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喬次仁:一名西藏基層幹部心上的民生“賬本”

發布時間:2021-07-13 10:11:00來源: 新華社

   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米瑞鄉(xiang) 的色果拉村一度是底子薄、鬆散弱、百姓窮的“後進村”。近年來,村兩(liang) 委通過創新實施的“三包”管理模式,使色果拉村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模範村”,村居優(you) 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百姓富裕。

   從(cong) 後進到模範,色果拉村的蝶變之路,離不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喬(qiao) 次仁的努力。

   “以前我們(men) 村是附近有名的貧困村,人均年收入僅(jin) 5000多元,而且村居環境髒亂(luan) 差,鄉(xiang) 裏人一提到色果拉村就皺眉頭。”喬(qiao) 次仁說。

   在村民眼裏,喬(qiao) 次仁是個(ge) 能人,為(wei) 人正直,做事有原則。他當過教師,後來做生意在外麵闖蕩,有魄力、有頭腦,在群眾(zhong) 中頗有威望。2014年,喬(qiao) 次仁被推選為(w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過不好,我有責任。”喬(qiao) 次仁的心裏始終裝著一本民生“賬本”。

   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色果拉村人,喬(qiao) 次仁深知村子發展不起來的原因:村民凝聚力不強,缺少致富增收門路。

   找準症結,對症下藥。喬(qiao) 次仁結合全村家家有黨(dang) 員的實際情況,創新實施“支部包黨(dang) 小組、黨(dang) 小組包黨(dang) 員、黨(dang) 員包群眾(zhong) ”的“三包”管理模式,全村38名黨(dang) 員帶頭示範,搭起了群眾(zhong) 與(yu) 黨(dang) 員之間的橋梁。

   52歲的村民布其加有先天性殘疾,加之家中缺勞力,生活一直很困難。

   針對布其加的特殊情況,村黨(dang) 支部組織黨(dang) 員開展結對幫扶,地裏的耕種收等工作,全由黨(dang) 員義(yi) 務承擔,僅(jin) 此一項,一年布其加一家就能節約2500多元。此外,庭院水泥路硬化、門前綠化建設等也全部由黨(dang) 員幫助完成。在村裏,像布其加一樣能享受到免費服務的群眾(zhong) 一共有6戶。

   “喬(qiao) 次仁書(shu) 記為(wei) 村裏的發展操了不少心,在他的努力爭(zheng) 取下,村裏拿到了7萬(wan) 多元的雅魯藏布江邊種樹項目,組織大夥(huo) 兒(er) 種樹2000多畝(mu) ,不僅(jin) 保護了環境,我們(men) 也得到了實惠。”色果拉村61歲的老黨(dang) 員米瑪說。

   2013年以來,村裏先後組織實施了藏雞養(yang) 殖合作社、綿羊養(yang) 殖場、林芝市農(nong) 發扶貧核桃種植等項目。在這些產(chan) 業(ye) 項目建設中,村民積極參與(yu) ,通過投工投勞等形式,促進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同時也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2020年,色果拉村產(chan) 業(ye) 固定資產(chan) 達850萬(wan) 元,人均年收入達2.6萬(wan) 元。

   從(cong) 村集體(ti) 經濟建設到村居環境改善,喬(qiao) 次仁親(qin) 力親(qin) 為(wei) 、忙前忙後。“他是實心辦事,在村裏有威信,大家都願意聽他的。拿村居環境建設舉(ju) 例,全村人基本都主動義(yi) 務出工參與(yu) 道路硬化建設,僅(jin) 這一項就為(wei) 村集體(ti) 節省了6萬(wan) 多元,而且村民彼此之間更加團結了。”米瑪說。

   如今,漫步色果拉村,寬敞筆直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戶戶門口,幹淨整齊的藏式新居立在村道兩(liang) 側(ce) ,目及之處皆煥發著生機。“村子的麵貌是一天一個(ge) 樣,大家都知道勤勞致富的重要性,誰家日子過不好是要被嘲笑的。”喬(qiao) 次仁說。

   2020年,布其加一家通過集體(ti) 經濟分紅3.5萬(wan) 元,土地流轉獲租金3萬(wan) 多元,同時他在工地開拖拉機年收入1.2萬(wan) 多元;低保戶達瓦喬(qiao) 曾經嗜酒如命,現在他扛起了農(nong) 具,通過務工家庭年收入達到5萬(wan) 多元;村民旦巴以前在茶館一坐就是一天,現在主動到村裏的藏豬養(yang) 殖場工作,每月能拿3500元。

   村民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喬(qiao) 次仁心裏在為(wei) 色果拉村謀劃著更好的未來。“我們(men) 村地理位置優(you) 越,環境優(you) 美,村裏正規劃發展旅遊業(ye) ,繼續壯大集體(ti) 產(chan) 業(ye) ,帶動村民致富。”喬(qiao) 次仁說。(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