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西藏駐村工作隊助農增收二三事:產業聚合力 致富路更寬

發布時間:2023-05-05 09:51:00來源: 西藏日報

  近年來,西藏堅持把產(chan) 業(ye) 幫扶作為(wei) 鞏固脫貧成果、促進群眾(zhong) 增收的主要途徑,抓住“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這一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關(guan) 鍵,集聚全區駐村工作隊合力,通過謀劃產(chan) 業(ye) 項目、夯實產(chan) 業(ye) 基礎、搭建產(chan) 銷橋梁,著力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帶動集體(ti) 增收、群眾(zhong) 致富。

  非遺文化刻板上的感謝信

  “在華電西藏公司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我們(men) 的收入實現連年增長。更重要的是,波羅古澤刻板製作技藝這一非遺文化被深入挖掘,形成了集木刻、書(shu) 法、藏香於(yu) 一體(ti) 的村支柱型集體(ti) 產(chan) 業(ye) ,大家的致富路越走越寬。”提起華電西藏公司駐村工作隊,昌都市江達縣外衝(chong) 村村民們(men) 讚不絕口。

  如今的外衝(chong) 村,青山環抱,綠水環繞,木刻產(chan) 業(ye) 帶富一方村民。

  2018年11月,華電西藏公司選派幹部到外衝(chong) 村開展駐村工作。在深度調研的基礎上,很快確定了駐村工作的重心:挖掘和傳(chuan) 承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培育可持續發展產(chan) 業(ye) 。

  說幹就幹,華電西藏公司駐村工作隊幫助外衝(chong) 村成立了木鬆民族手工藝公司,並申請政府投資535萬(wan) 元建設木刻車間,購置了配套設施,邀請波羅古澤刻板技藝傳(chuan) 承人開展技能培訓。同時,華電西藏公司駐村工作隊幫助外衝(chong) 村多方尋找市場,協調簽訂總額約4000萬(wan) 元的10年期供貨協議,解決(jue) 了項目可持續發展問題。

  如今,5年過去了,木刻車間從(cong) 最初的4名藝人發展到120餘(yu) 名藝人和學徒,並逐步發展成集木刻、書(shu) 法、藏香於(yu) 一體(ti) 的村複合型集體(ti) 產(chan) 業(ye) ,累計幫助群眾(zhong) 增收900餘(yu) 萬(wan) 元;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7年的3668元增加到2022年的1.2萬(wan) 餘(yu) 元,外衝(chong) 村成為(wei) 昌都市脫貧致富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典型。

  在得知駐村工作隊即將輪換的消息後,村民們(men) 感到十分不舍。波羅古澤刻板技藝國家級傳(chuan) 承人澤培第一時間找到村幹部和群眾(zhong) 代表,商量如何表達對華電西藏公司駐村工作隊的感激。

  大家紛紛發表意見,提出了多種方式,但最終都朝著一個(ge) 方向聚焦,即他們(men) 要把發自內(nei) 心的感謝,刻在帶領他們(men) 脫貧致富的木刻刻板上。

  “澤培,你可是我們(men) 最好的木刻藝人,還得由你來代勞進行木刻雕刻,表達我們(men) 共同的心意。”雕刻感謝信的事情,就落在了澤培身上。

  這對於(yu) 製作過無數刻板的老藝人來說,本是很簡單的事情。但心情激動的澤培,從(cong) 選材到一筆一劃地雕刻,再到一個(ge) 字一個(ge) 字地打磨,原本3天可以完成的任務硬是比平時多花了一倍的時間。

  隨著最後一筆緩緩落下,184個(ge) 字的木刻板感謝信終於(yu) 完成。“村裏曆史性地實現了脫貧摘帽”“鄉(xiang) 親(qin) 們(men) 盼望多年的路、網、通信到了家門口”……感謝信的字裏行間,充滿外衝(chong) 村群眾(zhong) 對華電西藏公司的真誠感激,也述說著這個(ge) 小小村落邁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征程的感人故事。

