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重走天路看變遷:產業興旺 致富路寬

發布時間:2021-08-09 15:39:00來源: 人民日報

  從(cong) 西藏拉薩市區驅車北上,一路蜿蜒前行,便來到了林周縣北部的唐古鄉(xiang) 。

  隨著新公路的開通,從(cong) 拉薩市區駕車到唐古鄉(xiang) 所需的時間,由四五個(ge) 小時縮短至兩(liang) 個(ge) 多小時。不少自駕遊客來到熱振國家森林公園,欣賞大果圓柏、小葉杜鵑、白唇鹿等。

  今年4月,由江蘇援藏資金專(zhuan) 項投入2000萬(wan) 元建設的唐古旅遊服務中心正式投用。服務中心毗鄰熱振國家森林公園,酒店項目交由市場化的專(zhuan) 業(ye) 團隊運營。“酒店上線互聯網平台後,客流符合預期,周末經常滿房。”酒店經理嘉措介紹,酒店招聘了唐古鄉(xiang) 本地的3名農(nong) 牧民,玉吉就是其一。

  以前,玉吉沒有固定收入,今年5月在酒店上班後,每月工資4500元左右。“收到的工資都攢下來了!”玉吉對這份工作很滿意,“從(cong) 家裏到酒店上班隻要10分鍾,十分方便。”

  服務中心廣場上,演員正給遊客表演節目。唐古鄉(xiang) 江多村將文化與(yu) 旅遊融合,探索發展集觀光、科教、度假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旅遊產(chan) 業(ye) 。

  借力自然風光與(yu) 人文特色,對林周縣的援建工作從(cong) “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以前,我們(men) 援建主要是建設基礎設施,現在通過發展經營性項目,可以更好發揮援藏資金功效,帶動當地經濟不斷發展。”援藏幹部、林周縣委常委、副縣長查焱介紹。

  在林周縣鬆盤鄉(xiang) ,格桑塘現代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生產(chan) 正忙。該園區由江蘇省對口援建,總投資1.5億(yi) 元,2019年2月投入運營。示範園總經理李發抒介紹,園區東(dong) 區現存欄犛牛近3000頭;西區則主要發展奶牛養(yang) 殖、犛牛短期育肥、飼草料加工。林周縣副縣長朱彥賓說:“通過科學養(yang) 殖和精細化管理等手段,我們(men) 有信心培育、推廣更適應西藏地區的優(you) 質犛牛品種。”

  丁增玉珍是示範園管理運營公司74名職工中的一員。“2020年從(cong) 職業(ye) 技術學院畢業(ye) 後,我就來到這裏工作了。因為(wei) 學的是畜牧獸(shou) 醫專(zhuan) 業(ye) ,很對口。”丁增玉珍說,像她這樣的本地高校畢業(ye) 生,公司裏有10多名,“我能熟練操作電腦,所以當倉(cang) 庫管理員兼統計員。這裏包吃包住,每月收入4700元左右”。

  藍天白雲(yun) 下、綠水青山間,西藏各族群眾(zhong) 堅定不移跟黨(dang) 走,不懈耕耘、不斷收獲,致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譜寫(xie) 高原新篇。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