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熱的奮鬥故事:執念在心間 創業在路上
西熱在城關(guan) 區做防治艾滋病公益宣傳(chuan) 。
尼瑪次仁(左)和西熱。
央薩紮念舉(ju) 行紮念琴培訓班結業(ye) 典禮。
西熱在城關(guan) 區統建社區開設的央薩書(shu) 店。
西熱在基層為(wei)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宣講健康衛生知識。
西熱為(wei) 籌集防治艾滋病公益宣傳(chuan) 工作資金而製作的藏式背袋。
西熱組織大學生在基層開展防治艾滋病公益宣傳(chuan) 和文藝演出活動。
西熱。
農(nong) 牧民創業(ye) 培訓學員給西熱贈送錦旗。
1989年,西熱出生在日喀則市昂仁縣的一個(ge) 貧困家庭。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qin) 不幸病逝,母親(qin) 改嫁後與(yu) 繼父生下了一個(ge) 可愛的妹妹,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西熱勤奮讀書(shu) 、分擔家務、照顧妹妹,比同齡的孩子更早懂事,骨子裏有一種不屈的精神和異於(yu) 常人的堅強。
小時候,西熱就非常喜歡讀書(shu) ,熱衷於(yu) 西藏以及國內(nei) 外的經典文學故事,還喜歡將故事中的精彩環節與(yu) 身邊的同學分享,以至於(yu) 大家用故事中人物的名字給他取了綽號“朗達爾”。到現在,他依然酷愛讀書(shu) 、創作,踴躍參加各類文學活動。
2010年,西熱考上了西藏大學農(nong) 牧學院,並在班上擔任了宣傳(chuan) 委員。在上大學時,西熱就是學校裏的活躍分子,他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和社團活動。2012年,西熱在寒假社會(hui) 實踐活動中,帶領大學生誌願者跟隨日喀則市諾倍兒(er) 童福利院院長尼瑪次仁到日喀則的鄉(xiang) 村做防治艾滋病宣傳(chuan) 。這仿佛是一次心靈之旅,西熱被尼瑪次仁的公益力量深深打動,也因看到基層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當時對防治艾滋病知識的缺乏而深感焦慮,他下定決(jue) 心要做一名防治艾滋病誌願者,於(yu) 是他開始學習(xi) 相關(guan) 的理論知識,踴躍參加相關(guan) 的公益活動。
大學畢業(ye) 後,西熱並沒有急於(yu) 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而是依然奔波在宣傳(chuan) 防治艾滋病知識和為(wei) 患者提供幫助的路上,他也因此被評為(wei) “中國阿裏巴巴正能量合夥(huo) 人”。2015年,為(wei) 了籌集基本的生活費和下鄉(xiang) 宣傳(chuan) 防治艾滋病的交通費,西熱開始自己製作並出售一些小東(dong) 西,如記事本、揉糌粑的唐酷(一種袋子),以及在微信上賣家鄉(xiang) 的紮念琴。
“那時,我做著防治艾滋病公益宣傳(chuan) 工作,母親(qin) 因我沒有固定收入而特別擔心,每次打電話都會(hui) 流眼淚。”到了2016年,西熱居住在拉薩市城關(guan) 區狹小的出租屋裏,囊中羞澀,這讓西熱創業(ye) 的想法越來越強烈。首先是因為(wei) 當初選擇這條不尋常的路時,家人尤其是自己那柔弱的母親(qin) 非常不支持不理解,擔心他的生存、生活以及成家各方麵的問題,創業(ye) 能夠讓家人安心,給自己的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此外,在做防治艾滋病公益宣傳(chuan) 上遇到資金困難,特別是想對一些患者提供幫助時,常常無能為(wei) 力。如果有自己的事業(ye) ,就可以將公益活動做得更好,力所能及地幫助更多的人。
2016年底,西熱結合自己的愛好在城關(guan) 區統建社區開了一家小小的書(shu) 店,並取名為(wei) “央薩書(shu) 店”。雖然書(shu) 店的經營並不算成功,但卻為(wei) 日後的成功創業(ye) 提供了很好的機會(hui) 。在經營書(shu) 店的過程中,西熱一邊推銷書(shu) 籍一邊向顧客推銷家鄉(xiang) 的紮念琴,出乎意料的是很多顧客喜歡紮念琴,同時希望有老師專(zhuan) 門對此進行培訓。
西熱第一次開始做紮念琴的培訓是在2017年10月底,當時有幾位顧客因喜歡這種傳(chuan) 統樂(le) 器而買(mai) 了紮念琴,卻不會(hui) 彈奏,於(yu) 是西熱給這幾位顧客提供了大約兩(liang) 個(ge) 月的免費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西熱發現因為(wei) 是免費課程,所以學員的隨意性比較大,效果並不佳。西熱因此萌發了開辦紮念琴培訓班的念頭,於(yu) 是開始正式招收學員。通過微信平台的廣告宣傳(chuan) 、授課老師們(men) 的影響力以及平日大家在書(shu) 店裏彈奏紮念琴自娛自樂(le) ,逐漸吸引了不少喜愛傳(chuan) 統樂(le) 器的人前來觀看、谘詢、報名學習(xi) 。一年的時間裏,陸陸續續有100多名學員報名參加紮念琴不同階段的培訓課程,這遠遠超出了西熱的預期。
在創業(ye) 的路上,西熱還不忘為(wei) 自己“充電”和“加碼”。近年來,他積極參加自治區人社部門舉(ju) 辦的相關(guan) 培訓,取得了SYB、 IYB師資證、網絡創業(ye) 師資證、公關(guan) 證、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證等證書(shu) ,為(wei) 高校畢業(ye) 生、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及有創業(ye) 意願的群體(ti) 講授創業(ye) 課程。此外,西熱還先後在拉薩市、日喀則市、山南市等相關(guan) 單位的邀請下擔任了當地創業(ye) 大賽評委之一。
邊巴次仁是尼瑪次仁撫養(yang) 長大的一名身有殘疾的孤兒(er) 。2017年,邊巴次仁畢業(ye) 於(yu) 西藏職業(ye) 技術學院,曾在央薩書(shu) 店當過一段時間的服務員。受西熱的影響,邊巴次仁一心想創業(ye) 幹一番自己的事業(ye) ,他不顧西熱的勸阻,做起了食品加工業(ye) ,最後以失敗告終。“你在學校學的專(zhuan) 業(ye) 是計算機,結合當前的市場情況,你可以在日喀則市開一家廣告傳(chuan) 媒公司。”在西熱的又一次勸導和建議下,邊巴次仁在日喀則注冊(ce) 了公司,由於(yu) 專(zhuan) 業(ye) 對口以及勤奮,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前不久還接下了一筆170多萬(wan) 元的大訂單。同樣,在西熱的建議下,昔日的創業(ye) 夥(huo) 伴多吉決(jue) 定“單飛”,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ang) 定日縣開了一家廣告公司,實現了自己的創業(ye) 夢想。
回首這幾年的時光,西熱感慨地說:“我的選擇沒有錯,隻要目標清晰並堅持不懈,不管有多少坎坷終究都會(hui) 邁過去。今後我會(hui) 更加努力,為(wei) 國家、家鄉(xiang) 多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邊巴次仁:民生無小事 枝葉總關情
一直以來,邊巴次仁不但利用特長給大家當免費翻譯,還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贏得了社區居民的肯定。[詳細] -
西藏燕麥飼草產業助力農牧區脫貧奔小康
“我們這兒沙荒地多,以前‘大風一起不見家’,種了燕麥後,風沙少了,動物多了,村民也有了可持續收入來源。[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