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日縣探索“飛地經濟”模式 盤活現有資源 壯大集體經濟
為(wei) 鼓勵村集體(ti) 經濟薄弱村打破地域界限發展“飛地經濟”,桑日縣及時出台全麵消除村級集體(ti) 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方案,鼓勵轄區內(nei) 各村破除地域限製,大力發展“飛地經濟”,厚實村集體(ti) “家底”,激活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新引擎”。
2023年以來,桑日縣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探索“飛地經濟”發展模式,通過異地興(xing) 建實體(ti) 經濟或購置商鋪、廠房倉(cang) 庫等補充經營性資產(chan) ,獲得穩定收入,實現“飛出地”和“飛入地”利益共享、互利共贏。其中,絨鄉(xiang) 通過整合強基惠民資金、村級自籌等方式,整合資金2526.93萬(wan) 元,購買(mai) 山南市區門麵房19間,累計為(wei) 全鄉(xiang) 14個(ge) 村的村集體(ti) 經濟年穩定增收108萬(wan) 元。
桑日縣白堆鄉(xiang) 許木村通過整合村集體(ti) 賬上留存多年的資金342.308萬(wan) 元,購買(mai) 山南市神力時代廣場門麵房4間,每月租金收入達2萬(wan) 元,助力村集體(ti) 年穩定增收24萬(wan) 元,有效盤活“沉睡”資金,讓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更有“錢景”。
許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普布紮西介紹,許木村地域狹小、資源匱乏,村集體(ti) 經濟發展乏力。該村立足村情實際,通過“飛地經濟”模式置辦門麵房,變資金為(wei) 資產(chan) ,喚醒多年“沉睡”資金,破解了往年村集體(ti) 經濟年收入不足1萬(wan) 元的窘境,進一步推動村集體(ti) 經濟可持續發展。
據悉,下一步,桑日縣將繼續把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作為(wei) 激發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內(nei) 生動力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充分挖掘各村資源優(you) 勢,因村施策,積極探索多元化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模式,不斷增強村集體(ti) 經濟“造血功能”,激活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內(nei) 生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新華全媒+︱做優“旅遊+”全域開發——西藏旅遊新業態助力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2023年餘額不足百天,然而西藏旅遊依然奔赴在推進全域開發、全季挖潛、全鏈協同的“旅遊+”紅火經濟中。[詳細] -
西藏建成高標準農田422萬畝
近年來,西藏積極實施耕地改造,通過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全方位提升耕地質量與糧食產量,夯實糧食安全基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