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勤勞鋪就幸福路

發布時間:2020-12-15 09:38:00來源: 西藏日報


強就夫妻和女兒(er) 的合照。


強就的兒(er) 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xi) 。 圖/文 記者 張斌

  家庭檔案:

  強就,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班久崗村村民,現年32歲,全家共四口人。2016年,強就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起,強就和妻子依靠外出務工、學習(xi) 技術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強就向村委會(hui) 遞交了《我要脫貧、我要摘帽》的申請書(shu) ,主動脫貧摘帽。2020年,強就一家年綜合收入達到13萬(wan) 元,夫婦倆(lia) 還被定日縣授予“勤勞人家”榮譽稱號。

  在定日縣曲洛鄉(xiang) 班久崗村,村民強就用自身經曆生動詮釋了勤勞致富的道理。

  幾年前,強就和妻子南加卓嘎在家務農(nong) ,孩子還不到一歲半,全家人僅(jin) 靠幾畝(mu) 青稞地維持生活,也無法抽身外出務工,家庭收入來源單一。2016年,經過精準識別後,強就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7年,29歲的強就萌生了外出打工的念頭,夫妻倆(lia) 商量後,決(jue) 定將孩子托付給親(qin) 戚照看。

  “初到拉薩,由於(yu) 沒有工作經驗、語言溝通存在障礙,又沒有一技之長,我們(men) 夫妻倆(lia) 隻能在建築工地幹體(ti) 力活。”強就回憶道。

  意識到沒有手藝就不能立足,強就開始加班加點地學習(xi) 。趁著別的工友休息間隙,強就主動請教老師傅怎麽(me) 砌牆、怎麽(me) 紮鋼筋、怎麽(me) 和混凝土。幾個(ge) 月下來,工地上幾乎所有的小型技術強就都能熟練掌握。

  後來,強就憑借著學到的手藝,開始承包打磚、裝卸和挖地基等小型項目。這時,他和妻子在拉薩打工的月收入達到了13500元,一年的外出務工收入總額達10萬(wan) 餘(yu) 元。

  “外出打工,是為(wei) 了養(yang) 家糊口,但看著老婆也跟著我一起打工受苦,我心裏非常愧疚。”2017年底,強就帶著妻子回到了班久崗村,倆(lia) 人打工賺錢的消息迅速成了班久崗村村民茶餘(yu) 飯後討論的焦點。曲洛鄉(xiang) 黨(dang) 委還將二人樹立為(wei) 勤勞致富的標杆。

  趁著年底的閑暇時間,頭腦靈活的強就主動報名參加了定日縣人力資源與(yu) 社會(hui) 保障局開展的“培訓一人 脫貧一戶”活動,並考取了汽車駕駛證。充分享受黨(dang) 和國家優(you) 惠政策的強就,幹勁更足了。

  2018年,強就向村委會(hui) 遞交了《我要脫貧、我要摘帽》的申請書(shu) ,主動脫貧摘帽。

  此時的強就,開始在日喀則市區承包小型建築項目,日子越過越好。

  本著技多不壓身的理念,2020年9月,強就參加了“定日縣中式烹飪師”技能培訓,係統學習(xi) 了各類菜品的烹飪技術。掌握了烹飪技術,強就夫婦倆(lia) 就盤算在班久崗村開一家餐館,強就把自己學到烹飪技術教給妻子,讓妻子也能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

  “強就,這個(ge) 名字的藏語意思是‘博學多才’,多掌握一門技能到哪裏都會(hui) 有用處的。”最近,趁著農(nong) 閑,強就把自己最近幾年掌握的技術挨個(ge) 傳(chuan) 授給有需求的班久崗村村民,力所能及地幫助鄉(xiang) 鄰。

  “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強就是好樣的,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將依靠技術、依靠手藝脫貧的現實案例很好地示範給了周邊群眾(zhong) 。他就是班久崗村勤勞致富的標杆,村裏年輕人都應該向他學習(xi) 。”班久崗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加央豎起大拇指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