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民情台賬” 帶領群眾致富
“尼瑪旺堆家的圍牆坍塌有三米長,明天得組織幾名黨(dang) 員幹部幫忙修繕一下;孤寡老人才旺卓瑪過冬的柴火是時候準備了……”他一邊說著,一邊往快熄滅的壁爐中添柴火。“索朗紮西從(cong) 北京治療回來已一年多了,明天提點酥油看望一下。”說話的,正是傾(qing) 多鎮巴康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索朗頓珠,作為(wei) 擁有16年黨(dang) 齡、12年支書(shu) 生涯的他,始終以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應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兢兢業(ye) 業(ye) 、任勞任怨,時刻將村裏大小事掛在心上,竭誠為(wei) 群眾(zhong) 排憂解難,以實際行動譜寫(xie) 著普通黨(dang) 員的不平凡。
作為(wei) 土生土長的巴康人,索朗頓珠鍾情於(yu) 巴康村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更鍾情於(yu) 巴康村的社情、民意,進入村“兩(liang) 委”班子以來,索朗頓珠便留心於(yu) 巴康村幾十戶農(nong) 牧民家庭生產(chan) 、生活、生計,知悉每戶家庭的期盼、呼聲,在他那破舊的印有毛主席頭像的小紅本上,記錄著珠西家的人口、勃瓊家的牲畜、紮西家的收成,記錄了不知多少次走訪過程中群眾(zhong) 道出的熱點、難點問題。
巴康村民主要依靠采集林下資源維持生計,一年下來勉強維持一家生活,遇到大的開銷便很難承擔。好在巴康村耕地麵積多,一年的糧食不用過於(yu) 擔心。但是群眾(zhong) 一年到頭在地裏也刨不出幾個(ge) 錢。索朗頓珠書(shu) 記是生在巴康、長在巴康,想帶領群眾(zhong) 幹一番事業(ye) 的想法已深藏多年。
2015年初,索朗頓珠前往廣東(dong) 鎮江、拉薩市達孜區參觀學習(xi) ,了解到別人村集體(ti) 經濟辦得如火如荼,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能就業(ye) 創業(ye) ,索朗頓珠在心裏萌發了想要在巴康村辦集體(ti) 經濟的念頭。回到巴康村後,索朗頓珠先是找到班子成員說:“巴康村地理位置優(you) 越,耕地麵積大,土壤肥沃,每家每戶種植的小麥品質優(you) 良,受限於(yu) 門路少、渠道窄,群眾(zhong) 增收問題該怎麽(me) 解決(jue) 呢?”村幹部統一思想認識後,便在田地裏走訪調研,村裏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們(men) 深深的腳印。最終敲定在村裏辦農(nong) 牧民合作社,搞良種繁育。
索朗頓珠作為(wei) “帶頭雁”“領頭羊”,多次奔走於(yu) 鎮裏、縣裏,爭(zheng) 取到500萬(wan) 元資金,在2015年5月注冊(ce) 了巴康村藏王桃源良種繁育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覆蓋巴康村農(nong) 牧民76戶478人,耕地入股111畝(mu) 。“這幾年來,每天忙來忙去,雖說是累,但看到做出這些成績,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在索朗頓珠的帶領下,現在合作社可以承擔種子繁育、糌粑麵粉加工、產(chan) 品銷售、機械深鬆土地、播種收割及農(nong) 業(ye) 技術服務等。
經過6年不斷發展壯大,巴康村藏王桃源良種繁育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品牌在林芝市已小有名氣,先後向察隅縣、工布江達縣及周邊鄉(xiang) 鎮銷售小麥“山冬七號”、青稞“冬青十八號”等優(you) 良品種117萬(wan) 斤,直接盈利468.66餘(yu) 萬(wan) 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索朗頓珠毫不猶豫地帶頭捐款1000元,並組織巴康村64名黨(dang) 員、群眾(zhong) 主動捐款共計9436元,巴康村藏王桃源良種繁育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捐款4330元,為(wei) 抗擊疫情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年5月,索朗頓珠憑借優(you) 異的工作成績,以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身份轉錄為(wei) 傾(qing) 多鎮人民政府公務員,他也有了更好的平台持續為(wei) 更多的群眾(zhong) 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林芝波密巴卡村:走上致富路
作為全國重點旅遊村,林芝市波密縣古鄉巴卡村經常有遊客參觀旅遊。[詳細] -
重走天路看變遷:產業興旺 致富路寬
從拉薩市區驅車北上,一路蜿蜒前行,便來到了林周縣北部的唐古鄉。[詳細] -
西藏昌都洛隆縣:特色產業托起致富夢
今天(8月7日)的《重走天路看變遷》係列報道,我們帶您走進西藏昌都市洛隆縣,這裏曆史上就是茶馬古道重鎮,有著“藏東糧倉”的美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