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林周“協奏曲”
新利平台訊 林周縣位於(yu) 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東(dong) 北部。林周,藏語含義(yi) 為(wei) 天然形成的沃土。念青唐古拉山支脈——恰拉山橫貫全境,使得林周形成南北兩(liang) 種截然不同的景象——南部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為(wei) 主;北部以牧業(ye) 生產(chan) 為(wei) 主。同時擁有肥沃的土地、豐(feng) 沛的水草,讓林周成為(wei) 了拉薩第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縣和第二牧業(ye) 生產(chan) 縣。
現如今,走進久負拉薩“糧倉(cang) ”、拉薩“後花園”盛名的林周,廣袤大地上“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家園”示範村建設如火如荼、“高標準農(nong) 田”“農(nong) 業(ye) 機械化”全麵鋪開、“犛牛現代化養(yang) 殖”“智慧化犛牛管理”開展試點,共同奏響了一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林周“協奏曲”。
“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家園”示範村
江熱夏鄉(xiang) 江夏村村民尼珠桑布看著到處坑坑窪窪,像個(ge) “大工地”的村子,卻止不住地高興(xing) 。
圖為(wei) 江夏村“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家園”示範村建設如火如荼進行 攝影:王佳豪
原來,江夏村被列為(wei) 拉薩市第二批“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家園”示範村建設林周縣的8個(ge) 村莊之一,現在一期工程已經全麵動工,基本上可以看到未來美麗(li) 村莊的雛形。
江夏村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家園”示範村建設主要包括了新改建住房和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兩(liang) 部分內(nei) 容。目前一期新建住房已有25戶完成住房主體(ti) 建築,其餘(yu) 也均已開挖基礎,人居環境整治部分也按規劃有序進行中。
圖為(wei) 江夏村新建房屋框架已完成 攝影:王佳豪
“這建成之後,村子肯定會(hui) 有大變化,路會(hui) 變寬了,上下水會(hui) 更方便了,花花草草也會(hui) 更多。還能在這麽(me) 好的環境中照顧到牲畜和田地。這不比在城裏生活舒服多了。”尼珠桑布說:“現在,大家在村裏參與(yu) 建設,也能賺一點錢。賺著錢,憧憬著美麗(li) 的新家園,心裏別提多高興(xing) 了。”
江熱夏鄉(xiang) 副鄉(xiang) 長黃幸蒙說:“江夏村有著豐(feng) 富的生態旅遊資源,等‘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家園’示範村建設項目完成後,我們(men) 將挖掘出更多、更新穎、更好玩的旅遊項目,讓群眾(zhong) 在家門口吃上‘生態旅遊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好前景這不就一下子顯現出來了。”
據了解,拉薩市第二批“美麗(li) 鄉(xiang) 村·幸福家園”示範村建設涉及林周縣8個(ge) 村,惠及2304戶,1.04萬(wan) 人。將分兩(liang) 期進行招投標建設。目前一期已全麵動工,正在按計劃完成項目進度。新建住房完成總工程量的60%,其中完成新建住房主體(ti) 79戶,其餘(yu) 均已開挖基礎,院落工程、改建住房已完成工程量核定,人居環境整治完成總工程量的10%;二期目前已完成項目可研編製、初步設計,進入評審階段。
“高標準”農(nong) 田
在林周農(nong) 業(ye) 村隨處可見2021年林周縣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公示牌,農(nong) 田怎麽(me) 個(ge) “高標準”法?林周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巴桑措姆向記者作了詳細地介紹:“2021年林周縣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類型為(wei) 農(nong) 田配套設施維修及土壤改良項目。主要包括了農(nong) 業(ye) 、水利、田間道路、農(nong) 田林網等改造升級措施。項目區位於(yu) 林周縣鬆盤鄉(xiang) 、春堆鄉(xiang) 、江熱夏鄉(xiang) 、甘曲鎮、卡孜鄉(xiang) 內(nei) 十四個(ge) 村莊耕地,總麵積為(wei) 40000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項目建設實施後,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土地更加肥沃,自然而然畝(mu) 產(chan) 就會(hui) 提高。有了更多的水利項目,澆灌、排澇也會(hui) 更加便捷,結束了靠‘天’吃飯的曆史。有了更加便利的田間道路,田地也更加平整,為(wei) 農(nong) 業(ye) 機械化推廣提供了便利條件。”
