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模式 打通堵點 改善民生
“快遞能到農(nong) 村,以前想都不敢想。”85後藏族女孩卓瑪說,如今,手機點一點,快遞到門口,成了她的生活日常。
1月6日下午,在3800米海拔的尼木縣卡如鄉(xiang) ,卓瑪在自家的小賣部門口,靠著椅子曬著太陽,時不時朝著公路的方向張望。嘎吱一聲,鄉(xiang) 村快遞車如約而至,停在了不遠處。
“今天一共有20多件快遞。”她麻利地從(cong) 貨車上取下快遞,轉身拿起手機,用語音通知村民,“次地,你給兒(er) 子買(mai) 的羽絨服到了,趕緊來取!”
卓瑪的小超市是卡如村快遞點,村民來這裏取快遞,多數不超過一公裏。她每單快遞能拿2元錢的提成,還能帶動超市的人氣。“我家的銷售額比以前多了,少則一千元,多的時候達到兩(liang) 三千元。”她對此很是滿意。
在同一時間,距卡如村136公裏之外的拉薩城投物流園的一間小會(hui) 議室裏,討論熱火朝天。有關(guan) 部門和企業(ye) 40多人,圍繞更好打通農(nong) 村物流的“前後一公裏”,正在麵對麵溝通。
有企業(ye) 介紹,以前,物流從(cong) 拉薩中轉後,再到縣城的時間通常在7天左右。這兩(liang) 年,不少地方已經縮短至3天。
物流,在西藏跑出了“加速度”。據相關(guan) 部門統計,“十三五”時期,西藏網上零售額從(cong) 2016年的5億(yi) 元增長至2019年的52.5億(yi) 元,實現了年均增速120%。2020年1至9月,西藏網上零售額實現71.6億(yi) 元,同比增長17.1%。
“物流的體(ti) 驗好不好,群眾(zhong) 非常關(guan) 切。”在現場,相關(guan) 領導指出,一定要打通好物流“前後一公裏”。
近日,本報記者對鄉(xiang) 村電商深入調研,看西藏如何打通了物流的“前後一公裏”,有什麽(me) 經驗?
物流下行:創新模式,直達鄉(xiang) 村
如果對西藏電商做一個(ge) 大致分類:快遞上行,就是群眾(zhong) 向外賣東(dong) 西;快遞下行,就是群眾(zhong) 網購商品。
“上下行並重、突出下行”正是自治區提出的物流發展思路。不少區域地廣人稀,快遞企業(ye) 配送成本高,並無下行動力,如何破解?
在雅礱河畔的山南市乃東(dong) 區,天還沒亮,送貨員達娃紮西就起床了,匆匆吃完藏式早餐,早上8點就來到乃東(dong) 區電商倉(cang) 儲(chu) 物流中心,將這一天的貨物裝車。9點半,他就開著廂式貨車出發,把快遞送到鄉(xiang) 鎮和村裏的農(nong) 村電商站,一直要忙到晚上7點多才回家。
“前兩(liang) 年,快遞企業(ye) 配送範圍局限於(yu) 乃東(dong) 城區,村民買(mai) 東(dong) 西不方便哦!”達娃紮西說,有時候村民取快遞隻能自己跑到市區或者找親(qin) 友代取,耗時費力。
一位村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乘車到市區,根據不同遠近,車費在20至40元之間,往返區城時間至少得半天。如果通過鄉(xiang) 村客運帶件,包裹收費範圍每件10至30元,人還得在路邊等,也很不方便。
快遞,無法實現“最後一公裏”,這一度成為(wei) 當地民生的痛點問題。轉機,在2018年9月,當地成功申報全國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項目。
當地政府做起了“媒人”:讓一家企業(ye) 和山南市主要快遞企業(ye) 簽訂“快遞入鄉(xiang) 進村”合作協議,建立了區級公共電商倉(cang) 儲(chu) 物流中心,統一把快件運輸到鄉(xiang) 鎮村的電商服務站點,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問題。其中,當地政府每年補貼20萬(wan) 元。
“7個(ge) 鄉(xiang) 鎮級和17個(ge) 行政村的電子商務站,形成縣鄉(xiang) 村三級物流配送體(ti) 係。”作為(wei) 項目承接方,四川陽光綠源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乃東(dong) 電商縣域經理張來山說。
“隻要快遞到縣城,第二天就能送到鄉(xiang) 鎮。”張來山說,該公司配備2個(ge) 司機、每月正常出車時間26天,乃東(dong) 區所有鄉(xiang) 鎮均已開通物流配送服務,農(nong) 牧民享受到了足不出村就可以收發快遞。
