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拉加:“踏實肯幹,日子會越過越紅火”

發布時間:2021-02-02 10:25:00來源: 西藏日報


圖為(wei) 在巴青縣扶貧服裝加工廠,拉加(右一)和工人們(men) 正在縫製衣服。記者 萬(wan) 靖 攝


圖為(wei) 拉加在向記者介紹合作社的一些信息。記者 萬(wan) 靖 攝

  “拉加吃苦耐勞、踏實肯幹,在政府的幫助下,靠自己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很不錯。”在西藏那曲市巴青縣脫貧攻堅指揮部工作人員次仁羅布的介紹下,記者一行驅車前往拉加家。一路上,新鋪的柏油路寬敞整潔,從(cong) 縣城出發不到10分鍾,就到了拉加家。

  “今天上午合作社舉(ju) 行了分紅儀(yi) 式,村裏22戶農(nong) 牧民,平均每戶分紅約6000元。”拉加從(cong) 公文袋裏拿出分紅數據,向記者介紹。2018年11月,在政府的扶持下,村裏成立合作社,拉加主動加入並被推選為(wei) 合作社董事長。該合作社主要經營茶館和台球室,截至目前,盈利約24萬(wan) 元。

  看著拉加現在過得紅紅火火的日子,怎麽(me) 也想不到他曾是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

  “以前我們(men) 一家7口人住在40平方米的土坯房裏,房子透風漏雨、十分破舊。家裏也沒有固定收入,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以前拉加一家的收入主要依靠挖蟲草,但近幾年,由於(yu) 拉加患有眼疾,視力受到影響,無法長時間進行戶外勞作,家庭的擔子全都壓在了妻子身上。

  2015年底,通過精準識別,拉加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扶持下,拉加夫妻兩(liang) 人領到了生態崗位補貼。拉加說:“2016年至2017年,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人每人每年有3000元補貼,2018年開始,補貼每人每年增加到3500元。”

  2018年,在得知當地政府要投資創辦合作社時,拉加第一時間申請加入,並勸說村裏其他貧困戶也加入進來。合作社成立之初吸收的22戶農(nong) 牧民中有17戶是貧困戶。在拉加的帶動下,大家齊心協力,把合作社經營得紅紅火火,成為(wei) 了村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針對“一方水土難養(yang) 一方人”問題,巴青縣紮實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2018年底,拉加一家也搬進了巴青縣城的集中安置點。

  “沒有黨(dang) 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我一輩子都不可能住上這麽(me) 好的房子。”拉加感歎道。藏式二層小樓被妻子同珍打理得幹淨整潔,房間裏嶄新的藏式家具、牆上懸掛的風幹牛肉、桌子上冒著熱氣的酥油茶……看得出主人家的日子很富足。

  2019年初,巴青縣在安置點成立了扶貧服裝加工廠,主要經營民族服飾和校服加工業(ye) 務,共吸收包括拉加在內(nei) 的17名貧困群眾(zhong) 就業(ye) 。在有了穩定收入後,2019年9月,拉加遞交了脫貧申請書(shu) ,主動申請脫貧摘帽。拉加說:“有共產(chan) 黨(dang) 的地方就有希望。現在,國家的政策這麽(me) 好,什麽(me) 都替我們(men) 考慮到了,隻要踏實肯幹,日子肯定會(hui) 越過越紅火。”

  家庭檔案:

  拉加,52歲,那曲市巴青縣拉西鎮熱囊村村民。因缺乏勞動力,2015年底,拉加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扶持下,拉加夫妻二人領到了生態崗位補貼;2018年11月,拉加加入村合作社,每年分紅6000餘(yu) 元;2018年12月,拉加一家搬進縣城集中安置點;2019年4月,拉加來到巴青縣扶貧服裝加工廠工作,2019年9月,拉加遞交了脫貧申請書(shu) ,主動申請脫貧摘帽。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