圖為(wei) 2021年林周縣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公示牌 攝影:王佳豪
據測算,2021年林周縣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區青稞籽粒平均單產(chan) 300公斤/畝(mu) ,項目實施後,平均單產(chan) 增產(chan) 50公斤,即增加到350公斤/畝(mu) ;項目區油菜平均單產(chan) 80公斤/畝(mu) ,項目實施後,平均單產(chan) 增產(chan) 40公斤,即增加到120公斤/畝(mu) , 項目區春小麥平均單產(chan) 290公斤/畝(mu) ,項目實施後,平均單產(chan) 增產(chan) 40公斤,即增加到330公斤/畝(mu) 。
圖為(wei) 在江夏村平整的田地,田邊是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的農(nong) 田水利係統 攝影:王佳豪
農(nong) 業(ye) “機械化”
記者在甘曲鎮江角村的農(nong) 田裏見到了正在駕駛農(nong) 用機械翻土、耕種的旦羅。旦羅算得上是江角村第一個(ge) “吃螃蟹”的人,在2017年他自費購置了一台小型農(nong) 用機械,僅(jin) 靠出租就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嚐到“甜頭”的他並沒有選擇獨享“成果”,2020年他賣掉自己的小型農(nong) 用機械和村民們(men) 一起購置了兩(liang) 個(ge) 大型的農(nong) 用機械,作為(wei) 村集體(ti) 經濟,加入村裏的農(nong) 機合作社。
圖為(wei) 駕駛農(nong) 用機械的旦羅 攝影:王佳豪
“以四畝(mu) 地為(wei) 例,在用犛牛犁地的時代,夫妻倆(lia) 一起在地裏需要工作最少一天,還非常累。現在有了這些大中型的農(nong) 用機械後,一個(ge) 人一個(ge) 小時不到就能全部幹完。其餘(yu) 時間就可以在附近找份工作,掙點錢。”旦羅說:“我們(men) 村子的農(nong) 機合作社得到發展之後,大家都享受到了‘紅利’,最明顯直接的就是,以前租借別人的機械一畝(mu) 地的成本最少是50元,現在用合作社的就可以把成本控製在30元,農(nong) 忙時租借給其他村子的人還可以賺上一筆。”
有著同樣喜悅心情的還有強嘎鄉(xiang) 曲嘎強村的次旺格列,最近村子裏在種植飼草,農(nong) 用機械發揮了大作用。“你看這麽(me) 大的一片地,四五台農(nong) 用機械聯合作業(ye) ,一會(hui) 兒(er) 就幹完了。其餘(yu) 時間我們(men) 都到周邊把機械租借給別人,從(cong) 三月份春耕春播開始到現在短短幾個(ge) 月,我自己一個(ge) 人單靠這個(ge) 就掙了最少兩(liang) 萬(wan) 塊。”
圖為(wei) 在曲嘎強村四台農(nong) 用機械聯合作業(ye) 耕種飼草 攝影:王佳豪
據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林周縣農(nong) 機裝備總量28994台(套),動力機械和非動力機械配套率約85%,種植業(ye) 機械化占比約95.6%,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保持在83%左右。全縣各類農(nong) 機合作社21家,年作業(ye) 服務麵積達11萬(wan) 餘(yu) 畝(mu) ,帶動戶數約1500戶。
圖為(wei) 在曲嘎強村四台農(nong) 用機械聯合作業(ye) 耕種飼草 攝影:王佳豪
犛牛養(yang) 殖“現代化”
犛牛犢4個(ge) 月斷奶!犛牛3.5年出欄!這看似天方夜譚卻在位於(yu) 林周縣鬆盤鄉(xiang) 鬆盤村的格桑塘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內(nei) 成為(wei) 現實。
圖為(wei) 格桑塘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內(nei) 的牛舍 攝影:王佳豪
格桑塘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是西藏首個(ge) 全產(chan) 業(ye) 鏈的綜合性農(nong) 牧示範園區。總投資1.5億(yi) 元,於(yu) 2019年投入運營。
