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全力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林芝可棒啦,春天看花、夏秋觀葉,一年四季都給你不一樣的驚喜。”每次熱情邀請不了解西藏的朋友來林芝玩,朋友總是一臉疑惑地發問,“靈芝開花嗎?真菌還有葉子?”
“林芝”和“靈芝”,聽起來隻差了一個(ge) 後鼻音,經常會(hui) 帶出如上文一樣的“諧音梗”。雖然,此“林芝”非彼“靈芝”,但林芝和靈芝的“緣分”頗深——林芝靈芝,是獲得了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chan) 品認證的。
林芝靈芝是產(chan) 自林芝市海拔1200米至3500米、綠色無汙染環境內(nei) 的白肉靈芝。提起白肉靈芝,就不得不提起它最有名氣的出產(chan) 地之一——米林縣米林鎮雪卡村紅太陽科技示範家庭農(nong) 場。
據了解,紅太陽科技示範家庭農(nong) 場占地300畝(mu) ,集靈芝等藏藥材育種、種植、加工和銷售於(yu) 一體(ti) ,現有兩(liang) 個(ge) 靈芝菌標準化種植基地,190座溫室,輻射4個(ge) 鄉(xiang) 鎮10個(ge) 村,通過統一提供菌包、統一開展培訓、統一技術指導、統一回收,帶領周邊村民發展特色靈芝產(chan) 業(ye) 。2022年,農(nong) 場幹品靈芝總產(chan) 量達1.5萬(wan) 斤,包括其他藏藥材在內(nei) ,總產(chan) 值達785萬(wan) 元。
不止米林,目前,白肉靈芝種植產(chan) 業(ye) 正在其他地方不斷鋪開。墨脫縣甘登鄉(xiang) 甘登村前幾個(ge) 月迎來了首次豐(feng) 收,采摘量達9000斤。據了解,甘登村的白肉靈芝采用原生態林下仿野生種植,直接在鬱鬱蔥蔥的綠色樹林下進行栽培,與(yu) 設施栽培相比投入更少,但品質高、效益好,從(cong) 2022年10月開始種植第一批靈芝,目前已帶動群眾(zhong) 增收36萬(wan) 元。
林芝的林下資源極其豐(feng) 富,除了靈芝這塊林下的“金子”,這裏還生長著野生大花黃牡丹、藏天麻、藏貝母、當歸等藏藥材。如今,依托著這獨特的資源稟賦,林芝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走上了林下掘“金”的生態富民新路子。
波密縣紮木鎮東(dong) 若村的藏天麻野生撫育基地裏,插在地裏的一排排紅色、黃色、藍色小牌子格外顯眼,在這之下,就是波密縣的林下“金子”——藏天麻。
2020年,波密縣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天麻科研團隊,注冊(ce) 了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產(chan)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並在短時間內(nei) 完成了野生藏天麻品種馴化和本地蜜環菌篩選培養(yang) ,建設了1700畝(mu) 藏天麻林下野生撫育示範基地。
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產(chan) 業(ye) 開發有限公司副經理周福榮表示,公司正在打造波密藏天麻“公司+科研+市場+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專(zhuan) 業(ye) 種植戶”的產(chan) 業(ye) 鏈模式,實現產(chan) 、學、研、供、銷一體(ti) 化無縫銜接,希望可以帶動農(nong) 牧民在家門口就能通過發展綠色林下種植產(chan) 業(ye) 增收致富。
今年7月,林芝市政府印發了《林芝市加快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提出,結合林芝市各縣(區)林地資源稟賦和分布現狀,科學規劃林下經濟,重點以林下種植、林下養(yang) 殖、林下采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四大類林下產(chan) 業(ye) 為(wei) 發展目標,計劃利用三年時間開展林下經濟規劃探索和試點推行。力爭(zheng) 到2025年底,各縣(區)建成區域特色突出、產(chan) 值穩定、經濟效益良好、帶動群眾(zhong) 增收明顯、產(chan) 業(ye) 規模在500畝(mu) 以上的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全市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麵積達到5萬(wan) 畝(mu) ,產(chan) 值達到1.5億(yi) 元,探索形成一套較為(wei) 完善的集林下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銷售經營為(wei) 一體(ti) 的林下經濟發展體(ti) 係。
林下掘“金”,可以預見,這條發展林下經濟的生態富民綠色路子,將有效促進林芝“產(chan) 業(ye) 生態化、生態產(chan) 業(ye) 化”,成為(wei) 推進林芝高質量發展、促進改革開放先行的生動實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阿裏:特色產品展銷會助農牧民增收
近日,西藏阿裏地區舉辦物資交流會暨旅遊紀念品展銷會,吸引遊客參觀購買。近日,西藏阿裏地區舉辦物資交流會暨旅遊紀念品展銷會,吸引遊客參觀購買。[詳細] -
上半年山南市經濟穩中有進持續向好
上半年,全市呈現出農牧業保持平穩、清潔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綠色工業穩步推進、數字山南加快建設、旅遊業強力複蘇態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