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海拔3170米的高原水稻豐收了

發布時間:2023-10-27 08:45:00來源: 微山南官方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wan) 顆子。10月24日,加查縣冷達鄉(xiang) 巴達村當地群眾(zhong) 種植在海拔3170米的高原水稻,豐(feng) 收了!

  記者來到巴達村,放眼望去,稻田一片金黃,麥浪中群眾(zhong) 正揮舞著鐮刀,喜笑顏開地收割著親(qin) 手種植的穀物——一片20畝(mu) 見方的高原水稻。

圖片

  這片金燦稻穀得來極為(wei) 不易。

  “當初,為(wei) 了選育適合高原的水稻,我們(men) 經曆了很多坎坷。”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農(nong) 業(ye) 研究所副研究員範春捆告訴記者,他們(men) 從(cong) 2019年開始試種水稻,但一直沒有成功。2020年9月3日下午,他和妻子在田間散步時意外發現一株結實的稻穗。“當時我太激動了,跳到稻田裏仔細一看,果然,一株雜合體(ti) 水稻結了果!”

圖片

  幾經實驗,範春捆成功從(cong) 雜合體(ti) 水稻中選育出了具有耐低溫、高光效特點,西藏獨有的“LS-02”和“LS-68”兩(liang) 個(ge) 品種,不僅(jin) 填補了我市高原水稻種植的空缺,同時對全國乃至全世界耐低溫水稻的栽培和選育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圖片

  為(wei) 了讓村民們(men) 盡快掌握高原水稻種植的技術,範春捆把20畝(mu) 稻田交給村民自己種植。曾經,有村民未掌握灌溉技術,本來隻需澆灌3公分水的稻田,一位村民澆灌了40公分,結果她家的稻苗全部淹死了。

  “當時看到她非常自責,我自己也不舒服。”

圖片

  現在,當地很多村民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今天的成功是我們(men) 共同奮鬥、共同努力的結果。”範春捆感觸很深,也隻有他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才能體(ti) 會(hui) 其中的困難和不易。

圖片

  “隻有讓村民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才能隨時吃上新鮮的大米。”看著村民們(men) 種植的水稻喜獲豐(feng) 收,範春捆的心裏比誰都高興(xing) 。

圖片

  “能吃上自家種植的大米,以前這種事情想都不敢想。”豐(feng) 收的喜悅洋溢在村民卓嘎臉上。她說,如今能吃上自家種的大米,非常開心,非常有成就感!

圖片

 

圖片

 

  經過專(zhuan) 家現場測產(chan) ,加查水稻新品係2022LS-68畝(mu) 產(chan) 達到556.16公斤。“預計,與(yu) 種植青稞相比,種植水稻收益翻了一番。”加查縣冷達鄉(xiang) 鄉(xiang) 長次旦紮西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