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甘肅甘南在綠色發展中消除絕對貧困

發布時間:2020-12-03 09:41:00來源: 光明網

  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是全國深度貧困地區之一,2017年年底,識別貧困村309個(ge) ,舟曲縣、臨(lin) 潭縣納入省級深度貧困縣。同時,甘南州整體(ti) 納入國家生態主體(ti) 功能區,承擔著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重任。

  如何在綠色發展中消除絕對貧困,考驗著甘南州幹部群眾(zhong) 的智慧。“十三五”期間,甘南州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最大的政治任務和“一號工程”,推進脫貧攻堅與(yu) 生態文明建設深度融合。全州17.12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09個(ge) 貧困村全部出列,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曆史性解決(jue) 。

  實現4.5萬(wan) 平方公裏“全域無垃圾”

  2015年以來,甘南州陸續啟動城鄉(xiang) 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和全域無垃圾專(zhuan) 項治理,著力解決(jue) 突出環境問題,實現4.5萬(wan) 平方公裏綠水青山大草原的目標。

  近年來,甘南州以全新的“顏值”和“氣質”吸引著全國各地的遊客。2019年,全州旅遊人次達1447萬(wan) ,旅遊綜合收入達74億(yi) 元。

  “現在,甘南已經見不到大型垃圾堆了,群眾(zhong) 亂(luan) 丟(diu) 垃圾的情況也基本消失。”甘南州住建局環境整治科科長馬偉(wei) 告訴記者。多年在一線從(cong) 事環境治理工作,他見證了甘南州城鄉(xiang) 環境麵貌的變化,特別是環保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全域無垃圾”專(zhuan) 項治理與(yu) 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相互配合,全力推行“六化七改三治”,即淨化、硬化、亮化、美化、綠化、文化,改廁、改圈、改廚、改炕、改院、改房、改人,治亂(luan) 棄、治亂(luan) 排、治亂(luan) 建,甘南州鄉(xiang) 村麵貌煥然一新,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人居環境都得到跨越式提高。“環境整治促進了群眾(zhong) 生活習(xi) 慣的改善和文明觀念的樹立,也進一步激發了群眾(zhong) 建設家園、脫貧致富的信心與(yu) 動力。”馬偉(wei) 說。

  建成1603個(ge) 生態文明小康村

  “這幾年,村裏的巷道硬化了,文化廣場安裝了健身器材。村容村貌整潔了,打掃自家衛生也更有動力了。家裏的衛生間還安裝了洗澡設施……”夏河縣紮油鄉(xiang) 文曲村村民紮西向記者說起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以來的變化。

  據紮油鄉(xiang) 黨(dang) 委副書(shu) 記佛青道傑介紹,文曲村曆史底子薄,農(nong) 戶多由外地遷入,缺乏草場等生產(chan) 資料,全村32戶219人中,有14戶82人是建檔立卡戶,是紮油鄉(xiang) 典型的貧困村。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選點時,特別納入文曲村,投資586萬(wan) 元用於(yu) 基礎設施建設和農(nong) 戶風貌改造。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佛青道傑說,村容村貌的改變,讓文曲村群眾(zhong) 找到了歸屬感,樹立了脫貧致富的信心與(yu) 決(jue) 心。通過勞務輸出、發展農(nong) 牧業(ye) 和生態扶貧等方式,文曲村於(yu) 2018年達到貧困退出標準。經估算,目前文曲村人均純收入超過7000元。

  “十三五”期間,甘南州累計投入資金156億(yi) 元,建成生態文明小康村1603個(ge) 。甘南州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辦公室科長尉光耀介紹,選點布局最大限度把貧困村納入建設範圍,使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與(yu) 脫貧攻堅深度融合,助推脫貧攻堅進程;同時,因地製宜打造生態體(ti) 驗型、特色產(chan) 業(ye) 型、休閑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紅色旅遊型五大類型生態文明小康村,鞏固脫貧實效,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續(選)聘10907名生態護林員

  朱春光是合作市卡加曼鄉(xiang) 新集村的生態護林員,他的工作是每天巡護林地,排查火情火險以及亂(luan) 砍濫伐、亂(luan) 捕濫獵等破壞林草資源的情況。

  “護林員每季度發放管護報酬2000元,一年是8000元,每年還發放生態補償(chang) 款6500元。”朱春光說,再加上種植業(ye) 、養(yang) 殖業(ye) 收入和妻子短期務工收入,家庭已實現穩定脫貧。

  “甘南是生態保護建設的重點區域,境內(nei) 95%以上區域屬於(yu) ‘禁止開發區’和‘限製開發區’,保護與(yu) 發展之間存在矛盾。”甘南州林草局副局長楊新罡介紹,生態扶貧是適應甘南州脫貧攻堅任務和環境保護要求的有效措施。

  截至目前,甘南州生態護林員續(選)聘總計達到10907名,占全州建檔立卡貧困戶總戶數的27.4%,累計兌(dui) 付報酬逾3億(yi) 元,有效保護森林、濕地和沙區生態500多萬(wan) 畝(mu) 。

  “以前,我們(men) 鄉(xiang) 一下大雨就發洪水,現在下再大的雨也不怕了。”朱春光說,生態護林員項目實施以來,家鄉(xiang) 的生態環境逐年好轉,水土流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得到明顯遏製。

  生態扶貧是把“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近年來,甘南州依托生態護林員、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生態公益林補償(chang) 和林果產(chan) 業(ye) 五類重點項目,向深度貧困鄉(xiang) 、村傾(qing) 斜支持,資金精準落實到村到戶,共落實生態扶貧資金4億(yi) 多元,實現了生態保護與(yu) 脫貧增收的雙贏目標。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