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發揮獨特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群眾致富有了“火車頭”
春日,走進拉薩市尼木縣卡如鄉(xiang) 卡如村,柳枝抽芽、小溪流淌,沿著青石路,白牆紅簷的藏式民居錯落有致。
“來來來,到我家喝杯青稞酒。”老阿媽德慶白珍熱情地招呼記者。
近年來,在卡如鄉(xiang) 加納日綠色農(nong) 業(ye) 發展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帶領下,卡如村依托豐(feng) 富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大力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群眾(zhong) 的致富渠道越來越多,村民德慶白珍就靠著幾十年釀青稞酒的手藝吸引了許多慕名而來的遊客。“僅(jin) 靠這項一年就有2萬(wan) 多元的收入。”德慶白珍笑著說。
今年2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對外公布了第四批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典型案例,西藏兩(liang) 個(ge)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入選。其中,拉薩市尼木縣卡如鄉(xiang) 加納日綠色農(nong) 業(ye) 發展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入選“深化社企對接合作”典型案例,林芝市波密縣紮木鎮巴瓊村嘎隆溝林下資源種植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入選“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典型案例。
“這將對西藏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發展起到一個(ge) 很好的示範作用,鼓勵各地及時總結提煉新型農(nong) 牧業(ye) 經營主體(ti) 在實踐中探索出來的好經驗好做法,讓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合’出更好的天地。”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農(nong) 村合作經濟指導處副處長李誌超說。
近年來,在中央各類利好政策支持下,西藏將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作為(wei) 脫貧攻堅、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抓手,通過政府推動、龍頭企業(ye) 帶動、村委創辦、能人領辦等帶動方式,因地製宜成立了種植養(yang) 殖、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等地域特點突出的合作社,西藏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步入發展“快車道”。
為(wei) 不斷推進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發展壯大,西藏多措並舉(ju) ,不斷完善扶持政策,為(wei) 合作社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在全區7市地7個(ge) 縣(區)開展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推動合作社與(yu) 中國郵政西藏分公司有效對接,借助郵政在資金、市場營銷、物流等方麵的優(you) 勢,為(wei) 合作社提供有力支持。
同時,西藏獨特的資源優(you) 勢,也為(wei) 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發展提供了廣闊天地。
近年來,林芝市借助本地豐(feng) 厚的林下資源和良好的自然條件,積極推進林下資源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與(yu) 完善,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帶來了看得見的“紅利”。
在林芝市波密縣紮木鎮巴瓊村,當地合作社依托豐(feng) 富的林業(ye) 資源優(you) 勢,季節性轉移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1800餘(yu) 人次,實現工資性收入32.4萬(wan) 元。
“2016年,我們(men) 成立了波密縣紮木鎮巴瓊村嘎隆溝林下資源種植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社員們(men) 僅(jin) 工資和土地租金收入就有5500餘(yu) 元,合作社還通過種植銷售天麻、貝母等藏藥材,銷售鬆茸、羊肚菌等食用菌類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在黨(dang) 和政府的關(guan) 心關(guan) 懷下,我們(men) 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巴瓊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嘎鬆羅布開心地說。
截至目前,全區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已覆蓋農(nong) 、林、牧、漁、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手工業(ye) 、服務業(ye) 、運輸、建築等多個(ge) 行業(ye) 領域。這些合作社廣泛帶動本地群眾(zhong) 入社,2022年,全區入社農(nong) 牧民近30萬(wan) 戶120萬(wan) 人,全區資產(chan) 過百萬(wan) 元的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達到734家,其中資產(chan) 過千萬(wan) 元的81家,農(nong) 牧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家庭農(nong) 牧場分別達到165家、9264家,發展態勢良好。
如今,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不僅(jin) 改變了農(nong) 牧民的生產(chan) 經營方式和生產(chan) 效率,生產(chan) 積極性也得到了極大提高,農(nong) 牧民致富有了“火車頭”帶領,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溫泉”村:“熱氣騰騰”的好日子
記者一行來到雪巴村村委會,村黨總支書記巴珠、村委會主任紮西頓珠正和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聊天,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詳細] -
“老手藝”成致富“新動力”
2019年,華電西藏公司駐昌都市江達縣外衝村工作隊幫助村裏成立了木鬆民族手工藝公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