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林芝巴宜區通麥村著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小飯館裏有“大學問”

發布時間:2021-04-20 10:39:00來源: 西藏日報

  “我買(mai) 的壓枝器不夠用了,幫我在網上再買(mai) 點。”“我問了老師,現在蘋果要打這個(ge) 藥,這個(ge) 字怎麽(me) 讀?”“我想買(mai) 個(ge) 收割機,幫我看看申請怎麽(me) 寫(xie) 。”村內(nei) 產(chan) 業(ye) 結構單一,以擴大種植業(ye) 為(wei) 主的發展方式很快讓巴宜區米瑞鄉(xiang) 通麥村集體(ti) 經濟發展遇到“瓶頸”,如何讓通麥村健康持續發展,成為(wei) 駐村工作隊經常思考的問題。

  通麥村地處大峽穀旅遊環線,如何利用好這一區位優(you) 勢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成為(wei) 通麥村5年發展規劃中的重點,經過爭(zheng) 取資金和村集體(ti) 經濟支出,通麥村建成了米瑞鄉(xiang) 第一個(ge) 旅遊服務接待中心,主要開設餐飲、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服務。

  旅遊服務接待中心建成後,不少村民希望將接待中心租出去,每年拿固定租金:“我們(men) 又不懂經營,還是租出去好,不怕虧(kui) 錢,每年有個(ge) 兩(liang) 三萬(wan) 元租金挺好的。”

  如何讓村民轉變觀念,看到接待中心長遠的發展前景,真正把接待中心發展成村集體(ti) 經濟,成了駐村工作隊的一個(ge) 新難題。

  經過多方走訪,駐村工作隊了解到,村民們(men) 大多擔心會(hui) 因為(wei) 經營不善導致服務中心倒閉。“人不是生來什麽(me) 東(dong) 西都會(hui) 的,隻要肯努力,經過係統的學習(xi) 和培訓,我們(men) 一定能把接待中心經營好。”群眾(zhong) 大會(hui) 上,駐村工作隊的一番話讓大家陷入思考。

  最後經過討論,村委會(hui) 決(jue) 定自主經營接待中心,並聘請1名廚師,在摸索的過程中,接待中心為(wei) 村集體(ti) 帶來了1萬(wan) 餘(yu) 元的收入。

  除了幫忙請外地廚師外,駐村工作隊還組織一些有意願的村民開展藏餐、中餐廚師培訓,積極協助村幹部到林芝市學習(xi) 經營管理經驗,加強技術人才的培養(yang) 。

  “自從(cong) 學了廚藝,家裏人都說我做的飯菜好吃了。多學一門技術,我還多了一份工作,以前總等著天上掉餡餅,現在我自己也會(hui) 做‘餡餅’了。”接待中心的廚師長白瑪曲宗笑著說。

  經過籌備,旅遊服務接待中心的基礎設施已經配齊,從(cong) 市場定位、經營模式到室內(nei) 布局、菜品組成,駐村工作隊留下了帶不走的知識,也留下了一支帶不走的運營隊伍。“不接觸還不知道,經營飯館是個(ge) 大學問,沒想到村幹部還要幹這個(ge) ,以後退休了還能自己開個(ge) 飯館,不怕沒收入了。”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紮西格勒打趣地說。

  通麥村一條依托蘋果基地集采摘、觀光、餐飲為(wei) 一體(ti) 的旅遊發展路線正漸漸明晰起來,讓群眾(zhong) 吃上“旅遊飯”的願景也逐漸落地,一幅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li) 的新畫卷正在通麥村徐徐展開。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