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亞東:科技諸葛讓“生態水”變身“致富源”
引雪山泉水為(wei) 魚苗孵化提供營養(yang) ,流奔騰江水為(wei) 成魚養(yang) 殖提供環境,使用過的水經沉澱等若幹道嚴(yan) 格的環保步驟處理後,再次流入江河奔騰遠去。水一進一出之間,魚苗長大,成魚出欄,群眾(zhong) 增收……
這是亞(ya) 東(dong) 縣立體(ti) 生態產(chan) 業(ye) 園養(yang) 魚工程的一個(ge) 場景。13日,“新時代·邊疆行——西藏篇”網評引導線下活動走進日喀則市亞(ya) 東(dong) 縣,30餘(yu) 名媒體(ti) 記者及網絡正能量人士來到當地的生態產(chan) 業(ye) 園,親(qin) 眼看到了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畫卷。
9月13日,在亞(ya) 東(dong) 縣立體(ti) 生態產(chan) 業(ye) 園內(nei) 拍攝的養(yang) 魚工程內(nei) 景。新華網 張宸 攝
亞(ya) 東(dong) 鮭魚肉質鮮嫩,有“後藏江南的水中瑰寶”美譽。1992年,亞(ya) 東(dong) 鮭魚被列為(wei) 西藏二級重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在政府引導下,當地群眾(zhong) 開始嚐試人工繁育亞(ya) 東(dong) 鮭魚,但受製於(yu) 養(yang) 殖技術等原因,生產(chan) 經營規模一直難以擴大。“亞(ya) 東(dong) 鮭魚最適宜的生長水溫在8攝氏度左右,這裏冬季和初春的自然水溫低至0.2度,極大延緩了魚的生長,降低了魚的產(chan) 仔量。”西藏高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貢布說。
9月13日拍攝的帶有亞(ya) 東(dong) 鮭魚標識的卡車。新華網 張宸 攝
2015年,亞(ya) 東(dong) 縣與(yu) 上海海洋大學合作成立了亞(ya) 東(dong) 鮭魚產(chan) 學研基地,在上海海洋大學專(zhuan) 家幫助下,當地掌握了先進的亞(ya) 東(dong) 鮭魚人工繁育技術。今年初,當地引入世界先進設備建成的循環池養(yang) 殖正式投產(chan) ,統一收購群眾(zhong) 零散養(yang) 殖的魚,再通過控製溫度等方式使魚的生長周期顯著縮短,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9月13日,在亞(ya) 東(dong) 縣立體(ti) 生態產(chan) 業(ye) 園內(nei) 拍攝的養(yang) 魚工程內(nei) 景。新華網 張宸 攝
在循環池養(yang) 殖中,通過沉澱排沙、加填充料淨化、提高溶氧量、紫外燈消毒等步驟,雪山泉水可直接成為(wei) 孵化魚苗的用水,江水可直接成為(wei) 養(yang) 育成魚的用水,經過嚴(yan) 格的沉澱處理等步驟,養(yang) 魚池每天排出約5%的用水流回江河,實現活水養(yang) 殖。
9月13日,工作人員查看亞(ya) 東(dong) 鮭魚生長情況。新華網 張宸 攝
“以前三年半才能長大出售的亞(ya) 東(dong) 鮭魚,現在生產(chan) 周期縮短近一半的時間,全縣產(chan) 值可由每年十噸提升至每年二十噸左右。”言談間,貢布臉上掩飾不住的自豪,“群眾(zhong) 將魚養(yang) 到一定程度後由公司統一收購,公司再將魚養(yang) 到可出欄的標準對接市場出售,直接帶動800多戶群眾(zhong) 戶均年增收4600元。”
在科技諸葛助力下,奔騰不息的江河已經成為(wei) 亞(ya) 東(dong) 源源不竭的致富源泉,滋養(yang) 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men) ,昂首闊步奔向小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轉變思路謀出路 助民走上致富路
石旺說:“依托這樣的產業優勢,在村‘兩委’提議下,決定成立小型牧場村辦集體經濟。“[詳細] -
有一種幸福叫“家門口就業”
這一個個數字的背後,是八宿海螺公司通過企業發展帶動當地群眾就業增收的拳拳之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