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貫徹領會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發布時間:2020-11-30 09:22:00來源: 西藏日報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是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曆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全局性、曆史性意義(yi) 的重要會(hui) 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會(hui) 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全會(hui) 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入貫徹黨(dang) 的十九大精神,著眼於(yu) 我們(men) 黨(dang) 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初心使命,清晰地展望了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作出了係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建議》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綱領性文件,是今後5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行動指南。

  一、充分認識國內(nei) 外新形勢

  機遇與(yu) 挑戰並存的形勢。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外部環境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明顯增加,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帶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頭浪,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霸權主義(yi) ,對世界和平與(yu) 發展構成威脅;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加明顯。我國正處在跨越中等收入階段,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的關(guan) 鍵時期。可以說改革發展穩定等各方麵任務都十分艱巨繁重,我們(men) 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新機遇、新挑戰。

  危中有機、危可轉機的特點。當前重要戰略機遇期內(nei) 涵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men) 要辯證地認識機遇和挑戰的關(guan) 係,既要善於(yu) 順勢而為(wei) 、會(hui) 開順風船,又要勇於(yu) 逆勢而上、會(hui) 開頂風船,善於(yu) 化危為(wei) 機。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衝(chong) 擊。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有效應對並取得重大戰略成果,這為(wei) 發展贏得了先機,占有了主動。因此在整個(ge) “十四五”乃至更長的時期,我們(men) 都要增強風險意識和機遇意識,在應對風險挑戰中捕捉機遇、創造機遇。

  綜合起來看,對“十四五”時期的發展,我們(men) 有信心、有底氣,我們(men) 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顯著優(you) 勢,有改革開放40多年來積累的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豐(feng) 富的人力資源,有廣闊的市場空間,有完整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和配套能力。特別是有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我們(men) 一定能夠更好地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抓住新的機遇,應對新的挑戰,在危機中育先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譜寫(xie) 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的新篇章。

  二、準確把握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的三大核心要義(yi)

  全麵把握新發展階段。“十三五”時期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勝階段。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將曆史性得到解決(jue)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取得決(jue) 定性成就。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創造了有利條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新發展階段,就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的階段。這在我國發展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yi) 。”“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曆史進程的大跨越。”

  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GDP增速都是我國五年規劃的“指揮棒”。“十三五”時期是貫穿新發展理念這條主線的5年,經濟發展正從(cong) “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hui) 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這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發展環境、發展條件變化作出的科學判斷。“必須強調的是,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yu) 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戰略抉擇。我國有14億(yi) 人口,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已經突破1萬(wan) 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具潛力的消費市場,具有巨大增長空間。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遭遇過很多外部風險衝(chong) 擊,最終都能化險為(wei) 夷,靠的就是辦好自己的事、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nei) 。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找到基本的路徑。我們(men) 要堅持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戰略方向,堅持擴大內(nei) 需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nei) 需體(ti) 係,提升供給體(ti) 係,對國內(nei) 需求的適配性,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形成需求牽引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三、推進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實現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符合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十三五”到“十四五”,是我國從(cong)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轉向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曆史交匯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成為(wei) 發展主題。要實現這一目標,不但要盡快消除貧困,還要逐步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現鄉(xiang) 村之間、城鄉(xiang) 之間協調發展,共同繁榮。回顧“十三五”,我國在推進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方麵取得了可喜成就。從(cong) 2012年年底到2019年年底,全國貧困縣從(cong) 832個(ge) 減少為(wei) 52個(ge) 。到2020年年末,我國將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縣全部摘帽,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群眾(zhong) 收入水平顯著提高,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貧困群眾(zhong) “兩(liang) 不愁”質量水平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ti) 解決(jue) 。貧困發生率由2012年底的10.2%降至2019年底的0.6%。

