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西藏的犛牛越來越“牛”
自古以來,犛牛在西藏農(nong) 耕、運輸、餐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來,犛牛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和犛牛肉、犛牛乳、皮毛等副產(chan) 品開發下遊產(chan) 業(ye) 發展迅速,犛牛產(chan) 品消費需求呈現多樣化的態勢。記者從(cong) 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了解到,截至2022年底,全區已有淨土、奇聖、阿佳等犛牛加工企業(ye) 品牌10餘(yu) 個(ge) 。
打破傳(chuan) 統模式
轉變方向科學養(yang) 殖犛牛
犛牛產(chan) 業(ye) 的發展,離不開犛牛養(yang) 殖。近日,記者來到當雄縣第一批建設家庭牧場的赤列益西家時,他正在打理自家牧場的草料。赤列益西告訴記者,2022年末,自家牧場的犛牛存欄率為(wei) 220頭,能繁母畜116餘(yu) 頭,年完成出欄率為(wei) 20%。犛牛出欄之前先經過3個(ge) 月的育肥,每頭犛牛平均能增重60斤左右、淨增收能達到2700元至3000元。
2017年,當雄縣為(wei) 有意願的牧民修建標準化的牛圈、飼料庫、防疫室等設施,推動家庭牧場建設。與(yu) 傳(chuan) 統模式相比,家庭牧場不僅(jin) 可以大大減少牲畜“冬瘦、春死”現象,也能大幅縮短犛牛的生產(chan) 與(yu) 生長周期,從(cong) 而增加了犛牛的產(chan) 肉量和產(chan) 奶量,年戶均收入從(cong) 原來的2至3萬(wan) 元提高到近30萬(wan) 元。赤列益西的家庭牧場自2017年運營以來,累計收入150萬(wan) 餘(yu) 元。家庭牧場的經營模式轉變了傳(chuan) 統牲畜養(yang) 殖方式,不僅(jin) 實現了犛牛產(chan) 能提升,草原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更實現了村民的增收致富。同時,為(wei) 深挖犛牛價(jia) 值,做大做強犛牛產(chan) 業(ye) ,西藏於(yu) 2017年在當雄縣推出“有身份證的犛牛”,目前存欄31萬(wan) 餘(yu) 頭。
依托資源優(you) 勢
持續發展傳(chuan) 統土特產(chan)
犛牛肉作為(wei) 西藏群眾(zhong) 最喜愛的食材之一,美味、易儲(chu) 存,還有極高的營養(yang) 價(jia) 值。除了可以烹飪出各種美食以外,犛牛肉做成的肉幹、燈影牛肉絲(si) 、肉醬等產(chan) 品不僅(jin) 深受本地消費者的喜愛,也受到許多遊客的青睞,成為(wei)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旅遊特產(chan) 之一。近年來,西藏依托西藏犛牛產(chan) 業(ye) 豐(feng) 富的資源,在土特產(chan) 上下功夫,犛牛係列產(chan) 品當之無愧成為(wei) 西藏土特產(chan) 首選。
當雄縣淨土產(chan) 業(ye) 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當雄淨土公司)副總經理白興(xing) 博介紹,當雄淨土公司犛牛肉幹的原材料,選自當雄天然牧場上“有身份證”的犛牛肉,肉質緊實、味道鮮美,加之采用科學+傳(chuan) 統的製作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保留傳(chuan) 統的健康美味,醬香、五香、麻辣、原味、咖喱等多種口味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除了犛牛肉,犛牛乳也是犛牛產(chan) 業(ye) 的一大亮點。從(cong) 以前農(nong) 牧民餐桌上的鮮奶、酥油,到現在各類豐(feng) 富的乳製品,犛牛乳的價(jia) 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開發。近年來,西藏實施新型農(nong) 牧業(ye) 經營主體(ti) 提升行動,推動千家萬(wan) 戶的小生產(chan) 與(yu) 千變萬(wan) 化的大市場有機結合,而作為(wei) 純牧區的當雄縣,是全區公認最好的犛牛奶產(chan) 地之一。當雄縣立足傳(chuan) 統優(you) 勢,高度重視奶業(ye) 發展,積極探索奶業(ye) 做強做優(you) ,推進畜牧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縱深發展。
在當雄縣哢著卓牧畜產(chan) 品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記者看到,該合作社生產(chan) 酸奶、酥油、奶茶等特色乳製品。合作社負責人倫(lun) 珠次培介紹:“犛牛乳具有天然、新鮮、純度高、風味獨特的優(you) 勢,與(yu) 普通牛乳相比,蛋白質含量更高,因此犛牛乳加工出來的各種產(chan) 品品質也更好。”據了解,當雄縣乳製品加工涉及酸奶、酥油、奶渣、乳清、拉拉(類似奶酪的條狀乳製品)、推(酥油、奶渣和糖製成的糕點)等。
拓寬消費渠道
不斷創新犛牛係列產(chan) 品
隨著犛牛係列產(chan) 品越來越受歡迎,西藏各類經營主體(ti) 積極響應市場需求,持續加大各類新型犛牛副產(chan) 品開發力度,在犛牛產(chan)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穩健發展的基礎上,產(chan) 品多樣化、高質化水平不斷提升。
