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亞東縣堆納鄉珠峰綿羊專業養殖合作社見聞:戶戶有收入 年年有分紅
圖為(wei) 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珠峰綿羊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合作社成員在喂羊。 記者 張斌 攝
隆冬時節,位於(yu) 西藏日喀則亞(ya) 東(dong) 縣多情湖畔的堆納鄉(xiang) 古汝村更是寒風刺骨,走進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珠峰綿羊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合作社卻是另外一番熱鬧景象:合作社成員們(men) 有的搬運草料,有的清掃圈舍,還有的在給綿羊喂料,忙得不可開交。
堆納鄉(xiang) 古汝村是一個(ge) 傳(chuan) 統的牧業(ye) 村,長期以來粗放式的散養(yang) 模式嚴(yan) 重製約了這裏的牧業(ye) 發展。“十三五”期間,國家總投資1200萬(wan) 元在古汝村成立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珠峰綿羊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合作社,合作社采取“黨(dang) 支部+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運營模式,大力發展珠峰綿羊產(chan) 業(ye) ,確保戶戶有收入,年年有分紅。
古汝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合作社負責人拉巴平措介紹,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珠峰綿羊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合作社總麵積900平方米,2018年正式運營後,全年實現銷售收入102萬(wan) 元,解決(jue) 了10餘(yu) 名當地群眾(zhong) 的就業(ye) 崗位,帶動古汝村75戶群眾(zhong) 增收。
“以前因為(wei) 思想觀念落後,每家每戶都是零散養(yang) 幾隻羊或十幾隻羊,規模小不說,還賣不上價(jia) ,而且牧民群眾(zhong) 自己養(yang) 羊疾病預防也不及時,無法保證產(chan) 羊率、存活率。”村民拉旺次仁回憶說。
2019年起,拉旺次仁將自家的15隻羊羔折價(jia) 入了股加入合作社,他自己還能到合作社務工,每天有120元收入。
“第一年我就拿到了近3500元分紅,加上每天的務工費,一年算下來全家的綜合收入接近5萬(wan) 元。養(yang) 殖合作社成立後,村裏外出務工的人多了,再加上年終分紅,村民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拉旺次仁興(xing) 奮地說。
為(wei) 擴大養(yang) 殖規模,今年,亞(ya) 東(dong) 縣堆納鄉(xiang) 珠峰綿羊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合作社進行了分配製度改革,建立利益聯結機製。以堆納鄉(xiang) 珠峰綿羊專(zhuan) 業(ye) 養(yang) 殖合作社為(wei) 基地,采取“以一帶十”的抱團式發展模式,帶動堆納鄉(xiang) 、吉汝鄉(xiang) 10個(ge) 合作社一起發展規模養(yang) 殖。截至10月份,合作社從(cong) 10個(ge) 分社收購出欄羊7500多隻,銷售總額達520萬(wan) 元,純收入130萬(wan) 元,輻射帶動了堆納鄉(xiang) 和吉汝鄉(xiang) 300餘(yu) 名村民就業(ye) ,實現戶均增收約8000元。
“下一步,亞(ya) 東(dong) 縣將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結合‘十四五’規劃,聚焦特色產(chan) 業(ye) ,全力打造綠色、生態的綿羊、鮭魚、犛牛等基地,推動合作社發展由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進一步提高產(chan) 能,帶動農(nong) 牧民走上致富道路,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亞(ya) 東(dong) 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普布瓊達告訴記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邊境的幸福小康村
近年來,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按照傳統民居與現代工藝相融合、群眾傳統生活習慣與現代城市生活相配合的要求,將生產區和生活區分離,統一建設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詳細] -
特寫:魚嫩羊肥讓亞東群眾生活“鮮”味十足
卓木拉日雪山腳下,西藏日喀則亞東縣堆納鄉古汝村崗巴羊生態養殖合作社裏,曾經的建檔立卡群眾羅布看著長得肥肥的羊,臉上抑不住的笑意盈盈。[詳細] -
西藏亞東:科技諸葛讓“生態水”變身“致富源”
13日,“新時代·邊疆行——西藏篇”網評引導線下活動走進日喀則市亞東縣,30餘名媒體記者及網絡正能量人士來到當地的生態產業園,親眼看到了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畫卷。[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