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探訪西藏自治區邊境小鎮紮日:戍邊人的生活日新月異

發布時間:2021-06-21 09:37: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探訪西藏自治區邊境小鎮紮日:戍邊人的生活日新月異

  近日,記者跟隨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網信辦、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聯合主辦的“尋訪最美戍邊人”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南隆子縣紮日鄉(xiang) ,探訪了發展中的邊境小鎮。紮日鄉(xiang) 緊鄰印度,駐地海拔約2800米,這裏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頂處偶有積雪,氣候溫暖濕潤,雲(yun) 霧繚繞的小鎮猶如江南秀美畫卷。趙朗 攝

  紮日是西藏南部的鄉(xiang) 鎮,亞(ya) 熱帶氣候、高山聳立、森林密布、降水豐(feng) 沛,這些屬性標注了與(yu) 大部分高原地區的不同,從(cong) 這座邊境鄉(xiang) 鎮向南不遠,便是印度。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民眾(zhong) 生活的迅速改善,讓這個(ge) 深山中的邊境鄉(xiang) 在中國版圖上愈來愈活躍。

  已在此工作11年的隆子紮日邊境派出所民警金顯偉(wei) ,對初來報到時的經曆記憶尤深:從(cong) 山南市到鄉(xiang) 上全程開車走了14個(ge) 小時,搓板路從(cong) 隆子縣城一直延伸到小鎮,部分路段窄到無法錯車,“車在半道還壞掉了”。

  近日,記者跟隨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網信辦、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聯合主辦的“尋訪最美戍邊人”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南隆子縣紮日鄉(xiang) ,探訪了發展中的邊境小鎮。紮日鄉(xiang) 緊鄰印度,駐地海拔約2800米,這裏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頂處偶有積雪,氣候溫暖濕潤,雲(yun) 霧繚繞的小鎮猶如江南秀美畫卷。趙朗 攝

  工作兩(liang) 年後,金顯偉(wei) 第一次有機會(hui) 休假回家,當時沒有班車,“包車是最快方式,包一次2000元(人民幣,下同),隻到隆子縣城”。

  他還描述,當時做飯都是燒柴,充話費靠電話卡,因無持續供電,肉菜壞掉的永遠比吃得多。這裏就像倒退了多年的內(nei) 地鄉(xiang) 鎮。

  金顯偉(wei) 和當地很多人一樣,堅守盼來了希望。對於(yu) 他來說,自2016年這個(ge) 邊境小鎮發展按下了快進鍵,從(cong) 靜態發展走向熱發展。蔬菜不用按月屯,餐桌更豐(feng) 富了,網購快遞能讓天南海北的特產(chan) 寄到這裏,最偏僻的執勤點也有了網絡。

  近日,記者跟隨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網信辦、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聯合主辦的“尋訪最美戍邊人”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南隆子縣紮日鄉(xiang) ,探訪了發展中的邊境小鎮。紮日鄉(xiang) 緊鄰印度,駐地海拔約2800米,這裏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頂處偶有積雪,氣候溫暖濕潤,雲(yun) 霧繚繞的小鎮猶如江南秀美畫卷。趙朗 攝

  2020年,隆子縣城到紮日鄉(xiang) 的油路修通,隨之班車問題得到解決(jue) 。

  金顯偉(wei) 表示,未來可能會(hui) 在這裏工作至退休,他希望這裏生活條件愈來愈好,人氣也愈來愈旺。

  格桑旺姆是紮日鄉(xiang) 桑巴東(dong) 村村民,緊鄰邊境的措那牧場是他們(men) 三代人放牧的地方。

  近幾年,西藏邊民補貼一漲再漲,一線邊民補貼最高漲至每人每年6000元。格桑旺姆感受到了中央和西藏地方對邊境的投入力度。她也相信,即便沒有補助,很多人也會(hui) 守護好自己的家鄉(xiang) 。

  近日,記者跟隨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網信辦、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聯合主辦的“尋訪最美戍邊人”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南隆子縣紮日鄉(xiang) ,探訪了發展中的邊境小鎮。紮日鄉(xiang) 緊鄰印度,駐地海拔約2800米,這裏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頂處偶有積雪,氣候溫暖濕潤,雲(yun) 霧繚繞的小鎮猶如江南秀美畫卷。趙朗 攝

  2017年西藏邊境小康示範村項目陸續落地,桑巴東(dong) 村在受益範圍內(nei) 。

  格桑旺姆說:“房子統一修建,更寬敞漂亮,村裏路麵硬化了,而且有了路燈,方便很多。”現在,紮日鄉(xiang) 仍在進行基礎設施建設,距離她所盼的美麗(li) 家園更近了。

  德慶卓瑪出生在桑巴東(dong) 村,現在她在鎮上做生意。她說,從(cong) 2007年經商至今,現在家裏多餘(yu) 的房子還租給了別人。

  近日,記者跟隨西藏自治區黨(dang) 委網信辦、西藏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聯合主辦的“尋訪最美戍邊人”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山南隆子縣紮日鄉(xiang) ,探訪了發展中的邊境小鎮。紮日鄉(xiang) 緊鄰印度,駐地海拔約2800米,這裏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山頂處偶有積雪,氣候溫暖濕潤,雲(yun) 霧繚繞的小鎮猶如江南秀美畫卷。趙朗 攝

  采訪中,她與(yu) 上述兩(liang) 位均提到了交通變化,以前道路艱難,冬天降雪封山是常態。他的哥哥曾騎馬送兒(er) 子去縣城讀小學,如今4個(ge) 小時的路程,那時走了2天。

  德慶卓瑪說:“以前鄉(xiang) 小學隻到三年級,從(cong) 今年我們(men) 這裏的孩子就可以就近讀完小學了。”

  紮日鄉(xiang) 傳(chuan) 統的收入來源於(yu) 放牧、挖野生藥材、編竹器。近年來,中央和西藏地方的投入,讓這裏愈來愈開放,也給當地牧民帶來了更多機遇。如德慶卓瑪描述,當地經商的人愈來愈多,更有村民買(mai) 了工程卡車、運輸車,私家車也成為(wei) 家庭交通工具。

  “因為(wei) 新冠肺炎疫情,邊境活動受限,收入受影響。家鄉(xiang) 自然風景很美,正待開發,”她希望,旅遊能快速發展起來,民眾(zhong) 也受益。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