“我們(men) 的主要工作是瞄準“百萬(wan) 噸肉、百萬(wan) 噸奶”的目標,探索出犛牛“現代化”的科學養(yang) 殖的方法,提高犛牛的群體(ti) 繁殖率和縮短出欄周期。”西藏自治區農(nong) 科院掛職林周縣政府副縣長朱彥賓說:“園區犛牛會(hui) 定期接種各類疫苗,避免寄生蟲感染。工作人員會(hui) 根據犛牛不同階段的需求,如牛犢時期的生長需求、母牛產(chan) 仔時期的營養(yang) 需求等,進行科學的飼料配比,最大程度保證犛牛各階段的生長需求。園區在冬春季節植被稀疏無法滿足犛牛需求時,通過種植飼草,將犛牛進行統一飼養(yang) 、集中育肥,養(yang) 犛牛再也不用看‘天’臉色了。”
圖為(wei) 格桑塘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內(nei) 所有犛牛根據不同情況進行分區管理 攝影:王佳豪
格桑塘農(nong) 牧產(chan) 業(ye) 示範園的發展也為(wei) 本地大學生和農(nong) 牧民就業(ye) 提供了機會(hui) 。近年來,帶動了本地大學生就業(ye) 16人,農(nong) 牧民轉移就業(ye) 39人。
圖為(wei) 朱彥賓和就業(ye) 、實習(xi) 的大學生一起為(wei) 犛牛投喂科學化配比的飼草 攝影:王佳豪
“一些在園區內(nei) 就業(ye) 的牧民群眾(zhong) 覺得我們(men) 養(yang) 牛養(yang) 的好,把自家犛牛也寄養(yang) 在我們(men) 這裏。未來等技術更加成熟,全麵推廣不會(hui) 太難。”朱彥賓說:“我們(men) 計劃在今年9月,開一場犛牛肉‘品鑒會(hui) ’,一是驗證犛牛是否能夠在預定時間甚至更早達到出欄標準,二是驗證通過科學化、現代化養(yang) 殖,能否產(chan) 出如‘雪花牛肉’等的高品質牛肉。全麵確保牧民增收。”
智慧犛牛管理係統
記者在阿朗鄉(xiang) 拉康村見到尼瑪次仁時,他正在玩著手機和家人朋友悠閑地聊著天。
尼瑪次仁並不是什麽(me) “懶漢”,他能夠這麽(me) 悠哉,得益於(yu) “智慧犛牛管理係統”。
圖為(wei) 工作人員介紹智慧犛牛管理係統 攝影:王佳豪
拉康村“兩(liang) 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發現,拉康村以家庭為(wei) 單位的傳(chuan) 統犛牛養(yang) 殖方式在生產(chan) 管理工作中,存在著傳(chuan) 統犛牛養(yang) 殖需要家庭成員全部從(cong) 事放牧活動、犛牛容易走失或遭受野生動物襲擊等諸多問題。
圖為(wei) 牧民群眾(zhong) 使用手機便可知悉自家犛牛動態 攝影:王佳豪
從(cong) 2021年7月開始,拉康村委會(hui) 與(yu) 拉薩淨土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集團有限公司多次對接,針對西藏智慧犛牛數字化管理的空白,結合拉康村犛牛養(yang) 殖發展需求,商議研發建設數字淨土智慧犛牛大數據管理平台,智慧犛牛管理係統應運而生。具備了對犛牛精準定位,實現精細化管理,能充分解放勞動力,幫助農(nong) 牧民騰出人力做其他創收;犛牛丟(diu) 失或受野生動物襲擊能及時預警,減少死亡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建設能隨時監測犛牛健康狀況的監測係統等功能。
“以前總得滿山跑著找牛,全家人都得耗在這一件事上,還不一定能把牛給養(yang) 好。現在拿出手機,牛在哪?健康情況怎麽(me) 樣?就一目了然了,做夢也沒想到放牛也能這麽(me) 輕鬆。”尼瑪次仁說:“等過段時間,熟練掌握怎麽(me) 使用這個(ge) 係統了,家裏就隻留兩(liang) 個(ge) 人照看,其他人全出去打工。”
圖為(wei) 使用了智慧犛牛管理係統的犛牛 攝影:王佳豪
拉康村第一書(shu) 記王澤江說:“等係統全麵鋪開應用,我們(men) 村至少能夠解放600個(ge) 勞動力,這些人出去打工,一年按最少2萬(wan) 元算,那全村也是有千萬(wan) 的增收啊。”(新利平台 記者/王佳豪 實習(xi) 生巴桑頓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阿裏這十年
7月1日,黨的十八大以來阿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在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宣傳部新聞發布大廳召開。[詳細] -
農行拉薩分行發放首批“奶牛貸”
近日,中國農業銀行拉薩分行“奶牛貸”發放儀式在曲水縣茶巴朗村舉行。儀式上,農行拉薩分行和曲水縣相關部門負責人為該縣10戶農牧民代表發放首批“奶牛貸”貸款450萬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