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扶貧

西藏推進鄉村振興 鋪就美麗幸福路

發布時間:2022-01-25 14:56:00來源: 西藏日報

  鄉(xiang) 村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鄉(xiang) 村衰則國家衰。西藏同全國一道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曆史性地消除了困擾千年的絕對貧困。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通向鄉(xiang) 村,一個(ge) 個(ge) 產(chan) 業(ye) 落戶田野……雪域高原上的鄉(xiang) 村,迸發出巨大的發展活力,一幅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畫麵徐徐展開……

  百姓錢包鼓起來

  快過年了,生活在阿裏地區劄達縣底雅鄉(xiang) 什布奇村的西繞江措盤算著上一年的收入,高興(xing) 地合不攏嘴:“如今的生活真是太好了,不僅(jin) 有賣犛牛和賣蘋果的收入,還有政府發放的草場補助和生態補償(chang) 公益崗位補貼,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幸福了。”

  西繞江措的感慨並不是孤例,山南市洛紮縣拉郊鄉(xiang) 傑羅布村的村民們(men) 回首以前的生活,仍記憶猶新。

  洛紮是山南市最偏遠的一個(ge) 縣區,而拉郊鄉(xiang) 傑羅布村位於(yu) 洛紮縣的邊陲。盡管這裏交通不便、條件艱苦,但卻是邊疆群眾(zhong) 世代用心守衛、宣示主權的“精神高地”。為(wei) 促進邊境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鞏固祖國邊防,確保邊境地區貧困人口如期脫貧,西藏對邊境地區的行政村實行以住房改善、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富民產(chan) 業(ye) 、改善生態與(yu) 人居環境為(wei) 重要內(nei) 容的小康村建設。2016年,傑羅布村被納入邊境小康示範村建設,兩(liang) 年後,傑羅布邊境小康示範村建成。至此,傑羅布村由一個(ge) 偏遠的牧民點“華麗(li) 變身”為(wei) 邊境小康示範村,徹底告別了無水、無電、無通信、無房住的曆史。

  “十三五”期間,西藏完成了1836個(ge) 村莊的規劃。建成了225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實施了167萬(wan) 畝(mu) 農(nong) 機深鬆整地作業(ye) ;新增14個(ge) 國家級畜禽標準化養(yang) 殖場;農(nong) 牧綜合服務中心覆蓋所有鄉(xiang) 鎮;改造戶用衛生廁所27萬(wan) 間;新建改建農(nong) 村公路3.8萬(wan) 公裏;基本實現了鄉(xiang) 鎮、建製村通客車,建製村通郵率100%。實現了從(cong) 水桶到水管、從(cong) 油燈到電燈、從(cong) 土路到油路的跨越,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了全麵提升。

  城鄉(xiang) 建設美起來

  走在林芝市巴宜區魯朗鎮紮西崗村的村道上,隨處可見各具特色的家庭旅館。這樣一個(ge) 國際化的旅遊小鎮,曾經卻是散落著的幾個(ge) 村莊。2000年,紮西崗村的第一家家庭旅館正式營業(ye) ,有8張床位;2006年,紮西崗村山上的林場遷移到了現在的東(dong) 久溝裏,紮西崗村的經濟發展轉為(wei) 以旅遊業(ye) 帶動為(wei) 主;2013年4月,老魯朗小鎮逐步拆除,魯朗國際旅遊小鎮正式開工建設;2016年10月,魯朗國際旅遊小鎮建成並開始試運營;2017年3月,正式運營。林海中的傳(chuan) 奇與(yu) 再造,就此完成。

  從(cong) 森林小徑,到林場裏的鋸木之聲,再到318國道上的石鍋雞小鎮,到如今的國際旅遊小鎮,凝聚著美麗(li) 夢想的魯朗,麵貌日新月異。改變就在我們(men) 的眼前,在綠道中,在庭院下,在人們(men) 的笑臉中……

  魯朗國際旅遊小鎮的發展就是西藏不斷推進城鎮建設的縮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實施各類城鎮保障性住房23萬(wan) 套,完成棚戶區改造及設施配套13萬(wan) 套。城市建成區綠地麵積大幅增加,綠地率達35.3%。新增14個(ge) 縣城供上暖氣,供暖麵積1100萬(wan) 平方米。建成79座供水廠,城市供水普及率提高9.8個(ge) 百分點,城市管網全麵建成。城鎮化率從(cong) 27%增加到32%。以拉薩為(wei) 中心、地區城市為(wei) 節點、縣城為(wei) 基礎、具有西藏特點的新型城鎮化在青藏高原穩步推進。

