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喀則拉孜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提升脫貧“成色” 繪就幸福“底色”
人勤春來早,對奮進在新征程上的追夢者而言,春天是重整行裝再出發的季節。
雄雞一唱,旭日東(dong) 升。在西藏日喀則拉孜縣旦尼藏雞養(yang) 殖合作社,紮西早早起床,忙著合作社提質增效、發展壯大的事情。正是乘著拉孜縣藏雞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的東(dong) 風,紮西從(cong) 建檔立卡貧困戶一躍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養(yang) 雞大王”。
城鄉(xiang) 大道,車水馬龍。一輛輛“拉孜縣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轉移就業(ye) 直通車”載著夢想奔向各用工點。拉孜縣人社局積極征求群眾(zhong) 需求和意願,與(yu) 各企業(ye) 、項目點對接崗位,不斷加大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開展“點對點”“保姆式”就業(ye) 服務。
……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拉孜縣各族幹部群眾(zhong) 團結闊步在新征程的春光裏,精準把握政策,做實做細各項工作,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煥發出勃勃生機。
打贏脫貧攻堅戰,甩掉貧困帽子
拉孜縣轄9鄉(xiang) 2鎮,99個(ge) 行政村,總人口6.58萬(wan) 人。經2016年精準識別,該縣深度貧困鄉(xiang) 鎮10個(ge) ,深度貧困村76個(ge) ,貧困發生率28.54%。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拉孜縣委、縣政府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引,團結帶領全縣幹部群眾(zhong) ,從(cong) 組織領導、攻堅路徑、行動措施、投入保障等方麵構建起了堅決(jue) 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四梁八柱”,攻克了一個(ge) 又一個(ge) 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兌(dui) 現了對貧困群眾(zhong) 的莊嚴(yan) 承諾,共3136戶13011人脫貧,99個(ge) 貧困村全部出列,實現全縣脫貧摘帽。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如何開出精準幫扶“藥方”?拉孜縣嚴(yan) 格落實黨(dang) 中央、區黨(dang) 委、日喀則市委決(jue) 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聚焦解決(jue) “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凝聚全社會(hui) 強大合力,有效激發貧困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精準施策、千方百計讓大家有誌想做、有事可做、有技會(hui) 做、有錢能做、有人領做,同時,全麵落實保障性兜底政策,建立健全利益聯結機製,統籌解決(jue) 貧困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切實保障老有所養(yang) 、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居有所安、難有所幫,實現高質量穩定脫貧。
發展產(chan) 業(ye) 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拉孜縣將市場競爭(zheng) 力強、帶動貧困戶效益好的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列入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庫,深化落實“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運作模式,大力推進產(chan) 業(ye) 集群化、規模化發展。
“有事幹,窮根斷。”拉孜縣把發展壯大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作為(wei) 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采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致富能人+貧困群眾(zhong) ”的經營發展模式,因地製宜探索開發資源利用、勞務輸出、生態建設、機械維護、種養(yang) 加工等多種合作社經營模式,形成“黨(dang) 員勇帶頭、群眾(zhong) 齊發力”的良好局麵。目前,全縣380家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做到建檔立卡貧困戶、邊緣貧困戶、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農(nong) 牧民黨(dang) 員、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專(zhuan) 幹、殘疾人全入社,創收8.52億(yi) 元、分紅達2.05億(yi) 元。
織密返貧“防護網”,托起穩穩幸福
拉孜縣扶貧辦負責人次旺南加再次深入自己的結對幫扶戶家中開展調研走訪、摸底排查,一對一詳細了解大家是否有務工需求、遇到了哪些困難……
次旺南加告訴記者,為(wei) 全麵深化和鞏固全縣脫貧攻堅成果,拉孜縣製訂了《拉孜縣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實施方案》《拉孜縣農(nong) 牧民防止返貧監測預警製度》,成立拉孜縣防止返貧和新增貧困人口監測預警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做到思想不亂(luan) 、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幹勁不減。
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戶,拉孜縣組織開展逐戶調查、逐戶登記、逐戶核實,建立健全監測預警機製,分層分類開展針對性幫扶,徹底築牢返貧致貧防線。拉孜縣還進一步細化完善定點幫扶單位包村、幹部聯戶幫扶工作機製,創新幫扶模式,著力開展“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戶”的幫扶。
拉孜縣堅持扶貧與(yu) 扶誌扶智並舉(ju) ,“富口袋”和“富腦袋”雙向發力,用好脫貧攻堅這一生動“教材”,讓全縣各族群眾(zhong) 深切感受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和黨(dang) 中央的親(qin) 切關(guan) 懷,不斷加強扶貧政策宣傳(chuan) 、勵誌典型選樹、增收技能培育、致富氛圍營造,堅定廣大群眾(zhong) 感黨(dang) 恩、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決(jue) 心和信念。
傳(chuan) 遞奮鬥“接力棒”,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拉孜縣堅決(jue) 傳(chuan) 好曆史使命“接力棒”,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工作。
幫錢幫物,不如幫助建個(ge) 好支部。拉孜縣以村“兩(liang) 委”換屆工作為(wei) 契機,積極推動從(cong) 政治立場堅定、致富帶富能力強、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優(you) 秀群體(ti) 中選人用人,選優(you) 配強村級班子,努力把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成為(wei) 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善團結、會(hui) 發展,能致富、保穩定,遇事不糊塗、關(guan) 鍵時刻起作用的堅強戰鬥堡壘。
拉孜縣嚴(yan) 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的“四個(ge) 不摘”要求,繼續保持扶貧政策的總體(ti) 穩定,接續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加大產(chan) 業(ye) 就業(ye) 支持,充分挖掘各鄉(xiang) 鎮優(you) 勢資源、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將立竿見影的“短平快”扶貧項目與(yu) 長期穩定的產(chan) 業(ye) 項目相結合。利用突出的地理區位優(you) 勢,大力發展“馬路經濟”“門麵經濟”“出租經濟”,培育壯大村級集體(ti) 經濟。持續推進交通、水利、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文化、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再上新台階,抓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做好項目建設銜接,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重大舉(ju) 措、重大工程納入“十四五”相關(guan) 規劃。
從(cong) 脫貧攻堅到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再到接續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變的是目標階段和任務重點,不變的是責任和使命。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拉孜縣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將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魄力、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不待揚鞭自奮蹄的毅力,團結一心、不負韶華、再譜華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開發“金種子” 共奔幸福路
美麗的村莊、幹淨的院落、直通家門口的公路,這是昌都市丁青縣覺恩鄉覺恩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給人的第一印象。[詳細] -
西藏林芝 合作社促就業
林芝市米林縣羌納鄉西嘎門巴村由墨脫縣甘登鄉魯古村、果登村搬遷合並而成,2016年通過政府扶持、群眾集資成立了藏紙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詳細] -
一季度西藏群眾的“錢袋子”更鼓了
今年一季度,西藏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115元,同比增長16.7%,比全國平均水平高0.4個百分點。[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