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的“菜籃子”裝滿幸福味道
新利平台訊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依托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段千畝(mu) 連片蔬菜基地,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chan) 業(ye) ,不僅(jin) 讓群眾(zhong) 吃上了新鮮蔬菜,還走出了一條幫助群眾(zhong) 就地就近就業(ye) ,實現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山南市“菜籃子”工程瓊結段千畝(mu) 連片蔬菜基地是貫徹落實西藏自治區經濟工作會(hui) 議精神,落實山南市委、市政府推進“九大產(chan) 業(ye) ”,保障改善民生、構建“民生山南”,培育發展蔬菜基地的民生工程。據介紹,該工程分為(wei) 一期、二期。一期總投資1.69億(yi) 元,占地1024畝(mu) ,包括新建日光溫室348座、育苗溫室10座、智能溫室1座及綜合業(ye) 務用房、農(nong) 資倉(cang) 庫、分揀包裝冷鏈中心。主要種植茄子、黃瓜、西紅柿、辣椒、蘿卜、花菜、草莓等11個(ge) 蔬菜、水果品種。二期工程總投資1.31億(yi) 元,占地969畝(mu) ,包含大跨度單體(ti) 溫室45座、連棟塑料溫室3座及相關(guan) 配套設施。
據悉,一期工程依托萬(wan) 畝(mu) 生態種植基地和高新技術優(you) 勢,發展智慧農(nong) 業(ye) ,打造現代高原精品蔬菜基地。二期工程致力於(yu) 打造一個(ge) 以科技為(wei) 支撐、以精品瓜菜健康種苗生產(chan) 和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示範展示為(wei) 抓手的生態有機循環產(chan) 業(ye) ,進一步帶動瓊結縣乃至山南市蔬菜產(chan) 業(ye) 發展。
蔬菜基地采取“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生產(chan) 模式,通過土地流轉、開展技術培訓、後期承包經營或在基地就業(ye) 等方式,使當地群眾(zhong) 不僅(jin) 能從(cong) 基地領到分紅,在基地打工的群眾(zhong) 還能多一份收入。
山南市“菜籃子”工程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得益於(yu) “菜籃子”工程,瓊結縣農(nong) 村產(chan) 業(ye) 結構進一步優(you) 化,實現了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轉移就業(ye) ,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收入進一步增加。據了解,瓊結蔬菜基地一期工程建設期間,吸納當地64名群眾(zhong) 固定就業(ye) ,實現勞務收入600餘(yu) 萬(wan) 元。此外,基地在吸納當地群眾(zhong) 就業(ye) 的同時,還向他們(men) 傳(chuan) 授蔬菜種植技術。目前,基地已吸納當地70餘(yu) 名群眾(zhong) 和大學生就業(ye) 。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新利平台 綜合/常邦麗(l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加速發展“旅遊經濟內循環” 西藏推出九條研學旅遊線路
為推動西藏研學旅遊高質量發展,把西藏建設成為重要的世界旅遊目的地,近日,自治區旅遊發展廳在拉薩介觀藝術中心舉辦西藏研學旅遊研討會。[詳細] -
那曲市嘉黎縣擴大娘亞犛牛養殖規模,升級牧業產業鏈
在那曲市嘉黎縣西藏娘亞犛牛養殖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記者見到了拉青。談起現在的生活,拉青顯得格外高興:“以前生活比較困難,沒有保障,如今,在公司上班。[詳細] -
柴達木“糧倉”:引種江南花 開啟致富路
“到了,到了,杭白菊到了!”從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運往青海省都蘭縣達察汗烏蘇鎮東山根上村的9萬株杭白菊種苗日前成功送抵,這也是桐鄉第三次向都蘭縣贈送優質杭白菊種苗。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