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駐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謝通門縣塔定鄉普村工作隊隊長羅先林“住”進群眾心坎裏

發布時間:2020-12-02 14:10:00來源: 西藏日報

  “精準扶貧春風起,貧困親(qin) 人在哪裏。精準四看找到你,噓寒問暖知心底。挖空心思想妙計,團結一心來出力。齊心聚力幫到底,精準脫貧出實績。”這首詩出自一個(ge) 駐村700多個(ge) 日夜的駐村幹部,他用這種方式記錄駐村期間的故事,他就是西藏日喀則市謝通門縣塔定鄉(xiang) 普村工作隊隊長羅先林。

  2019年1月,羅先林來到普村開始了他的駐村工作。

  “一開始,我認為(wei) 終於(yu) 可以休閑一段時間了,讀讀書(shu) 、走走鄉(xiang) 間小道,想得很美好。但來到這裏,體(ti) 會(hui) 到貧困群眾(zhong) 的辛酸後,我開始坐不住了,經常帶著隊員們(men) 走村入戶,想著解決(jue) 群眾(zhong) 的燃眉之急,決(jue) 心做到無愧於(yu) 心。”羅先林坦言。

  永珠措姆是普村一名單親(qin) 母親(qin) ,一個(ge) 人帶著兩(liang) 個(ge) 孩子,住著狹小的房間,家具更是沒有一件像樣的。看到這些,羅先林試著了解她的情況、尋找“病根”。羅先林和駐村工作隊隊員努力協調有關(guan) 部門,幫助永珠措姆一家參與(yu) 定日縣的異地搬遷戶,在定日縣安家落戶。

  如今,永珠措姆在定日縣的新房安家,幹淨整潔的屋子、儲(chu) 備豐(feng) 富的糧食、開心快樂(le) 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過得紅紅火火。定日縣有關(guan) 部門還為(wei) 她安排了保潔員的工作,每月2600元,兩(liang) 個(ge) 孩子也在家門口免費上學。

  在近兩(liang) 年的駐村生活中,羅先林帶領駐村工作隊走訪、慰問、調研30餘(yu) 次。那段時間,他與(yu) 駐村工作隊隊員們(men) 成了群眾(zhong) 家中的常客,拉家常、話變化、感黨(dang) 恩,讓群眾(zhong) 知道“惠從(cong) 何來,惠在何處”的問題,群眾(zhong) 更是喜稱他是“群眾(zhong) 的代言人”。

  最讓羅先林感到自豪的是,在他和駐村工作隊的努力和帶領下,僅(jin) 一個(ge) 多月的時間,為(wei) 村民修建了普村到麥瓊的牧道,便利了群眾(zhong) 的出行,為(wei) 他們(men) 鋪平了致富之路。

  “路通到我們(men) 家了,車子也可以直接開上來了。”通路的那天,麥瓊的石珍非常開心,不僅(jin) 宰了一隻羊來慶祝,還一定要給羅先林和工作隊員們(men) 敬獻哈達。

  路修好了,運輸、進城都變得方便快捷了。石珍幫別人代養(yang) 了17頭犛牛,一年不僅(jin) 有7000元收入,牛糞也可以賣出近千元。

  在駐村工作隊和羅先林積極協調下,派駐單位在普村投資120萬(wan) 元為(wei) 普卓、麥青、麥瓊三個(ge) 自然村修建了兩(liang) 座4G基站;投資86萬(wan) 元為(wei) 不通電的16戶牧民家庭裝上了太陽能光伏電;投資11萬(wan) 元修建了四座涵洞橋;投資14萬(wan) 元建設了手工藝品加工基地、牛羊圈、垃圾房、下水道管網;投資41萬(wan) 元修建了超市、茶館、林卡、農(nong) 副食品加工坊,投資5萬(wan) 元新建和擴建了三條路。

  “三次駐村,雖有幾多辛酸,但更多的是感動,是收獲後的歡樂(le) !三次駐村,不變的是藍天,變化的是人們(men) 更加奮鬥的精神!三次駐村,不改的是初心使命,忘不了的是那抹藍!”羅先林回想著駐村經曆,感慨地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