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山南市洛紮縣拉康鎮扶貧幹部達瓦:“扶貧日記”裏的為民情懷
“拉康社區3組群眾(zhong) 白瑪加措和4組群眾(zhong) 紮西拉姆急需報銷醫療費用;杜魯社區群眾(zhong) 巴某和妻子在鬧離婚,需要調解;結對幫扶戶仁增家的困難要盡快解決(jue) ……”
自2016年擔任西藏山南市洛紮縣拉康鎮副鎮長以來,達瓦記錄了厚達320頁的“扶貧日記”:記錄了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貧困群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記錄了廣大群眾(zhong) 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心聲。
而作為(wei) 洛紮縣拉康鎮副鎮長的他,完成了從(cong) 大學生到優(you) 秀基層幹部的蛻變。
2013年,達瓦大學畢業(ye) ,考上了基層公務員,被分配到洛紮縣拉康鎮工作。從(cong) 山南市到拉康鎮,達瓦坐車走了2天。一路的盤山路,讓他很是感慨,他想:“現在路還這樣,過去群眾(zhong) 的出行不知有多困難。”
和群眾(zhong) 打交道多了,達瓦深深地被當地群眾(zhong) 的純樸、善良所感動。感動之餘(yu) ,他想為(wei) 群眾(zhong) 做點什麽(me) 。
2016年,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作為(wei) 分管扶貧工作的副鎮長,達瓦一心撲在工作上。雖然已經做足了思想準備,但工作開展不久,他明顯感覺到過去積累的工作經驗不夠用了,由此他養(yang) 成了白天做記錄、晚上思考解決(jue) 辦法的習(xi) 慣。
2017年,拉康社區一戶人家堅持不讓孩子上學。經了解,這名小孩在學校挨了批評,家長擔心孩子吃虧(kui) ,不讓孩子上學了。“知識改變命運,我就是上了大學才有了工作、才有了出路。不上學怎麽(me) 行呢?”最終,在達瓦的耐心勸說下,孩子沒有輟學。
“坐在辦公室裏,不可能了解群眾(zhong) 的所思所盼所想。”到基層工作以來,特別是擔任副鎮長以來,達瓦堅持往基層走,往群眾(zhong) 家中走。如今,拉康鎮3個(ge) 社區400多戶,特別是18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他基本上都去過。
通過調研,達瓦幫拉康社區一組群眾(zhong) 白瑪江措爭(zheng) 取到了生態崗位。白瑪江措說:“他第一次來的時候,我沒和他說什麽(me) 。後來,他又來了幾次,看他說話和氣,很會(hui) 關(guan) 心人。我就給他說了一些想法。沒想到,反映的問題都解決(jue) 了。他真是我們(men) 的貼心人,有問題我們(men) 都喜歡找他反映。”
同樣,門切社區3組的仁增、達瓦的結對幫扶戶對他也充滿了感激之情。“達瓦有事沒事都會(hui) 打電話,問家裏有什麽(me) 困難,有什麽(me) 需要解決(jue) 的?”仁增說,“他就像家裏人一樣,心裏總想著家,一心為(wei) 家裏排憂解難。”
過去,仁增一家住在半山腰上,交通出行不便。在達瓦的動員下,他們(men) 一家積極參加邊境小康村建設,住上了夢寐以求的大房子,家裏人靠務工掙錢脫了貧,過上了心中的好日子。“現在,家裏人一年打工收入近10萬(wan) 元。這些錢,是我們(men) 一家過去好幾年收入的總和。”仁增說,“要是沒有達瓦的幫助,我們(men) 一家還在山上苦熬呢。”
幫助的人多了,感謝達瓦的人也就多了。每當群眾(zhong) 感謝他時,達瓦總是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不要感謝我,要感謝就感謝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是他帶領我們(men) 搞脫貧攻堅,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幸福生活。”
如今,脫貧攻堅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達瓦的“扶貧日記”也告了一段落。但等著他的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我們(men) 期待他寫(xie) 出精彩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日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傳統民族手工業發展迅猛
近年來,西藏傳統民族手工業發展迅猛。相關產業不僅有傳承和發展,還建立起了集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產業鏈,已成為帶動全區廣大農牧民創業致富的有效途徑之一。[詳細] -
西藏山南市人社局發揮職能作用完成各項扶貧任務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類鄉村實用人才23078人,鄉鎮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4508人、“三支一扶”人員187人,累計培養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44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