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我在這裏挺好的”——記在拉薩生活28年的王大姐

發布時間:2023-11-17 10:07:00來源: 西藏日報

  “我在拉薩賣了28年的蔬菜,從(cong) 給親(qin) 戚打工賣菜,到自己當老板開店賣菜,拉薩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家蔬菜店門前的土路變成寬敞的柏油路,周圍的平房也變成了高檔居住小區,附近居住的人越來越多,我們(men) 店的生意也越來越好了。”在慈鬆塘東(dong) 路開蔬菜店的王大姐說。

  28年前,22歲的王大姐買(mai) 了一張從(cong) 四川到拉薩的大巴車票,坐了一星期的車來到拉薩投奔她的叔叔,這一待就是28年。靠賣菜為(wei) 生的她,從(cong) 結婚、生子,到兩(liang) 個(ge) 孩子上學參加工作;從(cong) 種菜、賣菜,到自己開蔬菜水果店;從(cong) 一家人擠在一間出租房中,到在老家鎮上買(mai) 了房……她是拉薩發展的參與(yu) 者,同時也是見證者。“我已經適應拉薩的生活了,兒(er) 子女兒(er) 都參加工作了,我還想在拉薩繼續賣菜,給自己和老公掙點養(yang) 老錢。等自己幹不動了,就回老家生活。”王大姐說。

  剛到拉薩時,王大姐跟隨叔叔在娘熱路菜市場賣菜。當時,那裏可以說是拉薩最熱鬧的地方,拉薩有些道路還是土路,他們(men) 賣菜的攤位也隻有1米多寬。1996年,她在賣菜的時候認識了現在的愛人,不久後,倆(lia) 人就結了婚。“婚後,我愛人在北郊租了幾畝(mu) 地種菜,我在原娘熱路批發市場租了攤位,他負責種菜,我負責賣菜。當時,我們(men) 種的菜以大白菜、蘿卜、青筍等常見的菜為(wei) 主,為(wei) 了薄利多銷,我們(men) 給的價(jia) 格比較便宜。日子雖然過得辛苦,但趕上了好時候,婚後第二年,兒(er) 子出生了,沒過兩(liang) 年,女兒(er) 也出生了。為(wei) 了方便照顧兩(liang) 個(ge) 孩子上學,2006年,我們(men) 在慈鬆塘東(dong) 路租了一間門麵房賣菜,自己當起了老板。生意好時,每個(ge) 月可以掙一兩(liang) 萬(wan) 元,除了孩子讀書(shu) 的錢外,還可以給雙方父母寄去生活費。”王大姐滿臉幸福地說。

  如今,王大姐店裏有青椒、西蘭(lan) 花等四五十種蔬菜,還有鮮魚、排骨等,豐(feng) 富新鮮的菜品每天吸引著不少顧客。她的女兒(er) 大學畢業(ye) 在成都工作,兒(er) 子也在四川老家成家了。前幾年,她和愛人還在老家買(mai) 了一套房子,打算以後養(yang) 老住。“兒(er) 女們(men) 都有自己的生活,我和愛人習(xi) 慣了在拉薩的生活,拉薩是我們(men) 的第二故鄉(xiang) ,我在這裏挺好的。我在拉薩有很多朋友,現在我和愛人身體(ti) 都挺好,想著繼續把店開好。”王大姐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