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專家:“創新性小微型扶貧”可助力西藏和涉藏州縣脫貧

發布時間:2020-11-19 10:0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專(zhuan) 家:“創新性小微型扶貧”可助力西藏和涉藏州縣脫貧

  11月18日,“西藏的脫貧攻堅與(yu) 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學術研討會(hui) 在北京舉(ju) 行。圖為(wei) 研討會(hui) 現場。中新社記者 李晗雪 攝 李晗雪 攝

  2016年,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與(yu) 上海金澤工藝社合作建立了壤巴拉非遺傳(chuan) 習(xi) 所上海基地,200多位主要來自壤塘縣的失學青少年和貧困家庭子女進入其中學習(xi) 傳(chuan) 統手工技藝。在本月18日於(yu) 北京舉(ju) 辦的“西藏的脫貧攻堅與(yu) 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學術研討會(hui) 上,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hui) 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健以此作為(wei) “創新性小微型扶貧”的範例。

  本次研討會(hui) 由中國藏學研究中心、www.easyfundingllc.com文化保護與(yu) 發展協會(hui) 主辦。來自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中央民族大學、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近60名專(zhuan) 家學者與(yu) 會(hui) ,就西藏和涉藏工作重點省脫貧攻堅成就、經驗與(yu) 方法進行交流發言。

  李健說,上海金澤的實踐不僅(jin) 達到了教育培訓的扶貧目的,更實現了人的發展和民族文化的深度交流,非常值得總結。他認為(wei) ,這種“創新性小微型扶貧”符合後工業(ye) 時代和“互聯網+”背景下產(chan) 業(ye) 發展的基本趨勢。西藏和涉藏州縣人口稀少,但文化底蘊深厚、特色突出,很適合發展有特色的小微型扶貧;而中國的人口與(yu) 市場規模優(you) 勢,使得民族特色的小眾(zhong) 產(chan) 品也能獲得可觀的市場規模支撐。

  中央民族大學藏學研究院院長蘇發祥教授提出,青藏高原的雪山、寺廟吸引著四方遊客,但自然旅遊資源與(yu) 人文旅遊資源尚未有機結合。他建議,可以多開發“體(ti) 驗式旅遊”產(chan) 品,例如嚐試打糌粑、住犛牛氈帳篷的藏式生活體(ti) 驗遊,畫唐卡、學習(xi) 少數民族舞蹈的體(ti) 驗遊等。

  就西藏扶貧“誌智雙扶”問題,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社會(hui) 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濤指出,目前,激發西藏脫貧內(nei) 生動力仍有幾個(ge) 難點,包括當地民眾(zhong) 缺乏脫貧信心、仍有“出身不好”等宿命論思想和“等靠要”觀念等。為(wei) 針對性地“誌智雙扶”,可通過加強職業(ye) 培訓等增強脫貧信心,同時要對傳(chuan) 統觀念加以引導,如樹立可複製的脫貧典型、引導宗教理性消費等。

  據悉,2016年,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設立“西藏和涉藏工作重點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與(yu) 共享式發展”重點課題,集中優(you) 勢科研力量,分批次赴西藏和涉藏州縣貧困村脫貧村開展調研工作,形成了多項專(zhuan) 題調研報告,有力促進了西藏和涉藏州縣脫貧攻堅戰略順利實施。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