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巴卓瑪:創辦合作社,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
城市化進程加快,部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土地被征用,他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沒有了土地怎麽(me) 找出路?在堆龍德慶區,一部分群眾(zhong) 脫穎而出,迅速完成了從(cong) 農(nong) 牧民到城鎮居民的角色轉換,拉巴卓瑪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
在角色轉換過程中,拉巴卓瑪積極響應拉薩市“兩(liang) 年脫貧,三年鞏固”的目標要求,創辦合作社,實現了以業(ye) 脫貧。同時,帶動周邊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就業(ye) ,增收致富。
拉巴卓瑪是堆龍德慶區羊達街道羊達社區朗仲組村民,自家的土地被政府征用後,曾嚐試過多種工作,最終選擇邊打工邊學習(xi) 糌粑生產(chan) 加工技術。“雖說以前有一點糌粑生產(chan) 加工經驗,但離辦合作社開展規模化糌粑加工還遠遠不夠。”拉巴卓瑪說。對此,她買(mai) 了大量相關(guan) 書(shu) 籍,加強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對搞不懂的知識點,她總是反複鑽研。同時,她還積極參加拉薩市以及各縣區開展的相關(guan) 培訓。
2014年,拉巴卓瑪同34戶貧困戶和失地少地農(nong) 戶共同創辦了堆龍羊達貢培糌粑加工合作社,主要從(cong) 事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與(yu) 銷售。2015年8月,合作社正式營業(ye) 了。2017年,又在生產(chan) 貢培糌粑的基礎上增加了豌豆糌粑、黑青稞糌粑,副產(chan) 品有炒小麥、炒豌豆、炒黑青稞等。合作社自營業(ye) 以來,每年加工、銷售糧食達25萬(wan) 公斤以上,年利潤逐年增長。
合作社還積極響應拉薩市“兩(liang) 年脫貧,三年鞏固”的目標要求,實現以業(ye) 脫貧,帶動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ye) 。拉巴卓瑪說:“萬(wan) 事開頭難、扶貧先扶誌,合作社為(wei) 他們(men) 提供工作崗位,就是要點燃他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希望,隻要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就一定會(hui) 成功。”
合作社的開辦既方便了當地村民購買(mai) 糌粑,又增加了群眾(zhong) 就業(ye) 門路。“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現在在家門口掙錢,感覺特別好,腰杆挺得更直了!” 合作社員工西洛卓嘎告訴記者。
據了解,自2016年開始,合作社已連續3年對羊達社區17戶貧困戶進行幫扶,減輕他們(men) 的生活負擔;2019年,合作社為(wei) 羊達社區3名殘疾人每人送去了3000元慰問金。此外,拉巴卓瑪個(ge) 人為(wei) 特殊貧困戶次旦卓嘎送去了3000元慰問金;今年初,合作社還吸納了2名殘疾人就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華電西藏公司紮實做好教育扶貧、就業扶貧
近年來,華電西藏公司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邊穩藏的重要論述,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教育扶貧和就業扶貧助力西藏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詳細] -
創綠色品牌 走致富之路
近年來,西藏山南隆子縣因地製宜,深挖資源優勢,堅持把打造地方民族特色產業作為促民增收的重要抓手。位於該縣鬥玉鄉的珞隅綠色農產品合作社成立於2017年。[詳細] -
為擺脫困境,西藏拉薩當雄的一群年輕人
西藏拉薩市當雄縣龍仁鄉22歲的次旦卓嘎來藏青工業園區工作已近5個月了,如今,激動和信心寫在她的臉上。次旦卓嘎坐在生產車間控製室電腦前,一會看看監控大屏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