  西藏是我國唯一的省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攻堅之初是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扶貧成本最高、脫貧難度最大的深度貧困地區。2015年底,西藏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9萬(wan) 人,貧困發生率為(wei) 25.32%,高出全國19.62個(ge) 百分點。2019年底,西藏74個(ge) 貧困縣全部摘帽,62.8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曆史性消除絕對貧困。目前,西藏“兩(liang) 不愁三保障”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全麵實現,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人均純收入從(cong) 2015年底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並建立了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機製。接下來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是我們(men) 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

  優(you) 先發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議》提出,要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全麵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強化以工補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推動形成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nong) 業(ye) 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深化農(nong) 村改革,實現脫貧攻堅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今年是我國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實現全麵脫貧目標後,仍然要通過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繼續穩固和增強貧困地區的發展態勢,這既是避免脫貧地區重新返貧的關(guan) 鍵,也是在更大空間範圍實現鄉(xiang) 村經濟體(ti) 係繁榮發展的必然選擇,而鄉(xiang) 村經濟體(ti) 係發展是國內(nei) 大循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nei) 容。西藏要充分發揮比較優(you) 勢,堅持產(chan) 業(ye) 為(wei) 本,推進產(chan) 業(ye) 扶貧與(yu) 構建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有效銜接。堅持長短結合、多點支撐、多重覆蓋,聚焦做強產(chan) 業(ye) 支撐,大力構建長鏈條緊密型的現代產(chan) 業(ye) 體(ti) 係,在貧困地區重點打造特色農(nong) 林、綠色能源、旅遊休閑、家庭手工業(ye) 四大特色扶貧產(chan) 業(ye) 帶。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建議》提出,必須重塑城鄉(xiang) 關(guan) 係,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之路;必須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走共同富裕之路;必須深化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xing) 農(nong) 之路;必須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走鄉(xiang) 村綠色發展之路;必須傳(chuan) 承發展提升農(nong) 耕文明,走鄉(xiang) 村文化興(xing) 盛之路;必須創新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走鄉(xiang) 村善治之路;必須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走中國特色減貧之路。西藏要充分發揮資源稟賦優(you) 勢,堅持生態為(wei) 重,推進綠水青山與(yu) 綠色發展有效銜接。西藏擁有優(you) 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要以旅遊扶貧作為(wei) 切入點,以“旅遊+”思維,帶動貧困地區群眾(zhong) 搭載全域旅遊快車,加快打造以拉薩為(wei) 中心的“三小時經濟圈”,建設旅遊名鎮、名村和集山水生態、曆史文化、美麗(li) 鄉(xiang) 村等於(yu) 城鄉(xiang) 旅遊一體(ti) 化發展新格局,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使綠水青山真正成為(wei) 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引進戰略合作者、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積蓄後發優(you) 勢的重要資源。

  有效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目標。2020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重要進展。製度框架和政策體(ti) 係基本形成,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農(nong) 民生活全麵實現小康。2035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決(jue) 定性進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四化同步”格局基本形成,城鄉(xiang) 收入、公共服務差距明顯縮小。2050年,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農(nong) 業(ye) 強、農(nong) 村美、農(nong) 民富全麵實現;全麵實現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城鄉(xiang) 實現有差別無差距發展,城鄉(xiang) 社會(hui) 實現一元化。同時,在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方麵,要拓展農(nong) 村生產(chan) 力視野,全麵振興(xing) 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在生活富裕方麵,要持續促進農(nong) 民增收、促進農(nong) 民消費升級、提高農(nong) 村民生保障;在生態宜居方麵,環境優(you) 美,生活舒適,也可以吸引城市消費者;在鄉(xiang) 風文明方麵,要注重全民素質的提升和基礎教育的投入;在治理有效方麵,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新體(ti) 係。西藏要結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目標,因地製宜,發揮區域優(you) 勢,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南亞(ya) 大通道建設以及川藏鐵路建設的新機遇。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成渝經濟圈,充分釋放西藏經濟發展的活力、潛力和紅利,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增強區域發展內(nei) 生動力,持續提高西藏經濟社會(hui) 發展能力和水平,為(wei) 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有效銜接增添新動能。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