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賈汝仁:用種植技術造福一方群眾

發布時間:2021-12-24 10:11:00來源: 西藏日報

  從(cong) 拉薩市墨竹工卡縣城出發,沿著林拉公路向東(dong) 行駛,幾分鍾後,墨竹工卡縣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就映入眼簾。80棟溫室大棚在此整齊排列,大棚裏的番茄、青甘藍、西葫蘆等蔬菜長勢喜人。菜農(nong) 們(men) 正忙著采摘、裝車、修剪秧苗……一派勤勞致富的景象。

  賈汝仁身著厚厚的迷彩服大衣,騎著一輛農(nong) 用三輪車,風風火火地來到一棟溫室大棚前。今天,他的主要工作是要給這棟溫室大棚的番茄苗搭線。“這棟溫室大棚種植的番茄是為(wei) 明年學校開學的時候準備的,大概3月初就成熟了。”賈汝仁拿出了幾捆白線,一邊用剪刀剪斷,一邊叮囑旁邊的兩(liang) 個(ge) 工人要把繩子捆結實了。

  今年58歲的甘肅漢子賈汝仁,是整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示範園年齡最大的員工,來這裏工作已經有5個(ge) 年頭了。“我這大半輩子都在種菜,也愛上了這一行。冬天外麵天寒地凍,一進大棚滿眼綠油油,看著舒心,收獲的時候那就更開心了。”賈汝仁作為(wei) 園區專(zhuan) 門聘請的區外技術員之一,經朋友推薦來到墨竹工卡縣,向本地群眾(zhong) 傳(chuan) 授蔬菜種植技術,現在已是示範園裏的“紅人”,無人不識。

  “現在年輕人不僅(jin) 學得快,而且還能帶動年紀大的菜農(nong) ,大家基本都掌握了種植技術。”賈汝仁說,示範園所在的塔巴村2組就有40多戶群眾(zhong) 參與(yu) 到示範園就業(ye) 中。

  “來到西藏後,我的白頭發都少了,長出來的都是黑頭發。現在每月收入有好幾千元,是在老家的兩(liang) 倍。”提到來藏工作的這段經曆,操著一口濃厚甘肅口音的賈汝仁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熟了,連他們(men) 家的犛牛我都認識。”在賈汝仁看來,西藏是片神奇的地方,讓自己一個(ge) 普普通通的農(nong) 民有了更多發揮價(jia) 值的空間,也幫助一群善良淳樸的藏族同胞學習(xi) 掌握種植技術,增收致富。

  “目前,該示範園已基本解決(jue) 了全縣的蔬菜供應,接下來還將繼續擴大規模,打造成精品農(nong) 業(ye) 基地,成為(wei) 拉薩市的‘菜籃子’,保障一年四季都有新鮮蔬菜供應百姓餐桌。”賈汝仁高興(xing) 地說。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