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農牧產業更興旺

發布時間:2021-07-01 17:20:00來源: 西藏日報


隆子縣鬥玉珞巴民族村全景。


日喀則市珠峰一見則喜生物科技示範園區內(nei) 工作人員在采摘杏鮑菇。


吉隆縣吉隆鎮的達曼人普布曲宗在合作社從(cong) 事編織工作。


當地群眾(zhong) 在拉薩市達孜工業(ye) 園生產(chan) 車間加工羊毛。

  6月,走進拉薩市柳梧新區柳梧鄉(xiang) 達東(dong) 村,平坦的水泥村道通至家家戶戶,整潔的農(nong) 家小院旁“小果園”“小菜園”鬱鬱蔥蔥,不遠處的農(nong) 作物綠油油一片,設施大棚內(nei) 瓜果飄香,樹林邊牛羊成群,一幅農(nong) 業(ye) 旺、農(nong) 村美、村民富的鄉(xiang) 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自2017年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啟動以來,西藏圍繞“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鄉(xiang) 村正逐步成為(wei) 城市的“後花園”、市民的“菜籃子”、居民的“休閑地”。

  實現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核心。培育富民產(chan) 業(ye) ,夯實貧困群眾(zhong) 穩定脫貧的基礎;發展壯大村級經濟合作組織,居住分散的農(nong) 牧民也能抱團發展;依托特色旅遊資源讓農(nong) 牧民吃上旅遊飯,就地就近實現增收……隨著一係列紮實的產(chan) 業(ye) 發展舉(ju) 措,西藏農(nong) 牧區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的願景正在成為(wei) 現實,以青稞、犛牛、藏豬、藏羊、奶業(ye) 、蔬菜、飼草“七大產(chan) 業(ye) ”為(wei) 重點的“7+N”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發展格局已經形成,以10個(ge) 高原特色生物產(chan) 業(ye) 基地為(wei) 主的國家重要高原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已經建立。

  數據最具說服力。“十三五”期間,西藏累計創建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4個(ge)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1個(ge) 、全國特色優(you) 勢產(chan) 區5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6個(ge)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41個(ge) 、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24個(ge) 、全國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16個(ge) 。截至2020年底,全區龍頭企業(ye)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分別達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長65%、1.9倍,納入全國家庭農(nong) 場名錄信息係統的家庭農(nong) 牧場9240家,龍頭企業(ye) 和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總產(chan) 值均較2015年實現翻番,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綜合轉化率達到15%。

  鄉(xiang) 村旅遊更火熱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生態宜居是關(guan) 鍵。近年來,西藏把改善鄉(xiang) 村人居環境、完善鄉(xiang) 村基礎設施作為(wei) 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重要抓手,全麵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穩步推進“廁所革命”,加強農(nong) 村公路建設,實施農(nong) 村供水工程等,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成為(wei) 社會(hui) 的廣泛共識和群眾(zhong) 的自覺行動。

  拉薩達東(dong) 村、林芝索鬆村、那曲銅龍村……隨著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不斷改善,越來越多市民走出城市,到鄉(xiang) 村尋找“詩和遠方”,推動了鄉(xiang) 村旅遊興(xing) 旺起來。

  2020年,自治區旅遊發展廳圍繞近年來著力打造的鄉(xiang) 村旅遊點布局,推出藏東(dong) 鄉(xiang) 愁之桃村尋蹤遊、藏南鄉(xiang) 戀之紅穀遊、藏西田園之農(nong) 事休閑遊、藏北牧歌之黑帳篷慢享遊4條鄉(xiang) 村旅遊精品線路,讓遊客有了更多新鮮體(ti) 驗與(yu) “看頭”。去年一年,西藏鄉(xiang) 村旅遊接待遊客1061萬(wan) 人次,實現收入12.17億(yi) 元,農(nong) 牧民直接和間接參與(yu) 鄉(xiang) 村旅遊就業(ye) 8.6萬(wan) 人次,人均實現收入4300餘(yu) 元。目前,全區具備旅遊接待能力的鄉(xiang) 村旅遊點達300多個(ge) ,特色旅遊小鎮26個(ge) ,家庭旅館達到2377家。一個(ge) 個(ge) 美麗(li) 的令人流連忘返的鄉(xiang) 村,成為(wei) 高原農(nong) 牧民宜居宜業(ye) 的有效載體(ti) ,更讓西藏旅遊業(ye) 蓬勃發展。

  農(nong) 牧民更有幹勁

  “1星期來1次,每次送100多斤犛牛奶,可以賣1000多元,這樣每年可以收入六七萬(wan) 元。”一大早,那曲市色尼區阿達村的尼珠開著裝鮮奶的車來到嘎爾德生態畜牧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他說,“有這樣的企業(ye) 幫助我們(men) ,不好好幹都對不起黨(dang) 的好政策!”

  西藏和平解放前,占人口95%的農(nong) 奴和奴隸沒有生產(chan) 資料和人身自由,遭受著沉重的賦稅、烏(wu) 拉差役和高利貸盤剝。民主改革使百萬(wan) 農(nong) 奴翻身把歌唱,廣大群眾(zhong) 積極主動創造屬於(yu) 自己的好日子。

  70年來,中央出台一係列優(you) 惠政策支持西藏農(nong) 牧業(ye) 發展、促進農(nong) 牧民增收,保持了全區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定增長態勢。2020年,西藏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98元,連續18年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近5年增速保持在13%左右,增速均居全國第一。

  產(chan) 業(ye) 旺了,腰包鼓了,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嚐到了勤勞致富的甜頭,幹勁更足了。如今,在高原大地,隨處可見群眾(zhong) 辛勤忙碌的身影和幸福的笑臉。

  如今,在黨(dang) 中央和自治區黨(dang) 委的領導下,農(nong) 牧業(ye) 強、農(nong) 牧民富、農(nong) 牧區美的圖景正在高原大地徐徐鋪開,廣大幹部群眾(zhong) 共同唱響了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奮進之歌。

  (本版圖片由本報和新華社提供)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