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讓農牧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發布時間:2023-03-24 09:42:00來源: 西藏日報

  “我們(men) 今天過來收種子,種子今天的價(jia) 格是多少錢?”剛過完藏曆新年,林周縣強嘎鄉(xiang) 曲嘎強村委會(hui) 工作人員就開始向村民采購青稞種子,為(wei) 春耕春播作準備。曲嘎強村有村民111戶683人,總耕地麵積1萬(wan) 畝(mu) 左右,是林周縣耕地麵積最大的村莊。與(yu) 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曲嘎強村成為(wei) 林周縣“3+3”農(nong) 牧業(ye) 試點改革村,2000畝(mu) 耕地被納入村集體(ti) 經濟,由村裏統一耕種、收割,年底給村民進行分紅。

  曲嘎強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索朗平措說:“我們(men) 從(cong) 村民手中一共統籌了2000多畝(mu) 地,由村裏的農(nong) 機合作社統一種植。對於(yu) 今年‘3+3’農(nong) 牧業(ye) 試點改革,我們(men) 準備農(nong) 作物收割後,在資金中預留35%作為(wei) 下一年耕種的成本使用,將試點改革收入的25%作為(wei) 老百姓的分紅進行發放。”

  “3+3”農(nong) 牧業(ye) 試點改革是曲嘎強村今年的一件大事,關(guan) 係到每一名村民的收入。索朗平措和同事盤算著,按照往年的收成,一畝(mu) 地能產(chan) 青稞580斤左右,一斤種子能賣3元,一斤糧食可以賣2.5元,2000畝(mu) 地收割出售後,除去統一種植管理的人工費、車油費、年底分紅等,這一項目還能再讓曲嘎強村的村集體(ti) 經濟賬戶收入100萬(wan) 元左右的流動資金。

  “我們(men) 村之前也有這樣成功的案例,有好幾家集體(ti) 經濟合作社,每年分紅都會(hui) 發到老百姓手中。如果這次試點能夠取得成功,希望來年能夠將2000畝(mu) 試點耕地進一步擴大,我們(men) 很有信心能取得成功。”索朗平措說。

  “3+3”農(nong) 牧業(ye) 試點改革是林周縣今年剛開始推行的項目,由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分別挑選3個(ge) 條件合適、經濟能力強的農(nong) 業(ye) 村、牧業(ye) 村進行試點改革,村民以入股的形式將土地或牧場交由村委會(hui) 統一管理,年底進行分紅。如此一來,村民們(men) 便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其他工作中,增加收入。而這一改革的設想,來源於(yu) 春堆鄉(xiang) 2022年在春堆村巴雜組試行的集體(ti) 種植項目。

  今天是村民們(men) 出售良種的日子,巴雜組去年統一種植了549畝(mu) 青稞,收獲了140噸良種。一年的辛苦在今天得到了收獲,堆放良種的小院內(nei) 滿是村民們(men) 的歡聲笑語。

  春堆村巴雜組組長索朗次仁高興(xing) 地說:“去年我們(men) 組裏有500多畝(mu) 地參與(yu) 到土地集中種植項目,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運用科學的種植手段,今年取得了不錯的收入,明年我們(men) 希望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我們(men) 有信心。”

  2022年之前,村民都是各自耕種土地,收獲的糧食、種子質量參差不齊,產(chan) 量也偏低。為(wei) 解決(jue) 這一問題,春堆鄉(xiang) 政府和春堆村委會(hui) 幹部決(jue) 定轉變思路,將土地統一管理、機械化種植,並邀請科技專(zhuan) 家指導,合理施肥、灌溉。秋收時,村民們(men) 驚喜地發現,畝(mu) 產(chan) 量平均提高了150多斤。在今年林周縣開展“3+3”農(nong) 牧業(ye) 試點改革時,村民全都積極配合參與(yu) 。

  春堆村委會(hui) 主任普瓊說:“2022年,在鄉(xiang) 和村的帶領下,我們(men) 進行了集體(ti) 經濟土地入股試驗,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通過試驗,今年我們(men) 也順利參與(yu) 到了林周縣‘3+3’農(nong) 牧業(ye) 試點改革項目中,試點田由之前的500餘(yu) 畝(mu) 擴大到5000多畝(mu) ,這離不開上級部門的幫助和支持,同時,村民也解放了勞動力,我們(men) 有信心繼續將土地農(nong) 田改革這項工作做好。”

  開展“3+3”農(nong) 牧業(ye) 試點改革的目的,除了要幫助村民增產(chan) 增收外,還要解放勞動力,讓大家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外出務工,增加收入。

  村民達瓦農(nong) 閑時去建築工地打工,在工地上一天有200元左右的收入。每到春耕、秋收時,他就趕回家務農(nong) ,一來一去,一年就耽誤了兩(liang) 個(ge) 月左右的務工時間,收入便少了1萬(wan) 多元。而現在,他不用再操心田裏的青稞了。

  “巴雜組開始土地集中耕耘管理以來,我們(men) 可以放心去外麵務工了,這讓我們(men) 增加了收入。現在都是集體(ti) 經濟在管理,有機械化種植,分紅力度也大,就我個(ge) 人而言,減輕了很多壓力和負擔。”達瓦說。

  “今年是‘作風建設年’,也是項目推進年。我們(men) 將在抓好糧食生產(chan) 、確保農(nong) 畜產(chan) 品供給、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重點項目推進等方麵持續發力。我們(men) 將建設1萬(wan) 畝(mu) 青稞良種繁育基地,進一步提升良種供種能力;建設700畝(mu) 青稞試驗示範基地,打造優(you) 質青稞種植區、種源區;實施‘3+3’農(nong) 牧業(ye) 試點改革,進一步盤活農(nong) 村資源資產(chan) 。我們(men) 將持續發力,依托良好的農(nong) 業(ye) 基礎,堅持把增加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收入作為(wei) 全年的中心任務,拓寬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渠道,讓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分享更多改革成果。”林周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副局長賈明陽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