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讓綠色成為鄉村振興最靚底色

發布時間:2023-06-05 10:14:00來源: 西藏日報

  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鄉(xiang) 生態園林建設卓有成效,“推窗見花、開門見綠”的生態產(chan) 業(ye) 不斷從(cong) “規劃圖”變為(wei) “實景圖”;山南市瓊結縣加麻鄉(xiang) 把“顏值工程”推進到千家萬(wan) 戶,戶廁改造、垃圾分類池建設等工作實現全覆蓋;那曲市嘉黎縣阿紮鎮斯定哢村依托美麗(li) 宜居村莊項目建設,村容村貌即將迎來“蝶變”,廣大村民對新村新房新生活充滿期待……在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進程中,西藏各市地始終以綠色發展為(wei) 引領,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走鄉(xiang) 村綠色發展之路,引領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守護神聖國土、建設幸福家園。

  從(cong) 生產(chan) 到生活,離開了綠色,鄉(xiang) 村就失去了本色。生態宜居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內(nei) 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必然選擇。鄉(xiang) 村的生態環境好不好、農(nong) 業(ye) 的綠色發展優(you) 不優(you) ,不僅(jin) 事關(guan) 城鄉(xiang) 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事關(guan) 各族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事關(guan)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要讓“生態美、產(chan) 業(ye) 興(xing) 、百姓富”的願景變為(wei) 現實,讓綠色成為(wei) 高原鄉(xiang) 村的靚麗(li) 底色,必須以綠色發展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持續提升綠水青山的“顏值”,做大“金山銀山”的價(jia) 值。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隻有把綠色發展的底色鋪好,才會(hui) 有今後發展的高歌猛進。”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為(wei) 引領,是讓鄉(xiang) 村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的首要前提。要深刻領悟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特別是“兩(liang) 山”理念蘊含的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之間的辯證統一關(guan) 係,在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全過程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保護優(you) 先建設並重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深刻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加快推進美麗(li) 宜居鄉(xiang) 村建設,深入開展農(nong) 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積極推動農(nong) 村戶廁改造和“人畜分離”,持續改善村容村貌。積極推動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廣大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日常生活中,製定相應的綠色生活標準,鼓勵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自覺踐行綠色行為(wei) ,形成綠色的生活、消費方式,確保生態與(yu) 生活同步發展。

  鄉(xiang) 村生態資源隻利用不保護,坐吃山空不行;如果單單守著綠水青山,不會(hui) 科學利用,不善永續利用,也換不來金山銀山。以綠色發展引領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是單純搞好鄉(xiang) 村環境就可以了,而是要在鄉(xiang) 村經濟發展基礎上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li) 鄉(xiang) 村。隻有這樣,才能真正調動廣大群眾(zhong) 改善人居環境的積極性,做到穩紮穩打、持續推進。各級各部門要積極探尋“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境治理路徑,大力培育鄉(xiang) 村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充分挖掘各地鄉(xiang) 村生態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人文優(you) 勢,探索不同區域“兩(liang) 山”轉化路徑和實現模式,打造一批有影響、可推廣、帶動強的鄉(xiang) 村生態經濟發展的樣板,實現“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產(chan) 業(ye) 生態化”,讓村莊美起來,讓生態有效益,實現村容村貌改善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攜手並進。

  綠色映底蘊,山水見初心。鄉(xiang) 村生態振興(xing) 是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發展的深刻革命。不論是築牢生態屏障,還是補齊生態短板,抑或是發展生態旅遊,隻要堅持以理念先行,以實幹為(wei) 基,以製度優(you) 勢為(wei) 保障,我們(men) 必能在高原廣袤農(nong) 牧區持續奏響生態文明建設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協奏曲”。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