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式”服務促“組團式”就業——拉孜縣推動農牧民轉移就業組織化紀實
3月21日,西藏日喀昌拉孜縣舉(ju) 行了2021年第一批勞務輸出“點對點”“保姆式”就業(ye) 服務出征儀(yi) 式,41名農(nong) 牧民懷著勤勞致富的憧憬,乘坐“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轉移就業(ye) 直通車”前往阿裏地區務工,他們(men) 每人月工資預計達7500元,計劃簽訂6個(ge) 月以上的勞務合同,全年預計增收184.5萬(wan) 元。
隨著全區複工複產(chan) 工作有序推進,拉孜縣農(nong) 牧民正陸陸續續走出家門,踏上轉移就業(ye) 之路。
近年來,拉孜縣委、縣政府將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作為(wei) 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內(nei) 容,通過統籌謀劃推進,精準對接輸送,使轉移就業(ye) 實現從(cong) “單打獨鬥”向“聯合作戰”轉變。據統計,2020年,拉孜縣實現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18187人,創收3.83億(yi) 元,其中,脫貧群眾(zhong) 實現轉移就業(ye) 7426人。
政策先行,健全就業(ye) 保障製度
拉孜縣總人口為(wei) 65829人(常住人口),是西藏人口大縣,也是西部重鎮。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收入主要由經營性收入、財產(chan) 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和工資性收入4部分構成,但前3種收入短期內(nei) 無法實現快速增長,如何更好幫助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實現增收致富就成了擺在拉孜縣委、縣政府麵前的一道重大課題。
為(wei) 了響應就業(ye) 優(you) 先戰略和積極就業(ye) 政策,拉孜縣委、縣政府成立了以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巴桑旺堆為(wei) 組長的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工作領導小組,構建了縣鄉(xiang) 村3級主要領導主抓,分管領導專(zhuan) 職抓,人社部門組織實施等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機製。
製定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工作實施方案,通過激勵措施,對符合轉移就業(ye) 政策補貼要求的勞務市場組織及農(nong) 牧民個(ge) 人進行獎勵,營造良好工作氛圍。
嚴(yan) 格按照項目建設“增崗”要求,依托建設項目用工需求,加大產(chan) 業(ye) 投入力度,動員鼓勵農(nong) 牧民向珠峰“種養(yang) 加”等產(chan) 業(ye) 發展靠攏,多舉(ju) 措實現當地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近就便就業(ye) 9640人次。
“我們(men) 全縣有1226名幹部職工與(yu) 9000元以下低收入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進行了結對幫扶,為(wei) 低收入人群提供就業(ye) 指導。”拉孜縣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次仁央宗介紹,在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工作中,拉孜縣以“點對點”“保姆式”服務為(wei) 典型輸送農(nong) 牧民實現組織化轉移就業(ye) 。
政府搭台,提升組織化規範化水平
2019年4月,錫欽鄉(xiang) 吉布村村民阿旺旦增牽頭成立了錫欽鄉(xiang) 吉布拿務日勞務輸出合作社,並擔任合作社理事長,全村52戶村民全部加入合作社。
“去年,在激勵政策的刺激下,我和另外5名村居勞務經紀人組織了123名入社勞動力在阿裏、仲巴等地實現就業(ye) 。”阿旺旦增自豪地說,“這兩(liang) 年黨(dang) 和政府在農(nong) 牧民就業(ye) 方麵提供了很多優(you) 惠政策,我要更好發揮自身優(you) 勢,帶動更多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勤勞致富。”
而像阿旺旦增一樣的村居勞務經紀人拉孜縣目前有237名……
為(wei) 推動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從(cong) 零散型、短期型向規模型、穩定型轉變,拉孜縣一方麵建立了縣鄉(xiang) 政府、施工單位、勞務派遣公司、勞務合作社、勞務經紀人、勞動力之間“六位一體(ti) ”的勞務輸出模式,為(wei) 農(nong) 牧民提供了就業(ye) 推薦、辦證服務、出行保障、法律援助的“保姆式”“全鏈條”服務;一方麵建立民工出行清單、企業(ye) 用工需求清單、農(nong) 村勞動力供給清單“三個(ge) 清單”,對重點企業(ye) 及項目用人需求情況和農(nong) 牧民技能狀況、求職意向等進行了詳細登記建檔,以強化精準對接輸送。
如今,拉孜縣還成立了一家勞務派遣公司、100家勞務合作社和9個(ge) 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基地(7個(ge) 已批複,2個(ge) 已上報等待批複),轉移就業(ye) “實體(ti) 化”建設和“組織化”建設邁出了堅實一步。2020年,拉孜縣組織化就業(ye) 11671人,占轉移就業(ye) 總人數的64.17%。
精準施策,實現“雙贏”目標
拉孜縣紮西宗鄉(xiang) 利民民族手工合作社內(nei) ,明吉村村民索朗曲珍正在製作卡墊。通過“以工代訓”,索朗曲珍一個(ge) 月的收入從(cong) 學徒期間的每月1500元上漲到每月3000元。
索朗曲珍坦言,剛開始什麽(me) 都不會(hui) 也有工資,學會(hui) 了工資也翻倍了,都得感謝黨(dang) 的好政策。
將農(nong) 牧民培訓意願和市場需求、產(chan) 業(ye) 發展等因素緊密結合,依托企業(ye) 、合作社等市場主體(ti) ,開展“以工代訓”技能培訓,這是拉孜縣為(wei) 實現培訓就業(ye) 增收和企業(ye) 用工“雙贏”目標采取的眾(zhong) 多舉(ju) 措中的一項。
通過“送出去”和“引進來”的方式,拉孜縣整合現有培訓資源,廣泛開展種植養(yang) 殖、木工、廚師等實用技能培訓,讓群眾(zhong) 學得進、用得上、好就業(ye) 。2020年,拉孜縣開展技能培訓43期,培訓1998人,培訓合格率達到95%以上,培訓後就業(ye) 率達到85%以上。
狠抓“訂單定崗式”培訓,根據用人單位崗位需求,積極與(yu) 培訓機構、公司和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對接,開展“訂單定崗式”培訓23期,培訓1396人。
針對下一步如何實現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次仁央宗介紹,我們(men) 將繼續堅持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優(you) 先政策,從(cong) 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項目用工、就業(ye) 補貼等方麵強化政策保障,加強勞務組織的規範管理,堅持組織化轉移輸送與(yu) 就近就便解決(jue) 就業(ye) 雙向目標,全力抓實抓細農(nong) 牧民組織化轉移就業(ye) 工作,以實際行動和優(you) 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行在雲端】西藏多瑪鄉:特色產業發展為更多人鋪就創收之路
國道219旁,貢秋頓珠和妻子白瑪曲卓正在自家茶館忙活著,這個不大的茶館三三兩兩坐著喝茶聊天、玩骰子的村民。[詳細] -
致富門路引進來 讓更多能人舒心返鄉創業
返鄉創業,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也給家鄉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