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丹增犛牛養殖合作社:脫貧致富路子“牛”

發布時間:2020-12-24 09:48:00來源: 西藏日報

  “今年的冬天,我們(men) 又要開始組織員工製作風幹犛牛肉,如今合作社的口碑越來越好了,每年的訂單量也在增多。”堆龍德慶區德慶鎮邦村丹增犛牛養(yang) 殖合作社負責人丹增多珠告訴記者,“成立合作社後,晾曬房、庫房、包裝車間都有了,還要探索更優(you) 質、更精良的產(chan) 品,推向周邊縣(區),並開拓銷售渠道,將合作社的風幹犛牛肉銷路推向全國。”

  昔日窮山窩,今朝幸福村。邦村位於(yu) 拉薩市堆龍德慶區德慶鎮,因地處山穀溝壑之間,是堆龍德慶區有名的落後村,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德慶鎮黨(dang) 委、政府以及當時的駐村工作隊協同村“兩(liang) 委”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排憂解難,投資16萬(wan) 元修繕便民活動中心、改建溫室大棚等,並開展了多項專(zhuan) 業(ye) 技能培訓,村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邦村開始煥發出新生機,村裏還湧現出了多位致富帶頭人,丹增多珠就是其中一位。

  丹增多珠是土生土長的邦村人。2014年 ,丹增多珠成立了德慶鎮邦村丹增犛牛養(yang) 殖合作社,該合作社是以合作社為(wei) 龍頭,聯合本村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吸納本村6戶精準扶貧戶,建立起來的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組織。

  2016年,在堆龍德慶區、德慶鎮黨(dang) 委、政府及堆龍德慶區扶貧辦的支持下,丹增犛牛養(yang) 殖合作社申請到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新建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了600平方米的辦公區域及生產(chan) 車間,形成了晾曬房、庫房、包裝車間等一體(ti) 化標準生產(chan) 流程。

  合作社現有牧場 700平方米,管理人員3人,技術人員2人,其他工作人員9人。合作社經營範圍包括犛牛養(yang) 殖、各類奶製品生產(chan) 與(yu) 銷售、短期育肥。

  自合作社成立以來,共帶動周邊17名貧困戶以及3名群眾(zhong) 就業(ye) ,同時為(wei) 村裏6戶精準扶貧戶20人每人每年年底分紅3700元。截至目前,累計分紅 28萬(wan) 餘(yu) 元。

  “接下來,合作社將加大對現有養(yang) 殖技術人員的培訓,做好引進養(yang) 殖技術人才,帶動更多群眾(zhong) 就業(ye) 、致富,在現有精準扶貧戶幫扶對象的基礎上,繼續麵向全村其他精準扶貧戶以自願為(wei) 條件,將犛牛分發給扶持對象,進而實現帶領精準扶貧戶共同富裕,奔向小康的目標。”丹增多珠告訴記者。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