快遞變快了,又進一步刺激了消費。此前,乃東(dong) 區農(nong) 村快件量平均每月為(wei) 300件。開通到村物流服務後,已經達到每月1800件。這一數字,還在增長。
“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不額外給村民收費。”張來山進行了一個(ge) 測算,按以前每件取貨30元的成本,從(cong) 現在這個(ge) 量來說,每個(ge) 月至少為(wei) 當地農(nong) 牧民節約物流成本5萬(wan) 餘(yu) 元。
盡管現在這家企業(ye) 還沒實現盈利,但張來山依然充滿信心。隨著村民網購習(xi) 慣形成,他打算與(yu) 本地商超開發“縣城到農(nong) 村”的電商項目,利用現有渠道,進一步降低購物成本。
乃東(dong) 區,隻是西藏鄉(xiang) 村快遞發展的一個(ge) 縮影。如今,全區已建成縣級物流配送中心27個(ge) 、鄉(xiang) 級服務站231個(ge) 、村級服務點704個(ge) 。
快遞上行:打通堵點,勇闖新路
有一句話,叫“要致富先修路”。如今,西藏正在完善“快遞之路”,以拓寬群眾(zhong) 增收之路。
快遞下行,意味著民生;快遞上行,代表著增收。在高海拔、偏遠地區,如何做好快遞上行?這,並不容易。
在西藏岡(gang) 底斯山中段北側(ce) ,阿裏地區東(dong) 南部的措勤縣,全縣約有1.5萬(wan) 人。這裏平均海拔4700米,距離拉薩1079公裏。閉塞,一度成為(wei) 發展的“攔路虎”。以前,居民從(cong) 網購到收件需要20天。這裏的物流配送也不便,往返拉薩一周隻有一次。
“過去,交通不便是阻礙措勤藏貨走出去的‘硬傷(shang) ’。”一位當地幹部感慨道。
發展短板,如何補齊?並沒有捷徑可走。當地花大力氣建成1個(ge) 縣級倉(cang) 儲(chu) 中心、12個(ge) 村級倉(cang) 儲(chu) 點,還配備了小型物流車。根據物流大數據,措勤縣打破常規找到“巧辦法”,在200多公裏外的日喀則市22道班,新建了該縣物流中心,實現快遞的轉運。
藏族小夥(huo) 達布是常駐這裏的工作人員,他介紹,目前,措勤縣所有郵政快遞和電商商品1至2天內(nei) 直達拉薩。僅(jin) 2019年,來往措勤和拉薩的包裹數量就增長了15%,月收發包裹700餘(yu) 件。
上行容易,活力顯現。當地孵化出“措勤印記”電商產(chan) 品,並進行產(chan) 品溯源,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實現銷售額3101萬(wan) 元。快遞的“最初一公裏”不再“卡脖子”,有力支撐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措勤之變,並非個(ge) 案。
“現在,山楂銷售已不是問題了,我現在擔心的倒是產(chan) 量。”在山南市加查縣冷達鄉(xiang) 嘎瑪吉塘村,藍莓和山楂種植基地負責人嘎瑪西若高興(xing) 地說。
以前,這裏出產(chan) 的水果雖然品質很好,但因銷售渠道和快遞不暢,幾乎隻能線下銷售,年年虧(kui) 損。
扭虧(kui) 為(wei) 盈,這得益於(yu) 快遞的“最初一公裏”的打通。近年來,加查縣整合原有郵政網點、萬(wan) 村千鄉(xiang) 站點,推進村電商服務站建設,目前已實現全覆蓋。
僅(jin) 2019年,全縣電商重點扶持企業(ye) 實現網絡銷售近千萬(wan) ,電子商務交易額也突破了2500萬(wan) 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95%以上,其中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510萬(wan) 元,較2017年增長76%。
上行通暢,銷售打開。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西藏新增農(nong) 產(chan) 品網絡銷售單品1831個(ge) ,農(nong) 牧區網絡銷售額累計達2.6億(yi) 元。
溢出效應:鞏固脫貧 改善民生
如今,通過暢通流通網絡“大動脈”,打通城鄉(xiang) 流通“微循環”,西藏物流體(ti) 係效率正快速提升,也給民生帶來了新的變化。
上下行,也帶來了溢出效應:下行,讓老百姓能買(mai) 到更好的商品;上行,讓百姓的腰包鼓了。
在拉薩市尼木縣麻江鄉(xiang) ,腿部殘疾的索朗開了一家小賣部。去年,在當地工作人員鼓勵下,他把小賣部升級成電商服務站點,順帶提供藏香收發的快遞服務,每月可增收2000元以上,這還不包括小賣部經營收入的增加。
小小的快遞包裹,卻起著改善民生的大作用。
