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政協主席嘎瑪建才:“掛職鍛煉的經曆,讓我受益一生”
“那一年掛職鍛煉的經曆,讓我受益一生!”雖已時隔多年,但一談起內(nei) 地掛職的那段時光,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政協主席嘎瑪建才仍記憶猶新。
2014年初,經組織選拔、批準,時任班戈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的嘎瑪建才,作為(wei) 中央三部委掛職鍛煉的中青年幹部,遠赴浙江省紹興(xing) 市新昌縣擔任副縣長,協助常務副縣長分管農(nong) 業(ye) 、水利等工作。
“剛來到新昌縣,這裏的一切都讓我感到陌生。”嘎瑪建才向記者說,縣裏各級幹部做事務實、作風正派,“製定計劃之精細、執行任務之高效,都是藏北牧區所無法比擬的。”
到任之初,嘎瑪建才剛好趕上新昌“五水共治”“國家級生態縣”“全國休閑農(nong) 業(ye) 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示範縣”創建等一係列重要工作開展,各項工作涉及麵廣、要求高、難度大。麵對從(cong) 未遇到過的情況,讓初來乍到的嘎瑪建才一下子犯了難。
但很快,他就找到了破解困境的辦法——基層調研。平日裏,除了每天翻閱縣情資料和本地報刊,嘎瑪建才一有機會(hui) 就深入相關(guan) 部門、鄉(xiang) 鎮和企業(ye) 考察,尤其注重學習(x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方麵的成功經驗。
短短3個(ge) 月,嘎瑪建才就跑遍了新昌縣所轄的全部16個(ge) 鄉(xiang) (鎮)和街道。所到之處,當地幹部群眾(zhong) 不僅(jin) 熱烈歡迎,還一改鄉(xiang) 音,用普通話給這位藏族領導介紹本地特色。嘎瑪建才則拿出筆記本,一絲(si) 不苟地記下來。
很快,嘎瑪建才對縣裏的“三農(nong) ”問題、“五水共治”等都有了清晰的認識,也逐漸適應了當地的工作風格。嘎瑪建才在基層調研中了解到,近年來,新昌縣結合自身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特點和優(you) 勢,實施“公司+基地+合作社+農(nong) 戶”發展模式,引導農(nong) 戶發展優(you) 質蔬果種植,再通過企業(ye) 統一深加工,最後把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推向市場,銷往海內(nei) 外,為(wei) “三農(nong) ”發展探明了一條可行的現代之路。
2015年初回到班戈縣後,嘎瑪建才在分管統戰工作之餘(yu) ,還經常下鄉(xiang) 宣傳(chuan) 國家惠民政策。有一次,嘎瑪建才走訪普保鎮雄杜村,發現村裏的勞動力比較多,但常年固守著“傳(chuan) 統單一、靠天養(yang) 畜”的放牧模式,牧民普遍收入微薄,不少群眾(zhong) 還過著貧困生活。他說:“我當時就想,何不把新昌縣的現代農(nong) 業(ye) 發展模式引進到牧區呢?”
2017年,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在牧區全麵展開,“一鄉(xiang) 一社”“一村一合”隨即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湧現。雄杜村結合實際,不失時機地創辦牧業(ye) 經濟合作社,通過整合勞動力、牲畜和草場,集中優(you) 勢力量發展新型牧業(ye) 產(chan) 業(ye) 。“合作社生產(chan) 的奶製品、肉製品和民族手工藝品,市場前景廣闊,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同時,解放出來的勞動力,經技能培訓之後,可以實現就近就便轉移就業(ye) ,或者在外務工,通過投工投勞創收。”嘎瑪建才介紹說。
如今的雄杜村,早已舊貌換新顏,並成為(wei) 班戈縣牧業(ye) 轉型的典範。而嘎瑪建才,則繼續用自己在新昌縣掛職期間所學,為(wei) 班戈縣的牧業(ye) 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發揮作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以“五聚焦”拔窮根
“現在政策這麽好,我們要充分相信黨和政府,我們可以依靠勤奮雙手過上好日子,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說這話的,是那曲市申紮縣雄梅鎮色宗村村民紮西旺堆。[詳細] -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比如縣紮拉鄉阿秀村村民:剛剛經營扶貧澡堂 奔向幸福生活
每天早上9點,在國道317沿線、比如縣紮拉鄉政府附近的一家澡堂裏,人們總能看到一個40來歲的男人忙碌的身影。 [詳細] -
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新吉鄉:“五抓五增強”打造脫貧新格局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西藏自治區那曲市班戈縣新吉鄉堅持以黨建帶脫貧的思路,把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工作深度融合,在脫貧攻堅中實施“五抓五增強”促脫貧。[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