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卡村的創業“弄潮兒”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亮珠峰,照進喜馬拉雅山脈北麓日喀則市定結縣郭加鄉(xiang) 楚卡村這個(ge) 小村莊時,村中的4台磨麵機,也開始發出了它們(men) 今天的第一聲轟鳴……
來開啟它們(men) 的正是楚卡村夏瑪養(yang) 殖加工合作社的社員阿旺多吉。今年28歲的他嫻熟地操作著磨麵機,看著新收獲的青稞變成糌粑從(cong) 機器中“流淌”出來,他的臉上也洋溢出了自信與(yu) 喜悅。
2018年,創建楚卡村夏瑪養(yang) 殖加工合作社的,正是以阿旺多吉為(wei) 代表的5名小夥(huo) 。幾年來,全村群眾(zhong) 見證了合作社的成長與(yu) 發展,合作社從(cong) 最初的手工作坊、沒有像樣的辦公室、沒有現代化的機械、沒有多餘(yu) 資金等局麵,發展成為(wei) 日喀則市的知名合作社,管理更加規範、規模不斷壯大、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新增自主研發精飼料產(chan) 品。更重要的是逐步轉變了全村群眾(zhong) 觀念,帶動全村8戶20人增收致富,贏得大家紛紛點讚。
近年來,麵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等各種利好政策,楚卡村的5名小夥(huo) 乘勢而上,爭(zheng) 做創新創業(ye) 的“弄潮兒(er) ”。
合作社成立之初,他們(men) 也遇到了種種困難,但他們(men) 沒有退縮,沒有動搖,堅信在黨(dang) 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在自身的不懈努力奮鬥下,一定能取得成功。如今的楚卡村夏瑪養(yang) 殖加工合作社內(nei) 部分工明確,規章製度健全,管理井然有序,社會(hui) 效益、經濟效益良好,目前總資產(chan) 達300萬(wan) 元,已累計獲得毛利潤收益25萬(wan) 元,純利潤12萬(wan) 元,年均分紅在3萬(wan) 元左右。
當前,合作社以菜籽油、糌粑、野蔥、炒豌豆生產(chan) 銷售與(yu) 綿羊養(yang) 殖銷售為(wei) 主,產(chan) 品銷往定結、崗巴、薩迦等縣區。合作社積極參加各類展銷、促銷活動,擴大產(chan) 品知名度和銷售範圍,曾多次參加日喀則市和各縣區組織開展的各類展銷活動。2021年,夏瑪養(yang) 殖合作社產(chan) 品成功入選西藏自治區“地球第三極”區域品牌旗下。
合作社還將生產(chan) 菜籽油後剩餘(yu) 的油餅與(yu) 飼草一起加工成精飼料,與(yu) 康孔犛牛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楚卡村崗巴羊養(yang) 殖合作社等合作,助力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成為(wei) 農(nong) 牧民實實在在的致富“搖錢樹”。
“阿旺多吉是我們(men) 村的能人、善人,肯吃苦、願奉獻。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的社員現在積極性很高,我們(men) 村的農(nong) 產(chan) 品也不愁銷路了。合作社還將5%的年度分紅兌(dui) 換為(wei) 糌粑、磚茶、清油、麵粉等物資送給我們(men) 脫貧戶作為(wei) 慰問。”楚卡村脫貧戶拉巴感慨地說道。
據悉,楚卡村夏瑪養(yang) 殖加工合作社還積極為(wei) 河南特大暴雨受災地區捐款捐物,以實際行動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唱響“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美好樂(le) 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墨脫縣瑪迪村:“水果經濟”真紅火
歲末年初,記者乘車從林芝出發,出了嘎隆拉隧道,蜿蜒向下,即見滿眼綠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