這兩(liang) 年,村裏流行著新的購物趨勢。作為(wei) 尼木縣七芝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縣域經理的金成發現:從(cong) 村民網購的品類看,購買(mai) 最多的是衣服,不少群眾(zhong) 還熱衷於(yu) 購買(mai) 化妝品,這是以前很少見的。說明收入高了,大家更愛美了,消費也隨之升級。
據區商務廳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雙十一”期間,西藏網絡零售額實現4.22億(yi) 元,同比增長近30%。預計2020年,全區網絡零售額突破百億(yi) 元。
這,離不開農(nong) 村消費的拉動。快遞網絡,已然成為(wei) 西藏的基礎設施,讓消費紅利充分釋放。
“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讓群眾(zhong) 的生活更好,這得益於(yu) 體(ti) 製機製的完善。2015年至2018年區內(nei) 共有27個(ge) 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縣。”區商務廳有關(guan) 人員介紹,2019年下半年,西藏采取整區推進形式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項目,覆蓋了所有縣和重點鄉(xiang) 村。
改善生活,鞏固脫貧。截至目前,全區電子商務累計培訓6萬(wan) 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達1.37萬(wan) 人次,累計網銷單品1831個(ge) 。與(yu) 此同時,鄉(xiang) 村物流體(ti) 係覆蓋行政村數量1152個(ge) 。
其實,流通網絡布局更大的作用就在於(yu) ,擴大了內(nei) 需,實現了西藏更高質量的供需動態平衡,全方位融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夯實了基礎。
打通了“前後一公裏”,鄉(xiang) 村發展迎來契機,廣袤的雪域高原,湧動著經濟活力,聯通內(nei) 外、貫通城鄉(xiang) 、對接產(chan) 銷:
——2019年,農(nong) 牧區累計實現農(nong) 畜產(chan) 品網絡銷售額超過2.6億(yi) 元,網購金額2.9億(yi) 元;
——2020年1-9月,農(nong) 畜產(chan) 品網絡零售額6.82億(yi) 元,同比增長31.8%;
——2020年一季度,農(nong) 畜產(chan) 品電商逆勢上揚,排名前三的產(chan) 品為(wei) 草藥、蔬菜、畜禽,其中草藥類中蟲草、藏紅花、貝母、靈芝和天麻熱銷,蔬菜類中鬆茸、羊肚菌銷量較大,畜禽類中以犛牛肉為(wei) 主;
西藏,“前後一公裏”的目標正在蹄疾步穩中推進,給老百姓帶來滿滿的幸福感。如今已見新氣象,但後續發展任務依舊繁重。
有專(zhuan) 家一針見血地指出,西藏電商發展依然存在瓶頸:由於(yu) 全區市場規模較小,本地電商發展動力不足;由於(yu) 產(chan) 業(ye) 限製,網銷商品仍以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主;由於(yu) 電商人才較少,發展對外依賴性較強。
如何進一步破解難題?據區商務廳有關(guan) 工作人員介紹,接下來,相關(guan) 部門將以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整區推進為(wei) 載體(ti) ,從(cong) 農(nong) 村電商、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電商應用、電商支撐體(ti) 係和電商氛圍等方麵著手推進。
“工作正在發生變化,我們(men) 從(cong) 關(guan) 注‘前後一公裏’有沒有,到現在已聚焦至好不好。實現高質量發展,改善民生正是我們(men) 的工作目標。”商務廳負責該項工作的人員介紹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互聯網+”助力牧區搭上發展快車
通過電商平台,我們自己編織的東西能銷到全國各地,收入增加不少。[詳細] -
京東物流:助力西藏產品更好“走出去”
2020年的最後一天,西藏自治區舉行了西藏公共物流倉儲配送中心的開倉儀式,其中拉薩的京東倉就是核心基礎設施,不僅承擔著輻射區內,還要麵向全國市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