在,合作社將村民送來的鬆茸集中裝箱後,用冷藏車將貨物連夜運往拉薩。“從(cong) 收購到運抵拉薩,全程不超過30個(ge) 小時。”雲(yun) 登加措介紹說。
朱拉鄉(xiang) 的鬆茸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立於(yu) 2009年,說起合作社的發展曆程,雲(yun) 登加措打開了話匣子。
2009年,已過而立之年的雲(yun) 登加措依然為(wei) 自己的前途發愁。“那段時間我父母的身體(ti) 不太好,采鬆茸的任務就落在了我身上。”在鄉(xiang) 間,采鬆茸是一年的頭等大事,什麽(me) 事都可以草率,唯有采鬆茸不可輕率對待,它將決(jue) 定人們(men) 一整年的收入。“我每天淩晨4點出發,一天下來在山裏至少要待11個(ge) 小時,最多的一次我采了10斤鬆茸。”雖然采摘量很大,但收入卻沒有保障,這讓雲(yun) 登加措感到很失望。
采鬆茸的經曆讓雲(yun) 登加措深思:“鄉(xiang) 親(qin) 們(men) 都苦於(yu) 沒有穩定的銷售渠道,我能不能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呢?”有了想法就要付諸實踐。雲(yun) 登加措籌措資金300萬(wan) 元,在工布江達縣朱拉鄉(xiang) 建立起鬆茸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帶動農(nong) 牧民會(hui) 員入股分紅。2017年,合作社將入股資金全部退還會(hui) 員。高品質的鬆茸產(chan) 品給合作社帶來了良好收益,2017年,合作社的鬆茸產(chan) 量達到了50噸,利潤達163萬(wan) 元。
以前,69歲的朱拉鄉(xiang) 那木勒村村民紮西一直靠養(yang) 羊為(wei) 生,他對於(yu) 大家趨之若鶩的鬆茸沒什麽(me) 興(xing) 趣。“我年輕時也采過鬆茸,但是很多都沒能賣出去,壞在了手裏,我也就不想再費力氣了。”但是,紮西大叔一家的情況隨著朱拉鄉(xiang) 鬆茸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成立而發生了改變。“現在,每年6月底,我都會(hui) 打電話讓在外打工的3個(ge) 兒(er) 子回來,幫我采挖鬆茸。”通過售賣鬆茸,紮西大叔一家的收入連年翻倍,已經實現穩定脫貧。
紮西大叔一家的經曆隻是合作社扶貧模式的一個(ge) 縮影。合作社帶動了當地1600餘(yu) 戶3400餘(yu) 名農(nong) 牧民致富,實現戶均增收3100餘(yu) 元。“合作社發展至今,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但好在有政府的扶持。”雲(yun) 登加措說。政府曾下撥的200萬(wan) 元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資金,一方麵幫助合作社解決(jue) 了當時的困難,另一方麵使朱拉鄉(xiang) 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每年能獲得分紅1000元。對於(yu) 政府的幫助,雲(yun) 登加措銘記於(yu) 心。
在發展鬆茸產(chan) 業(ye) 的基礎上,合作社又開發出蟲草、貝母等產(chan) 業(ye) 。“西藏的草原適宜藏貝母生長,但是貝母的生長周期長,所以我們(men) 鼓勵村民人工種植貝母。”雲(yun) 登加措介紹道:“今年,貝母每公斤的收購價(jia) 格在300元左右,這又是一項可以帶動群眾(zhong) 致富的產(chan) 業(ye) 。”
蟲草產(chan) 業(ye) 也是合作社重點發展的項目之一,但是收購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問題出在哪兒(er) ?雲(yun) 登加措走訪了幾戶村民,發現朱拉鄉(xiang) 崩嘎村是當地村民采集蟲草的主要區域,但地處藏南穀地向藏東(dong) 高山峽穀區的過渡地帶,屬於(yu) 典型的深切割高山河穀地貌。嚴(yan) 峻的自然環境限製了公路橋梁的延伸,村民們(men) 的生活範圍也被局限在一片狹小的山穀中。
“路都沒修好,哪談得上脫貧致富?”雲(yun) 登加措著急了。他馬上籌集資金,動員社會(hui) 力量在高山深穀之間修建橋梁。那段時間,雲(yun) 登加措把家搬到了工地。經過幾個(ge) 月的奮戰,一座嶄新的水泥橋飛架在峽穀兩(liang) 岸,從(cong) 崩嘎村到峽穀對麵蟲草采集地的阻隔被徹底打通了。
新橋竣工的那天早上,村裏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幾乎都趕到了橋邊,75歲高齡的索朗多布傑老人激動地流下熱淚:“沒想到我這麽(me) 大年紀還能走走這新橋!”29歲的次鬆是人群中最活躍的一個(ge) ,他拿著手機在橋上走來走去,不時拍攝照片。“我要把這件喜事告訴在拉薩上學的妹妹!”次鬆說,“原來我們(men) 去對岸需要走好幾個(ge) 小時,現在有了這座橋,我一溜小跑就能過去,真是太方便了!”
一座橋改變了一村人的命運。雲(yun) 登加措並沒有滿足這個(ge) 成績,此後,他又在崩嘎村修建了兩(liang) 座橋,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在幫扶家鄉(xiang) 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的同時,合作社還積極承擔社會(hui) 責任。11年來,合作社累計為(wei) 朱拉鄉(xiang) 、巴河鎮的貧困群眾(zhong) 捐款捐物340餘(yu) 萬(wan) 元。
經過11年的努力,合作社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榮獲工布江達縣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先進幫扶集體(ti) 等榮譽。雲(yun) 登加措先後獲得“中國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優(you) 秀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建設者”“林芝市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ge) 人”等榮譽。2019年,雲(yun) 登加措還代表西藏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登上了“脫貧攻堅”彩車參加祖國70周年慶典遊行。
“鄉(xiang) 親(qin) 們(men) 發展產(chan) 業(ye) 的願望太迫切了,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幫助他們(men) ,用實際行動改變西藏農(nong) 村貧窮落後的麵貌。”這是雲(yun) 登加措的心裏話,也是這位高原漢子的人生寫(xie) 照。
(作者單位:工布江達縣鬆茸加工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青年致富帶頭人、創業青年赴四川學習交流
共青團西藏自治區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活動,突出民族團結的主題,通過專題講座、觀摩學習、座談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詳細] -
勤勞雙手敲開致富門
初冬時節,走進西藏加查縣加查鎮江塘村原建檔立卡貧困戶鬆嘎開辦的DIY手工製造刺繡商店和生活用品店,琳琅滿目的商品和各式各樣的手工刺繡讓人眼前一亮,紅火的人氣,讓人備感溫暖和幸福。[詳細] -
西藏山南市:搬得出 穩得住 能致富
近年來,西藏山南市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從根本上改善貧困戶的居住條件,並積極做好後續扶持文章,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截至目前,山南市累計實施易地扶貧搬遷8125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