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帶頭人伍堅多吉:“有技術,就不怕沒有收入”
從(cong) 帶著兩(liang) 個(ge) 徒弟創業(ye) ,到帶領23名殘疾人增收,西藏山南市洛紮縣洛紮鎮吉堆社區的伍堅多吉用實踐證明了父親(qin) 次旺倫(lun) 珠對他的教導——“有技術,就不怕沒有收入。”
伍堅多吉家是縫紉世家,他父親(qin) 告訴他,他們(men) 家祖上就以製作藏裝為(wei) 生,傳(chuan) 到他這一代,已數不清經曆了多少代。
從(cong) 10歲開始,伍堅多吉就隨父親(qin) 學習(xi) 縫紉技藝。
出師後,伍堅多吉也走上了師帶徒的“老路”。與(yu) 祖輩不同的是,他教的不是自己的子女,而是外人。
伍堅多吉有一兒(er) 一女,都是讀書(shu) 的好苗子,雙雙考上大學,自然“看不上”祖傳(chuan) 的手藝。
帶出兩(liang) 個(ge) 徒弟後,伍堅多吉有了創業(ye) 的想法。2013年,他帶徒弟土多、巴桑卓嘎開辦了藏式服裝店。
服裝店一年收入8萬(wan) 元左右,給徒弟開完工資後,伍堅多吉剩4萬(wan) 元。
考慮伍堅多吉的徒弟巴桑卓嘎是殘疾人,洛紮縣民政局、殘聯動員他開辦一家專(zhuan) 門幫助殘疾人就業(ye) 的公司。於(yu) 是,他於(yu) 2016年開辦了“洛紮縣殘疾人培訓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共帶動了23名殘疾人就業(ye) ,他們(men) 中月工資最低的1500元、最高的3500元。相比而言,這樣的工資收入並不算高,但對於(yu) 過去謀生無門的殘疾人來說,已經很滿意了。
紮日鄉(xiang) 紮日村的白瑪倫(lun) 珠是三級肢體(ti) 殘疾,平時走路都困難的他,2017年跟伍堅多吉學習(xi) 縫紉技藝後,不僅(jin) 人變得自信了,身體(ti) 也好了許多。伍堅多吉說:“來公司後不久,他喜歡上了打籃球,下午下班後,他堅持到籃球場運動一段時間。時間長了,他走路比過去穩當多了。”
在傳(chuan) 授縫紉技藝的同時,伍堅多吉也教徒弟們(men) 做人。“格啦(老師)伍堅多吉說,學會(hui) 縫紉手藝,就可以靠手藝吃飯了。”白瑪倫(lun) 珠說:“過去,由於(yu) 身體(ti) 殘疾,掙不到錢,我都不好意思見人,總是一個(ge) 人待在家裏,不知道未來該怎麽(me) 辦,是格啦救助了我。”
“匠人,要講德性。做什麽(me) 都要認認真真。”父親(qin) 傳(chuan) 給伍堅多吉的話,他始終牢記。
伍堅多吉的優(you) 秀,引起了洛紮鎮吉堆社區黨(dang) 組織的關(guan) 注,把他列為(wei) 了發展對象。
1992年,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後,在感到光榮的同時,伍堅多吉也感到了壓力。他說:“我們(men) 這裏是邊境,人少,收入也少。黨(dang) 員就應該帶領群眾(zhong) 致富,我有縫紉技術,要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帶領群眾(zhong) 創業(ye) 過程中,伍堅多吉吃了很多苦。2017年,一次意外摔傷(shang) ,使他成了四級肢體(ti) 殘疾。但是,這次意外並沒有讓他產(chan) 生消極的想法,相反,他更努力地提高縫紉技藝,用實踐證明殘疾人同樣能把生活過好。
靠著出色的技藝,2018年,他榮獲西藏第四屆殘疾人職業(ye) 技能競賽服裝製作項目二等獎;2019年,榮獲第六屆殘疾人職業(ye) 技能大賽銳意拚搏獎。
伍堅多吉特意給記者看了,他參加第六屆殘疾人職業(ye) 技能大賽作品的照片。他說:“你看,這是現在年青人穿的,還行吧。”
從(cong) 製作傳(chuan) 統藏裝,到製作現代服飾,伍堅多吉可以說是信手拈來。“任何服裝,隻要格啦看過,他都能設計、裁剪、製作出來。”徒弟們(men) 的評價(jia) ,令伍堅多吉很開心,但他也清楚自己的強項和弱點。
今年,在洛紮鎮吉堆社區黨(dang) 委、政府的安排下,伍堅多吉的公司與(yu) 當地一家民營企業(ye) 實現了“聯姻”。
伍堅多吉從(cong) 公司負責人到技術指導,不僅(jin) 工資收入有所增加,他也看到了公司未來的發展。他說:“合夥(huo) 人有經營頭腦,點子多、路子廣,相信在與(yu) 他的合作下,公司會(hui) 越來越好,大夥(huo) 的收入會(hui) 越來越高。”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易地搬遷戶旺朗:不甘落人後 爭做領頭羊
“貧困的苦我再也不想嚐,我現在唯一想做的就是讓身邊更多的人增加收入。”聶榮縣下曲鄉日入格覺村易地扶貧搬遷致富帶頭人旺朗與村幹部交談時說。[詳細] -
西藏解放第一村的電力變遷
崗托村,位於西藏昌都市江達縣東部,地處317國道沿線,與四川省德格縣隔江相望,是經四川進藏第一村。[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