  文明鄉(xiang) 風育起來

  位於(yu) 拉薩河下遊北岸的曲水縣南木鄉(xiang) 江村在藍天白雲(yun) 的映照下,在群山碧水的懷抱中,顯得格外迷人。一排排藏式民居,猶如一幅幅舒展開來的美麗(li) 畫卷,江村文化室裏,窗明幾淨,設施齊全。

  走進村民瓊巴珠的農(nong) 家小院,院子裏有新洗好正在晾曬的卡墊,桌上有新鮮的水果……“以前我們(men) 這裏每逢雨雪天,道路泥濘,村裏人出不去,村外人進不來,村裏家家戶戶養(yang) 的牛、羊等家畜到處亂(luan) 跑,村裏禽畜糞便多、蒼蠅多、垃圾多,大家住的都是平房。你看看現在,我家住的是兩(liang) 層小樓房,大門口就是整潔的院子,轎車可以開進自家院子,人畜分開居住,水、電、衛星電視、電話等樣樣齊全,我家網購的快遞每月都有好幾個(ge) 。”瓊巴珠一臉自豪地說道。

  記者了解到,這幾年,在江村實行的安居整體(ti) 配套提升工程,使全村近300戶村民都享受到了安居政策,村民的土房變成了現在的石木房、磚房,垃圾裝進了垃圾箱,生活汙水排進了排水溝,衛生條件改善了,生活質量提高了,農(nong) 牧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明顯提升了。

  江村是西藏建設文明鄉(xiang) 村的縮影。在自治區黨(dang) 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西藏各地農(nong) 村重在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有力激發了鄉(xiang) 村文化活力,為(wei) 全麵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和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積極努力。全區的精神文明村、生態文明村、邊境小康村等像雨後春筍一樣不斷湧現。

  富民產(chan) 業(ye) 旺起來

  次旺是西藏日喀則市白朗縣嘎東(dong) 鎮阿亞(ya) 村村民,負責村合作社蔬菜大棚的種植管理工作。“我是2021年5月開始到這邊幹活的,一個(ge) 月有4000元的工資,年底還有分紅。在這裏比我外出打工收入穩定,關(guan) 鍵是能學習(xi) 到蔬菜種植的技術,我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次旺說。

  據阿亞(ya) 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拉巴曲珍介紹,阿亞(ya) 村以“黨(dang) 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的模式大力推進合作社建設,2019年3月由村黨(dang) 支部牽頭,動員全村42戶群眾(zhong) 自籌資金209萬(wan) 元,注冊(ce) 成立了“聚豐(feng) 種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修建了高標準溫室大棚25座。“我們(men) 種植了包括西紅柿、西葫蘆、黃瓜等各類蔬菜及草莓、西瓜等水果共10餘(yu) 個(ge) 品種,可年產(chan) 果蔬60多噸,實現產(chan) 值30多萬(wan) 元。”拉巴曲珍說。

  不僅(jin) 如此,阿亞(ya) 村還成立了“聚豐(feng) 種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養(yang) 牛分社”,村民們(men) 通過以牲畜折價(jia) 入股、飼草入股以及惠民補助資金入股的方式加入了養(yang) 牛分社。“明年年底養(yang) 牛合作社收入預計能達到80萬(wan) 元,可為(wei) 群眾(zhong) 分紅25萬(wan) 元。”拉巴曲珍介紹。

  如今,在高原上,像阿亞(ya) 村一樣聚力發展產(chan) 業(ye) 的鄉(xiang) 村不計其數。據統計,“十三五”期間,西藏累計創建國家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4個(ge) 、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集群1個(ge) 、全國特色優(you) 勢產(chan) 區5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6個(ge) 、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41個(ge) 、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24個(ge) 、全國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16個(ge) 、龍頭企業(ye)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分別達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長65%、1.9倍,納入全國家庭農(nong) 場名錄信息係統的家庭農(nong) 牧場共9240家,龍頭企業(ye) 和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業(ye) 總產(chan) 值均較2015年實現翻番,農(nong) 畜產(chan) 品加工綜合轉化率達到15%。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