記者了解到,當雄淨土公司在手撕犛牛肉、風幹犛牛肉、犛牛肉醬等副產(chan) 品基礎上,於(yu) 今年繼續推出預製菜係列,包含:牛三鮮、精品牛雜、廣味牛腩、廣味牛雜、牛肚絲(si) 、夫妻肺片等產(chan) 品。該係列產(chan) 品不僅(jin) 符合現代年輕人消費需求,而且憑借著味美、方便、價(jia) 廉的優(you) 勢,上市後銷量非常可觀,上半年銷售額達到90餘(yu) 萬(wan) 元。該係列產(chan) 品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避免了部分犛牛原料廢棄。
看似最不起眼的犛牛毛其實也有大作用——犛牛毛產(chan) 品加工是一項對自然環境和動物最友好的可持續發展產(chan) 業(ye) 。在牧區,犛牛毛、犛牛絨的編織品更是隨處可見,牧民把它們(men) 摻在一起,撚成線、搓成繩,編織成帳篷、卡墊、背包等日用品。據了解,當雄淨土公司將爭(zheng) 取在2024年上半年正式生產(chan) 銷售犛牛毛產(chan) 品,包含犛牛毛營地帳篷、犛牛毛遮陽傘(san) 、犛牛毛地毯、犛牛毛單肩包等。當雄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三級主任科員邊巴倉(cang) 決(jue) 介紹:“當雄縣今後也將依托犛牛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采用‘合作社+牧戶’模式,在文創產(chan) 品上深入開發創新,繼續推進犛牛副產(chan) 品發展,探尋當地犛牛養(yang) 殖的增收渠道。”
自治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處負責人表示,為(wei) 切實推動藏東(dong) 北犛牛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實現可持續發展,2023年西藏成功申報創建了以那曲市嘉黎縣、林芝市工布江達縣和昌都市洛隆縣、邊壩縣、類烏(wu) 齊縣、丁青縣等6縣為(wei) 主的犛牛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截至2022年底,西藏形成育種、養(yang) 殖、加工、銷售為(wei) 一體(ti) 的產(chan) 業(ye) 鏈條,已培育奇聖、阿佳犛牛、藏家犛牛、高原之寶、藏地吉龍等犛牛肉、乳製品加工企業(ye) 品牌10餘(yu) 個(ge) 。下一步,西藏將繼續按照“穩糧、興(xing) 牧、強特色”要求,積極創建以西藏為(wei) 域名的犛牛區域公用品牌,發揮特色品牌效益,全力推動犛牛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同時,鼓勵企業(ye) 積極打造犛牛特色產(chan) 品和企業(ye) 品牌,組織各類企業(ye) 參加區內(nei) 外展示展銷活動,不斷提高西藏犛牛產(chan) 品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
精準施策
推動犛牛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發展犛牛產(chan) 業(ye) ,是保障牧民生活、提高牧民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記者在此次采訪時也了解到,西藏犛牛產(chan) 業(ye) 經過多年的發展成績喜人,但種種因素也製約著發展。
一方麵,因為(wei) 地理位置特殊,西藏飼草年缺口量大,影響犛牛養(yang) 殖規模。與(yu) 此同時,科技成果轉化也是一大難題,西藏犛牛種質資源設施和種業(ye) 創新平台建設不完善,品種選育相對滯後,難以形成“育種、繁殖、推廣”一體(ti) 的犛牛產(chan) 業(ye) 科技支撐體(ti) 係。
另一方麵,西藏基層動物防疫人員少,文化水平偏低,養(yang) 殖主體(ti) 對動物疫病防控意識淡薄,防控工作不到位,增加外來動物疫病防控難度。
擴大犛牛養(yang) 殖規模,除了加大飼草產(chan) 業(ye) 發展,可適當根據犛牛的肉用、奶用、年齡、性別等劃分不同群體(ti) ,分群管理;根據氣候條件劃分冬季和夏季牧場,並進行細化管理;及時清理牲畜糞便和食物殘渣,定期消毒和滅菌……這些措施對犛牛的健康快速生長,都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
同時,加大對優(you) 良犛牛種質資源的挖掘力度,係統選育犛牛優(you) 質品種,提高犛牛良種覆蓋率。培育一批種業(ye) 專(zhuan) 業(ye) 化服務平台企業(ye) ,探索建立公益與(yu) 商業(ye) 化相結合的育種體(ti) 係,進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此外,也應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動物疫病防控力度,培育一批專(zhuan) 業(ye) 人才不定期赴養(yang) 殖場進行技術指導,高標準高質量強化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通過采取以上措施來破解製約因素,全力推動西藏犛牛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西藏青稞犛牛產業調研座談會召開
4日下午,全區青稞犛牛產業調研座談會在拉薩召開。[詳細] -
拉薩經開區大力推進民族特色產業發展
位於西藏拉薩市中心的一家體驗店內,擺放著高壓鍋、炒鍋、茶壺等高原多功能係列炊具,前來體驗的市民絡繹不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