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墨脫縣背崩鄉德爾貢村村委會主任為軍:固邊富民好幹部

發布時間:2021-05-19 13:49:00來源: 西藏日報

  在墨脫,有這樣一個(ge) 人,部隊官兵稱他是“邊境線上的‘前哨’、巡邏路上的‘移動路標’”;群眾(zhong) 誇讚他是“樂(le) 善好施、治窮致富的帶路人”;妻子、女兒(er) 說他是“敢擔當、負責任、顧家庭的好丈夫、好父親(qin) ”;當地幹部說他是“忠誠愛國的好黨(dang) 員、好幹部”。他就是德爾貢村村委會(hui) 主任為(wei) 軍(jun) 。

  “我是1989年參軍(jun) 的,1992年退伍回來當民兵班長,後來當民兵排長,再後來當民兵連長,和老百姓一起守護一線邊境,心裏從(cong) 沒有害怕過。我是門巴族,我們(men) 各族群眾(zhong) 的心都積極地團結在一起,守護好邊境。”為(wei) 軍(jun) 笑著說道。

  在巡邏路上,他是開路的先鋒;在維護邊境穩定中,他是無畏的勇士。3年的部隊生涯鍛造了為(wei) 軍(jun) 的軍(jun) 人品質和本色。在德爾貢村安家後,為(wei) 軍(jun) 始終牢記守邊固邊責任,參與(yu) 巡邏任務無數次,並組建德爾貢村義(yi) 務巡邊隊。在為(wei) 軍(jun) 的影響帶動下,德爾貢村出現了7戶三代民兵、17對父子民兵和27對兄弟民兵,全村成了“家家是前哨、人人是哨兵”,守護好了祖國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我們(men) 聽黨(dang) 話,做什麽(me) 事情都相互幫助、團結一致。我雖然退伍了,但退伍不褪色的精神一直牢記在心底。和邊防官兵一同巡邏,讓我覺得自己身上依舊穿著軍(jun) 裝。邊防官兵每次巡邏,我都一直跟著帶路、修路,已經有28年了。”為(wei) 軍(jun) 說道。

  “除了守土固邊,邊民富則邊防固,讓老百姓富起來也至關(guan) 重要。”為(wei) 軍(jun) 認真地說道。

  在村裏,為(wei) 軍(jun) 也是一名致富能手,除了自己發家致富外,還帶領群眾(zhong) 共同致富。他把在部隊裏學到的種植、養(yang) 殖技術手把手地傳(chuan) 授給村民,鼓勵他們(men) 飼養(yang) 生豬、雞、鴨等,短短幾年時間,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原先生活過得不怎麽(me) 好,一年也就有幾百塊的收入。在為(wei) 軍(jun) 的帶領下,我們(men) 家飼養(yang) 了好多雞、鴨,光這些收入一年都超過4000元了。”德爾貢村村民央金笑著說。

  “為(wei) 軍(jun) 作為(wei) 我們(men) 村‘兩(liang) 委’班子的一名幹部,時常把促進我們(men) 群眾(zhong) 的增收致富放在心上。全縣開始推廣種植茶葉以後,他得知茶葉產(chan) 業(ye) 可以給群眾(zhong) 帶來很多收入,就鼓勵群眾(zhong) 把自家的玉米地改良成茶葉種植地。他用一斤玉米的價(jia) 格跟一斤茶葉的價(jia) 格給群眾(zhong) 算明白賬,老百姓就積極投入到茶葉產(chan) 業(ye) 的建設中。在他的帶領下,全村已經種植了1200餘(yu) 畝(mu) 的茶葉。”駐德爾貢村工作隊隊長普布澤仁介紹道。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