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市左貢縣:永遠跟黨走 建設好家鄉
西藏昌都市左貢縣田妥鎮德達村位於(yu) 玉曲河畔,318國道橫穿全村。
今年71歲的洛措老人家的客廳裏懸掛著“光榮之家”木質牌匾,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這塊布滿歲月痕跡的木質牌匾尺寸長約80厘米,高約40厘米,上麵鐫刻著“光榮之家”四個(ge) 大字,牌匾正麵塗有色漆加以裝飾。
說起這塊牌匾的來曆,洛措老人告訴記者,這是上世紀70年代,上級部門頒給自己因公犧牲的父親(qin) 嘎久,褒獎他為(wei) 解放軍(jun) 當向導所作的貢獻。
洛措老人的女兒(er) 告訴記者,母親(qin) 早前跟子女們(men) 說過,她的童年家裏一貧如洗,飽受農(nong) 奴主的壓榨,長期掙紮在溫飽線上。直到70年前,一場聲勢浩大的民主改革在萬(wan) 裏高原蓬勃開展。翻身農(nong) 奴分得了牛羊和土地,開始了新生活。
沐浴著黨(dang) 的好政策,如今,洛措老人家生活富足。她家是兩(liang) 層樓房,房子寬敞明亮、裝飾簡約大氣。老人平日裏在家負責打理家務,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對老人也非常孝順。因為(wei) 房子沿街,她家在臨(lin) 街的一麵開了個(ge) 小商鋪,每年能增加不少收入。
“是共產(chan) 黨(dang) 讓我們(men) 過上了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men) 一家人都為(wei) 我父親(qin) 曾經為(wei) 解放軍(jun) 當向導而驕傲,我們(men) 要永遠聽黨(dang) 話感黨(dang) 恩跟黨(dang) 走!”洛措老人說。
和德達村一樣位於(yu) 玉曲河畔的列達村,有一座精致的陳列館,館裏琳琅滿目的展品,仿佛傾(qing) 訴著藏東(dong) 人民對共產(chan) 黨(dang) 的無比感恩之情。
陳列館內(nei) ,一麵手工縫製的國旗格外醒目。這麵1962年由9名村民手工縫製的國旗是陳列館的鎮館之寶。“這麵國旗代表著我們(men) 列達村所有村民對黨(dang) 、對祖國的一片赤誠!”列達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土登加永說。
和這麵國旗一起展出的,還有500多件展品。一件件實物、一張張圖片、一組組數據,讓人仿佛置身那個(ge) 激情燃燒的歲月——
20世紀六七十年代,黨(dang) 的幹部帶領群眾(zhong) 艱苦奮鬥、發展生產(chan) ,列達村多次被評為(wei) 先進村、“紅旗村”。
改革開放時期,是黨(dang) 的幹部繼續帶領群眾(zhong) 包產(chan) 到戶、發展生產(chan) 、從(cong) 事多種經營,全村人的日子越過越好。
進入21世紀,農(nong) 牧民安居工程的全麵實施,列達村裏家家戶戶蓋起兩(liang) 層樓房,實行人畜分開,村裏的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我們(men) 要告訴後人,列達村從(cong) 過去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的衣食無憂,都離不開黨(dang) 的領導和國家的好政策。”談及成立陳列館的初衷,土登加永如是說。
如今的列達村,依托毗鄰318國道的優(you) 勢,開辦“藏家樂(le) ”112家,累計接待遊客6000多人。2017年,列達村實現整體(ti) 脫貧摘帽。2020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16925元。
依托便利的交通,左貢縣318國道沿線群眾(zhong) 的日子越過越紅火。而在山高穀深的邊遠鄉(xiang) 鎮,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也為(wei) 群眾(zhong) 帶來了發展紅利。
從(cong) 左貢縣向南驅車2個(ge) 多小時,便到了中林卡鄉(xiang) 。這裏地處怒江流域,屬高山幹熱峽穀幹旱半幹旱氣候,充足的日照、全年無霜凍期等氣候條件,為(wei) 高原特色葡萄種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來自寧夏銀川的王師傅,作為(wei) 當地合作企業(ye) 的技術員,負責中林卡萬(wan) 畝(mu) 葡萄園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林卡作為(wei) 園區1標段,集中種植規模有5300畝(mu) ,主要種植赤霞珠這一引進品種。園區采用‘企業(ye) +園區+農(nong) 戶’的經營模式,動員當地群眾(zhong) 參與(yu) 園區建設、田間管理等工作,增加收入。”王師傅說。
作為(wei) 該園區長期雇員的本地村民紮西次仁,從(cong) 2018年開始在園區工作。幾年下來,紮西次仁不但學得了一技之長,每個(ge) 月還能領到3000元工資,實現了就近就便就業(ye) 。
“在園區工作的當地村民有200多人,除去工資收入,很多村民在家裏也種植葡萄,園區每年定期收購,農(nong) 戶也能多一份收益。”紮西次仁說。
據左貢縣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左貢縣萬(wan) 畝(mu) 葡萄園區累計投資1.1億(yi) 餘(yu) 元,改造荒地7100餘(yu) 畝(mu) 。在中林卡鄉(xiang) 萬(wan) 畝(mu) 葡萄園區的輻射帶動下,目前全縣正在實施紮玉然巴、下林卡旭日、繞金左巴葡萄產(chan) 業(ye) 項目,預計萬(wan) 畝(mu) 葡萄園區和各鄉(xiang) 鎮葡萄達到豐(feng) 產(chan) 期後,將實現年產(chan) 值3億(yi) 餘(yu) 元,帶動當地消費和旅遊服務業(ye) 綜合就業(ye) 2000餘(yu) 人。
從(cong) 原來的荒山荒灘,到如今滿山翠綠的葡萄園,左貢縣鄉(xiang) 村變美了,群眾(zhong) 腰包變鼓了,奔向更加美好生活的勁頭也更足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日喀則江孜縣:新村裏麵新事多
康卓鄉卓麥村,江孜縣最年輕的行政村,從2020年3月15日正式掛牌成立到現在,不過一年半時間。[詳細] -
日喀則亞東:“黑珍珠” 拓富路
近年來,日喀則市亞東縣不斷壯大特色經濟,大力發展以亞東木耳為主的林下產業,開展亞東木耳人工培育和銷售。[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