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阿裏噶爾縣昆莎鄉康道農民專業合作社脫貧小記:風吹草香牛羊壯
圖為(wei) 康道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開辦的商店生意興(xing) 隆、人頭攢動。記者 溫凱 攝
西藏阿裏地區噶爾縣昆莎鄉(xiang) 噶爾新村坐落在噶爾河流域,地勢平坦、水草豐(feng) 美。
著眼於(yu) 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2005年起,噶爾縣在此興(xing) 建昆莎農(nong) 牧科技示範園區,經過10餘(yu) 年的發展,累計投入資金6000餘(yu) 萬(wan) 元,發展人工種草12220畝(mu) 、其中紫花苜蓿9520畝(mu) ,實施了噶爾新鄉(xiang) 灌區工程、索麥灌區工程、飼草飼料基地項目,新增灌溉麵積33713畝(mu) ,改善灌溉麵積5521畝(mu) 。投資500萬(wan) 元,在噶爾新村進行人工種草噴灌技術試點,覆蓋麵積960餘(yu) 畝(mu) ,取得了良好成效。投資1100餘(yu) 萬(wan) 元完成昆莎鄉(xiang) 奶牛養(yang) 殖基地改擴建項目,目前共有奶牛565頭。
2011年,噶爾新村在各級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下,依托昆莎農(nong) 牧科技示範園區,成立了康道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吸納219戶628名參股,將群眾(zhong) 的人力、農(nong) 具、草場、耕地、牲畜等可利用資源納入合作社統一管理調配,實行集中管理、統一調配、績效考核、按勞分配。特別是新建了牛奶加工廠,擁有奶牛315頭、犛牛50頭,經營鮮奶、奶渣、酥油、酸奶等奶製品,僅(jin) 此項舉(ju) 措就使養(yang) 殖戶每戶年均增收8000餘(yu) 元。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合作社又先後發展出短期育肥、商店、茶館、牧家樂(le) 、裝載機租賃、建設項目承包、油庫、磚廠等多個(ge) 實體(ti) 經濟和項目。
噶爾新村曾經的貧困戶達次是在合作社帶動下脫貧致富的典型。過去,全家四口都靠他四處打零工維持生活,全年收入一萬(wan) 元左右,日子過得十分拮據。2011年達次加入合作社,當年就享受到了分紅,2019年他被合作社安排到砂石場務工,妻子也在合作社裏安排了工作,夫妻倆(lia) 一年下來有5萬(wan) 多元的收入,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看著家裏嶄新的家具家電和妻子孩子發自內(nei) 心的笑容,達次感歎地說道:“要是沒有合作社的帶動,現在我們(men) 一家可能還過著苦日子,感謝黨(dang) 和政府為(wei) 我們(men) 做的一切,我相信,將來的生活一定會(hui) 越來越美好。”
噶爾新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貢布告訴記者,2019年,康道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總收入達到199萬(wan) 元,向219戶628名群眾(zhong) 分紅達到127萬(wan) 元,人均2000元以上。2016年以來,合作社帶動全村35戶107名貧困戶脫貧,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現在,噶爾新村康道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已經探索發展出了一條經濟效益明顯的致富路,在農(nong) 牧民勞務創收和脫貧工作中發揮著主要作用,切實改善了廣大農(nong) 牧民的生活質量。下一步,合作社將全麵提升整體(ti) 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合作社產(chan) 業(ye) 層次,紮實推進農(nong) 牧民增收,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實現全村小康夢!”貢布充滿信心地說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美麗鄉村迎客來
近日,瓊結縣拉玉鄉強吉村又迎來了新一批142名遊客。[詳細] -
拉薩尼木縣吞達村第一書記晉美:做強藏香產業,讓群眾過上好日子
藏香是尼木縣吞達村的支柱產業。而堅持從事藏香製作的作坊,因為產品單一,且沒有統一的定價機製,導致惡性競爭,致使藏香產業遇到了發展瓶頸。[詳細] -
吞普村的央拉: 開起合作社 辦起閱讀室
近年來,西藏大力扶持培育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一大批農牧民通過專業合作組織實現脫貧增收。[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