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揮別千年貧困,雲嶺大地盡開顏

發布時間:2020-12-09 14:01:00來源: 新華網

  88個(ge) 貧困縣、4個(ge) 集中連片特困地區、9個(ge) 直過民族、880餘(yu) 萬(wan) 貧困人口……

  今年11月,隨著雲(yun) 南省宣布最後9個(ge) 貧困縣摘帽,這個(ge) 全國貧困縣最多的省份戰勝了絕對貧困,被貧窮圍困的日子一去不複返。

  “清零”時刻,雲(yun) 嶺大地揮別千年貧困,各族群眾(zhong) 盡開顏,奮力開啟新征程。

  窮困的時光被按下停止鍵

  薄霧之下,炊煙嫋嫋。78歲的獨龍族老人孔當娜將和好的蕎麥麵倒進烙餅機,合上蓋子後,靜靜地注視窗外緩緩流動的江水。

  “能每頓都吃上蕎麥麵是我曾經的心願。”孔當娜出生時,她所在的族群尚處於(yu) 原始社會(hui) 末期,很長時間都吃不飽、穿不暖,為(wei) 獲得更多的食物,隻能到山上找野菜、下江捕魚。家裏薄薄的獨龍毯就是被子,睡覺就必須圍著火塘。

  因為(wei) 整鄉(xiang) 幫扶項目,孔當娜搬離四處漏風的木楞房,告別照明靠煤油、通訊靠吼的日子。

  “現在每天都能吃上肉,但最喜歡吃米飯。”孔當娜說,家裏各類電器一應俱全,有了草果等產(chan) 業(ye) ,生活有了很大改善。

  “獨龍江是我們(men) 的母親(qin) 河,現在是她最好看的時候。”孔當娜感慨道。江水依舊,但生活已換了人間。

  盡管貧困群眾(zhong) 的致貧原因不同,有著不同的貧困體(ti) 會(hui) ,但他們(men) 都“不想再回到過去的生活”。

  老家在會(hui) 澤縣馬路鄉(xiang) 彎彎寨村的王文選,過去住在山坡上的土牆房裏,守著隻能種土豆、玉米的一畝(mu) 三分地過活。

  這樣的生活被定格在去年7月,一家從(cong) 100多公裏外的村子搬到了縣城邊的安置點。政府幫他找了送水的工作,妻子成為(wei) 社區保潔員,兩(liang) 人每月能收入4000元左右。

  “精準扶貧改善了貧困地區發展條件,拓寬了群眾(zhong) 增收渠道。”雲(yun) 南省發改委副主任梁旭東(dong) 介紹,“十三五”期間,雲(yun) 南省建設了近25萬(wan) 套住房,近150萬(wan) 人搬進了安全穩固的住房,搬遷群眾(zhong) 從(cong) 廣種薄收變為(wei) 多元增收。

  各界合力衝(chong) 鋒,集中力量打好攻堅戰

  夜深了,昭通市大關(guan) 縣城的一間臨(lin) 時宿舍裏氣氛熱烈。掛職的縣扶貧辦副主任陳錦上正與(yu) 扶貧幹部討論職教協作。

  2017年,廣東(dong) 省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從(cong) 事計劃生育工作的陳錦上主動請纓,到對口幫扶的大關(guan) 縣參與(yu) 扶貧。那一年,他49歲。

  “貧困容易形成惡性循環,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很重要。”陳錦上到大關(guan) 縣後,聯係了愛心機構給學生捐贈物資,折價(jia) 超過500萬(wan) 元;動員貧困家庭初中畢業(ye) 生到中山市進行職教學習(xi) ;聯係愛心人士資助學生生活費。

  “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充實了我們(men) 的攻堅力量。”雲(yun) 南省扶貧辦幫扶協作處處長牛濤說,2016年以來全省累計接受上海市、廣東(dong) 省援助資金141億(yi) 元,4000餘(yu) 名幹部、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赴滇幫扶。

  今年2月,雲(yun) 南各地還在防控疫情,但脫貧攻堅戰從(cong) 未中斷:雲(yun) 南省扶貧辦副主任施榆兵帶著督戰小分隊,拿著扶貧表冊(ce) ,駕著車開著導航來到蘭(lan) 坪縣,幫助貧困村解決(jue) 脫貧短板;會(hui) 澤縣大海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平帶著扶貧幹部,不顧風雪,挨家挨戶進行貧困勞動力摸底,為(wei) 後期精準進行勞務輸出、穩定群眾(zhong) 收入打下基礎。

  雲(yun) 南用“幹部脫皮”換來“群眾(zhong) 脫貧”。雲(yun) 南省扶貧辦主任黃雲(yun) 波介紹,2015年以來,雲(yun) 南省把最優(you) 秀的幹部選配到脫貧攻堅一線,26餘(yu) 萬(wan) 名駐村第一書(shu) 記、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向貧困地區集結,與(yu) 貧困群眾(zhong) 並肩戰鬥。

  更好的日子已經開啟

  在迪慶州維西縣的臘普河穀,地裏的冰葡萄馬上就要到采摘期,脫貧戶舒秀英正在基地忙著管理葡萄。

  今年44歲的舒秀英家在維西縣塔城鎮啟別村,過去長時間處於(yu) 貧困狀態。自村裏發展了冰葡萄酒產(chan) 業(ye) 後,日子開始有了變化。

  “現在生活是越來越好了。”談及變化,舒秀英滿臉笑容,6畝(mu) 地流轉給葡萄酒企業(ye) ,自己還在企業(ye) 務工,去年全家收入超過10萬(wan) 元。

  葡萄產(chan) 業(ye) 已成臘普河穀群眾(zhong) 增收的重要產(chan) 業(ye) ,隨著深加工和“黨(dang) 支部+”模式的推進,群眾(zhong) 增收更有保障。

  雲(yun) 南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副廳長胡波介紹,2019年全省扶貧產(chan) 業(ye) 覆蓋近169萬(wan) 戶貧困戶,基本實現產(chan) 業(ye) 到戶全覆蓋;遴選聘用了近3萬(wan) 名產(chan) 業(ye) 發展指導員、組建農(nong) 業(ye) 科技專(zhuan) 家組,開展生產(chan) 技術服務。

  在扶貧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確保群眾(zhong) 長效增收的同時,雲(yun) 南還積極實施教育扶貧,以阻斷貧困的代際傳(chuan) 遞。

  2018年對蘭(lan) 坪縣貧困生毛元懷而言,有著重要意義(yi) :他來到了珠海歐亞(ya) 技工學校。

  “第一次走出大山、看到大海、規劃自己的人生……”他經曆了人生中的很多第一次。

  近年來,雲(yun) 南省不斷提高義(yi) 務教育鞏固水平,通過實施職業(ye) 教育扶貧工程,貧困戶“兩(liang) 後生”有30萬(wan) 餘(yu) 人接受職業(ye) 教育。目前,迪慶州、怒江州開展了“十四年免費教育”,確保學生不因學致貧、因學返貧。

  如今,毛元懷在珠海的一家企業(ye) 實習(xi) 。“我學的是機電一體(ti) 化,我要成為(wei) 我們(men) 家裏的第一個(ge) 工程師,爭(zheng) 取留在珠海,拚搏未來!”他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