  推銷“山貨”鼓起群眾(zhong) 錢袋子

  位於(yu) 梅裏雪山腳下的林芝市察隅縣察瓦龍鄉(xiang) ,是曾經的茶馬古道交通要道,更是如今網紅公路“丙察察”的重要物資補給站。

  然而去年以來,察瓦龍鄉(xiang) 目巴村卻遇到了橘子豐(feng) 收銷售難的問題,同時,群眾(zhong) 前期采摘的野生靈芝也出現滯銷。

  這些情況讓林芝市稅務局駐目巴村黨(dang) 支部第一書(shu) 記雷開智和隊員們(men) 看在眼裏、急在心中。

  為(wei) 盡快解決(jue) 群眾(zhong) 銷售難問題,駐村工作隊第一時間向林芝市稅務局匯報,在得到大力支持後,隊員們(men) 積極行動起來,他們(men) 化身“銷售員”,聯合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分別前往察隅縣城、察瓦龍鄉(xiang) ,以路邊擺攤位、轉發微信朋友圈等方式進行銷售。截至目前,已累計銷售野生靈芝40斤、新鮮橘子5000多斤,實現群眾(zhong) 增收近7萬(wan) 元。

  “我們(men) 村的橘子產(chan) 量高,品相也好,就是往年采購的老板也把價(jia) 格壓得有點低,今年大家都以為(wei) 橘子要爛在家裏了。沒想到,林芝市稅務局及其駐村工作隊為(wei) 我們(men) 及時牽線搭橋,聯係客戶收購,還不辭辛苦親(qin) 自到路邊擺攤銷售,解決(jue) 了我們(men) 的困難。”村民鄭迪高興(xing) 地說。

  林芝市稅務局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林芝市稅務局將借助粵藏協作和對口幫扶機遇,讓更多的林芝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大山、邁向市場,努力使高原特色產(chan) 品種植成為(wei) 推開群眾(zhong) 增收“致富門”的“金鑰匙”,為(wei) 帶動幫扶點農(nong) 牧民增收,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貢獻稅務力量。

  合作社水廠分紅像過節

  對於(yu) 那曲市安多縣申格卡崗村213戶牧民家庭來說,村裏合作社水廠分紅這天,是每年村裏最熱鬧的日子之一。

  一大早,村民就聚集到村委會(hui) 等待著這個(ge) 激動人心的時刻。

  洛桑是“申格裏貢泉”水廠的技術員,負責水廠設備的日常維修和監管,自水廠成立以來就在這裏工作。拿到分紅後他激動地告訴記者:“今年通過在水廠工作和分紅,我們(men) 家一年就有近4萬(wan) 元進賬了。”

  洛桑家中有兩(liang) 個(ge) 孩子還在上學,妻子身體(ti) 多病,他是家裏唯一的勞動力。他要照顧家裏,就不能外出務工。該村駐村工作隊了解到這些情況後,找到他並培訓他,使他迅速成為(wei) 水廠6名工人中的一員。“我的新年願望就是希望水廠效益越來越好,孩子好好學習(xi) ,家人身體(ti) 健康。”

  該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許春雨介紹:“申格卡崗村由於(yu) 海拔高、產(chan) 業(ye) 少、村民文化水平較低等因素,曾是一個(ge) 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的貧困牧村。2019年中國鐵路青藏集團公司投資建設了桶裝純淨水廠,成為(wei) 申格卡崗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收入和村民分紅的主要來源。2021年成功注冊(ce) 了‘申格裏貢泉’商標,建廠至今,累計分紅達50餘(yu) 萬(wan) 元。”

  此外,2022年,在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村合作社成立了家禽養(yang) 殖試點,申格卡崗村成為(wei) 羌塘草原上第一家養(yang) 殖鴨子的村子。2021年,駐村工作隊修建了溫室大棚,並先後試點種植了上海青、大白菜等20餘(yu) 種農(nong) 作物,帶領牧民群眾(zhong) 學習(xi) 蔬菜種植技術。

  溫室大棚裏收獲的新鮮蔬菜和試點養(yang) 殖的50餘(yu) 隻膘肥體(ti) 壯的鴨子,為(wei) 牧民群眾(zhong) 帶來了增收的喜悅。

  (姚江紅 趙家興(xing) 記者 袁海霞 張猛 王珊 謝筱純 史金茹)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