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深處有“黃金”
初冬時節,四川大涼山迎來傳(chuan) 統的彝族新年。四川省近日宣布該省最後7個(ge) 貧困縣“摘帽”,7個(ge) 縣全部在涼山彝族自治州,這個(ge) 好消息讓今年的彝族年更顯喜慶。
好不容易盼來假期的昭覺縣龍溝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夏紀毅卻沒閑著,這幾天他帶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做出來的“黃金茶”,跑到一家知名企業(ye) 談產(chan) 業(ye) 合作。
“到涼山掛職搞脫貧攻堅快三年了,我的使命即將告一段落。下一步要接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須把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就算幫扶隊走了,產(chan) 業(ye) 還能良性運轉。”夏紀毅說。
來自西南醫科大學的教師夏紀毅年紀不大,卻早已生出白發。過去三年,他與(yu) 家人聚少離多,錯過了一次又一次孩子的開學典禮,用辛勤的汗水,在大涼山深處為(wei) 老鄉(xiang) 們(men) 留下了一片“黃金”。
龍溝鄉(xiang) 平均海拔2450米,最高處達到3200米,常年被雲(yun) 霧籠罩。鄉(xiang) 政府離縣城70多公裏,山路崎嶇,去一趟縣城得三個(ge) 小時。老鄉(xiang) 們(men) 祖祖輩輩靠種玉米、蕎麥、土豆為(wei) 生。
“在學校的時候,我一直研究黃芩,來到這裏之後,就思考怎麽(me) 將專(zhuan) 業(ye) 知識運用到脫貧攻堅上。”夏紀毅說。在做足理論與(yu) 市場調研後,他製定了走黃芩產(chan) 業(ye) 脫貧的路子。利用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他先後申請到西南醫科大學和涼山州科技局的項目資金,2018年初開始了科技扶貧試種。
然而大山深處的老百姓思維傳(chuan) 統而固執,要讓他們(men) 改種黃芩,困難重重。“隻能和當地的幹部一起一戶一戶地做工作,有時候苦口婆心說好了,過一晚群眾(zhong) 又反悔了,還得再去。”夏紀毅說。
阿尼米村村民吉克阿作是一個(ge) 單親(qin) 母親(qin) ,自從(cong) 丈夫去世後,她獨自拉扯5個(ge) 孩子,生活過得異常艱辛。經過夏紀毅反複上門勸說,她同意將家裏4畝(mu) 多地試種黃芩。
黃芩種植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管護,特別適合吉克阿作這樣缺乏勞動力的家庭。當年黃芩畝(mu) 產(chan) 達到920斤,每畝(mu) 收益3220元。
去年,夏紀毅從(cong) 《本草綱目》中找到黃芩葉製成“黃金茶”的記載,興(xing) 奮不已。“這意味著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鏈能繼續延伸!”他找到雅安蒙頂山的資深茶人,通過近4個(ge) 月研製和不斷地試驗,摸索出用黃芩嫩葉製作白茶、紅茶、綠茶的各種工藝,這讓黃芩的畝(mu) 均收入提升到5000元。這樣一來,龍溝鄉(xiang) 的集體(ti) 經濟純收入再增加20餘(yu) 萬(wan) 元,累計達到60餘(yu) 萬(wan) 元。
截至目前,龍溝鄉(xiang) 已建成250多畝(mu) 的高海拔黃芩種植基地,直接帶動100餘(yu) 戶近600名貧困人口脫貧,1000多名非貧困人口增收。“三年掛職,我始終對工作保持著敬畏,不曾懈怠,與(yu) 當地百姓朝夕相處,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三年幫扶工作接近尾聲,他在朋友圈裏寫(xie) 道。
夏紀毅告訴記者,在龍溝鄉(xiang) ,黃芩在高海拔土地上頑強生長。而他的身後,還有千千萬(wan) 萬(wan) 的扶貧幹部,突破了自己的極限,在貧瘠之地種出了“黃金”,不斷超越自我,創造奇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他們在大涼山帶徒弟
近日,四川省宣布最後7個貧困縣“摘帽”。來自德陽什邡市、在涼山州喜德縣從事定點幫扶工作的130多名隊員們對這幾年的幫扶成果感到欣慰。更令他們開心的是,幾年幫扶下來。[詳細] -
四川省批準涼山州7個縣摘帽脫貧 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清零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四川省人民政府17日批準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詳細] -
大涼山擺脫“貧困枷鎖”
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準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昭覺縣、美姑縣等7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被稱為“中國最貧困角落”之一的四川大涼山整體擺脫貧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